书城亲子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22093800000008

第8章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7)

不少家长也表示,这样做孩子是很累,可是小时候不吃点苦,将来怎么办?一些家长也常说,自己小时候,如果父母能为自己请家教,补上较差的课程;如果父母能在自己偷懒、贪玩的时候,抽上一鞭子,自己现在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更有家长讲,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学奥数、学英语、学钢琴……现在,条件好了,不能再给孩子留下遗憾。

巴金老人看到自己的小外孙女端端,每天都被十几个小时的学习重负压得疲惫不堪,他便写了三篇文章呼吁改变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他宁可让小外孙女做一个普通人,也要让她过上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巴老说,小孩应该有小孩无忧无虑的童年。人的变化是缓慢的,也是突然的,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切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能拔苗助长。

美国的孩子学习起来是轻松的,他们不需要通过高考这一关去上大学,他们小学四年级以后才开始学算术,学习生活是轻松愉快的。走入社会后,他们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在中国孩子之上。

孩子到了哪个年龄,就应该有哪个年龄的快乐。未来是个未知数,应该由孩子去感受、去把握,在孩子不具备这方面能力时,家长有义务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但不能完全代替他们。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期望值过高或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标准,结果会适得其反。

【教育感悟】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讲话

尊重孩子,就要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不断给孩子机会,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为孩子指明方向,告诉孩子要如何去做,那样只会让孩子没有了创新的尝试。你如果认为你的知识丰富,而不断给孩子通过切身的体验来进行灌输,你就限制了孩子的知识积累。

克劳罗塞是一位心理学家,他有三个孩子:安娜、玛丽亚、约瑟夫。他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从不对孩子进行说教。

一天,他的小儿子约瑟夫没穿外衣就去了外面,克劳罗塞并没有像一般的父母那样对他进行说教:“如果你穿上外衣就不会冷了。”他跟着儿子走到外面问:“约瑟夫,你看上去有些冷。”约瑟夫站在那儿打着哆嗦说:“我要冻僵了,我得去取件毛衣。”克劳罗塞这才说:“你这么想很好。”克劳罗塞之所以这么说,基于他对孩子心理的了解。

一个人的冷暖,必须由自己去“感觉”,如果一个人的冷暖凉热都要父母来“决定”,这个人的生存能力一定很弱。

实际上,孩子们有着非常强烈的“主动”性,他们并不希望大人干涉。此时,父母应该巧妙地引导孩子们的这种独立意识。

每一位真正有爱心的父母,都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注重培养孩子从小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惟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充满自信地立足于现代社会。

【教育感悟】

每一位真正有爱心的父母,都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注重培养孩子从小的独立自主的意识。

和孩子一起看电视

孩子看电视过多是一件坏事,不但影响孩子的视力,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会认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能力。父母具有分辨真假、好坏艺术创作和现实的能力,但是孩子对看到和听到的所有东西都信以为真,不加选择地接受,而现实是武打、暴力、煽情影视剧充斥荧屏。

孩子们很容易对他们所喜爱的武打片主人公产生认同感,把他们身上的优点和弱点全部接受下来。有些性格冲动、控制力差的孩子甚至会模仿电视剧中人物的暴力行为。

让孩子一点电视都不看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孩子接受外界的信息。好的方法是,父母对孩子所看的节目进行控制和选择,并和他们一起看电视。如果你不想让电视左右你孩子的生活,你就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们其他的兴趣和爱好。

【教育感悟】

让孩子一点电视都不看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孩子接受外界的信息。好的方法是,父母对孩子所看的节目进行控制和选择,并和他们一起看电视。

不应该用充满敌意的话来要挟子女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很多人认为,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在孩子身上,但在很多情况下,孩子是被父母的话逼出家门的。

冲突爆发时,父母与子女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抛出一些恐吓孩子的话,发泄对孩子的不满。

父母说出这些最后通牒式的话来,想逼迫孩子就范,当然这话并不是真的,只不过想以它来结束这场口舌之争。但是孩子却很可能把这句话当真,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离家出走。

即使孩子没有离家出走,他的心灵也会受到伤害。父母尖刻的话语让他怀疑是不是父母不再爱他了,想把他丢弃不管了。这种困惑会让他心生恐惧,坐立不安。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充满敌意的话来要挟子女,迫其改过。应该和孩子做好沟通,不要动不动就用家长的权威来威胁孩子。这样的教育是非常伤害亲子之间的感情的。你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现在很生气,你不要这样做了”,让孩子明白他的行为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待双方都平静下来,再指导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对孩子提出希望。

【教育感悟】

请记住,过激的行为和言论,只会伤害亲子之情。

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被允许表达意见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和孩子难以交流的母亲发出的无奈心声。其实,有着类似困惑的远远不止这一位母亲,“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已成为青春期孩子母亲的最大苦恼。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父母只有了解了孩子,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被允许表达意见,不仅仅是谈可接受的、安全的话题,而且要允许讨论、争论。这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建立孩子良好的自我形象、自信心,让他们知道一个小孩子说的话和做的事都不是无关紧要的。就社交谈话而言,他们可以体会到小孩子的权利是什么,社会允许的限度又是什么。

孩子再长大一些,就会质疑你的判断,挑战你的逻辑,无畏于提出相反的观点,并且不发脾气地进入真正的成人式讨论。在孩子改换角色,进入社会之前,让他们在充满爱心的家庭中安全而保险地学习这一切非常重要。

你必须先于任何一位老师让孩子明白:能够自己思考是有益的。但不要因此而奖励正确的回答,惩罚错误的回答。好的父母并不急于在孩子一犯错误的时候就指出并纠正他们。如果你这么做,孩子自我检查和自我纠错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他也无法获得充分的自信。

【教育感悟】

成年人喜欢有礼貌地反驳别人,这同样适用于父母与孩子间的任何交往。

必要时,可以把答案告诉孩子

关于作业的量,教育部早就有规定,可是学校经常违反规定。“学习”这个词在日语里是“勉强”二字,说明学习有时候不是那么快乐的,的确要忍耐,要爬坡,但不可过度。

作业完不成,父母可以帮忙吗?有时候父母为了让孩子早点休息,会将作业的答案告诉孩子。一般的观点认为,应该让孩子自己思考。新的教育理论是,只要孩子懂了,作业方式并不重要。

从理论上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如果孩子学习有困难,你可以启发他,甚至把答案告诉他,然后让他自己验证,这就是适合的方法。他自己苦思冥想想不出来,很晚了也不能睡觉,何必折磨他呢?但是当孩子慢慢理解了的时候,独立思考更为重要。教育一定要讲究可能性。教育有一个理论叫“最近发展区”,就是说人的发展一定有一个他最容易突破的地方。找到这个地方,他才能往前发展。通俗地说就是让孩子跳一跳摘到果子。他就这么高,你把果子吊到3米高,他左蹦右跳也够不到。肯定够不到,那他就不够了。他只能够到1.5米,你把果子吊到1.53米,他觉得有可能,于是跳起来使劲够,也许他就够到了。人就是这么发展的。你的孩子觉得自己够不着了,你告诉他答案,他一验证,就够着了,就进步了。孩子总是一步一步学会走路的。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你给他答案的目的,是为了不给他答案。

【教育感悟】

如果孩子学习有困难,你可以启发他,甚至把答案告诉他,然后让他自己验证,这就是适合的方法。

以开放心态站在孩子的世界

等到孩子渐渐长大,就越来越不愿与家长交流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首先做出愿意与孩子交流的姿态。

每个星球有每个星球的轨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存方式,这是由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与家长的成长历程不可能完全相同,由此导致彼此认识上的不同是很正常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独立人格开始逐渐明显,这时孩子表现出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对父母的话开始批判式的接受,凡是不符合孩子自身生存环境的家长的观点,孩子会在内心中提出质疑。

美国NLP精神语言学说告诉人们,如何运用心理位移去解决人们交流中的矛盾。孩子们没有经历过家长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很难站在家长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这时就需要家长以开放的心态站在孩子的世界去观察,思考与孩子之间的意见分歧,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而后再去坚持。但这种坚持也要运用孩子感兴趣的语言和事例,能够打动家长的语言未必能触动孩子,最终导致你的孩子“不可理喻”。

只看到自己的人,往往被整个世界所否定。只有看到整个世界的人,才会得到世界的肯定。很多人一生都不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希望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这种家长。

【教育感悟】

看到自己的人,往往被整个世界所否定。只有看到整个世界的人,才会得到世界的肯定。

读书给孩子听

今天,我们的父母不可谓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幼儿阅读的备受重视,使得少儿图书出版呈现多元化,除了制作精美的书籍、绘本,更有“贴心”地为忙碌的父母们录制的有声读物。因此,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曾几何时,CD机中叔叔阿姨抑扬顿挫的朗读取代了父母的声音,成了夜夜陪伴孩子入眠的伙伴。可是,从机器里发出的声音,真的可以取代父母吗?

教育学家曾做过一项调查,问孩子喜欢听CD,还是喜欢听爸爸妈妈读故事?孩子们的回答惊人地一致:喜欢听爸爸妈妈读故事!虽然专业人员的发音比较准确,虽然CD里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感情,但是,孩子总是觉得爸爸妈妈念得更好听,这是为什么?

专业人员虽然极尽可能地丰富声音的语调,但是,毕竟只能表现出书中人物的情绪或气氛的渲染。读书给孩子听的目的,可以让孩子从故事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可以让孩子通过听故事,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但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常常被忽略,那就是情感的交流。

玛丝奇是一位极有爱心的人,她每次在为女儿读书的时候,读到感人的情节,都会忍不住掉下眼泪。而玛丝奇的女儿也总会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静静地看着她。虽然她还不会说出她的疑问,可是母亲知道,她正用她的“心眼”在观察,在体会故事给母亲的感动。

相信这样的效果是任何故事CD都无法做到的。父母的爱心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在孩子的语言和想像力提升的过程中,与大人的沟通、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养成读书给孩子听的习惯,孩子会从中受益无穷。

【教育感悟】

读书给孩子听,一个重要的作用常常被忽略,就是情感的交流。

你怎么对待父母,孩子就怎么对待你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的时候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连忙把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过着和睦生活。

父母是榜样,对孩子的影响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孩子造成了更坏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节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教育感悟】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有时孩子撒谎只是想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