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村官上岗必备知识手册)
2207900000003

第3章 村官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做到尽职尽责(2)

村官日常工作繁重,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需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开阔学习的思路,其二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习不仅仅是从书本中学,而且主要不是从书本中学。村官学习的方式有五个。一是少量的脱产学习,如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新精神,在上级安排这类脱产学习时,一定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安下心来学习;二是从书本中学习,抽出时间读读上级发给的学习材料,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三是从实践中学习,如与外地村官多联系,学习他们发展经济的成功模式、解决群众纠纷方面的成功经验等,也要学习和总结本村群众发展生产的经验等;四是利用多种媒体学习,当前的广播、电视等都有大量的有关农村建设的经验和报道,有大量的政策时事,有农村致富经验的总结,坚持收视这类节目,也会提高自己的能力;五是从榜样中学,我国农村有大量的先进典型,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还不断地涌现先进的典型和经验。

二、村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当村官要先人后己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村官领导和带领广大村民共同奋斗的基本要求。要求别人做好,首先自己要带好头。

村官只有时时处处为人表率,做出样子,才能赢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取得实实在在的威信。

当然,村官也是人,也应该生活得好一些,住上更好的房子,挣上更多的票子,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村官既要节俭,又要苦干

农村发展的起步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节俭;二是苦干。对于村官来说,节俭不仅仅是个人的节省,更是要能够抑制自己和村民的某些欲望,把村中的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要学会用好现有的财产,学会以财生财,这样才会有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手中的资产却永远不够。用好村中的资金,主要是先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有利于发展的项目上,也就是说,要将村中的资金少用于消费,多用于发展生产上。

在节俭的同时,村官也需要苦干。苦干主要是体现在四勤方面,即一是嘴要勤。我国不少基层干部在交流经验中常说,当干部的要有个婆婆嘴,整天要对群众做宣传。同时村官还要多与群众及班子成员进行沟通,向上级多汇报,与外村多交流。二是脑要勤。当个好干部,就不能怕动脑子。村官的脑子里要随时想着村中的各项工作,要多思,“行成于思”是我国古人总结出的至理名言。村官肩负农村发展的重大责任,要搞好农村工作,不勤于思考是不行的。三是脚要勤。一要坚持每天在村里走一走,了解本村各方面的情况变化,华西村的吴仁宝曾将这一条作为当好村官的经验,向来自全国的村官介绍;二要经常到外面走一走,了解其他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本村经济的发展找项目,找思路。四是眼要勤。要善于观察,要多看,要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汇报要听,同时也要自己看。

(三)村官要大胆开展工作

当前,不少村官在总结经验时经常提到,农村要致富,一要有胆子,二要有路子,三要有法子。其中有胆子是致富的首要条件。这是因为,发展经济就要有投入,投入的项目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必然会有风险。没有胆子,谨小慎微,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实现农村的富裕是不可能的。

从富裕村的经验看,只要是一心一意为村民办事,只要是充分发扬了民主,对决策的投入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合理的研究,对认为确实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就可以大胆去做。在这时,村官要敢于为决策承担责任。如果所做的决策出现错误怎么办,我国古代对此也早有提示:“人食五谷,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旦犯了错误,改过来就是了。翻开每一个富裕村的历史,这些村的村官都犯过错误,都有投资的失误。这些人能够带领农村走上富裕之路,不是没有犯过错误,而是把握了以下三点:一是尽可能避免犯错误;二是能够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重复犯错误;三是能够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村官要大胆开展工作还在于,历史上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改变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需要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推广新的生产方式,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从广大农民来讲,一方面,他们希望走上富裕路;另一方面,接受新事物都要有一个过程,没有什么事情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改变农村的面貌中,村官要敢于坚持真理,相信已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不为一时的挫折所动摇。

三、村官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上级指示与本村实际

村官担着两头,一头是落实上级政府的有关政策和要求,一头是本村全体村民的利益和要求。在多数情况下,上级政府的要求与本村村民的利益是一致的,然而,也有不完全一致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时,华西村吴仁宝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吴仁宝说:要保持“上下一致”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要相信上级,二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一致”的时候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个人不能有私心杂念,既不能盲目讨好上级,也不能故意迎合一些人,搞小帮派。如,1979年,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却从华西村的实际出发,独树一帜将全村33余公顷粮田交给30名种田能手管理,把绝大多数劳力转向工业,他说:“人家分田是实事求是,我们不分也是实事求是!”华西村由此插上金翅膀,最终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支持。

(二)个人决定与民主决策

村官都要有分工,有个人的职权范围,该由自己负责的工作,一定要担起责任来,要能够并且敢于做出个人的决定。如果每个村官大事小事都不能做主,势必影响工作效率,延误工作的时机。然而,村官又需要民主决策,不能独断专行,该讲民主的一定要讲民主。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够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发挥领导集体及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一般来说,由村官负责的日常工作,是可以由一个人决定的一般事项,对本村各方面影响不大的具体事物,少数几个人的问题等,以及需要当时做出决策,来不及讨论的事项。这些事项都应该由负责该项工作的干部独立处理,如果有必要,处理后可以向村委会汇报,或向有关的干部通报,每个人都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职责。该负责的事大胆负责,村巾的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同时,需要由集体决策的事情,如影响本村经济发展的大事,影响全村利益的大事,对本村经济工作有长远影响的大事等,则一定要通过集体讨论?充分听取领导班子每一个成员的意见。对于需要全体村民讨论的大事,更是要及时召集村民大会,发扬民主,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具体讲就是,村官一定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来依法实行村民自治。凡是涉及村里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管理和使用,村建道路、水利设施建设等经费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承包方案等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及时向党员和群众公开通报,使党员和群众了解实情。

(三)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

农村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每一个村官都要有搞好工作,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没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就没有搞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同时,每一个村官又要将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当前农村的客观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是指外部的现时存在,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从我国的情况看,村官在农村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普遍的难题是,辛辛苦苦找到的农村致富项目,多数情况下广大村民却不理解,不支持,推广的困难很大。破解这一难题,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要知道任何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加快村民对致富项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才能将致富的项目变为村民致富的自觉行动。

农村中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其他村致富的项目拿到本村来,不但没有使村民致富,反而带来一定的损失。出现这一问题时,也需要从客观规律上找原因。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供求决定价格,如果一个项目使农村富了起来,这个项目又是在农村中易于推广和学习的,就很有可能快速在农村普及,造成供大于求,不但降低了产品的价格,而且还有可能销售困难,给部分后来者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果人们掌握了经济生活中的这些规律,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强烈愿望,又有对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就有可能实现带领农村致富的愿望。

(四)意志坚定与意气用事

意志坚定与意气用事又不可混为一谈。坚定的意志体现在,对于认准的目标,无论在什么艰难困苦的场合,无论面对什么挫折和委屈都能承受。同时,要善于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对少数觉悟低、有时有过激言行的群众,也应多做教育、疏导工作,不能意气用事,简单粗暴,更不能用违法的手段去对付和伤害群众。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做成大事,而意气用事,是仅仅根据自己的意愿办事。我国古人总结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当前的农村,这个大谋,就是谋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就是搞好新农村建设,就是全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而要忍下来的,是个人的一时冲动,是根据个人的意气做事。特别是村官有一定的权力,又有重大的责任,是全村的带头人,在这种情况下,意气用事有更大的危害,特别不利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五)辛苦付出与村民理解

我国不少先进村的村官提出了两点看法。首先是必须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时刻想到全村群众的利益,不为个人谋私利,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作为村官,搞好工作是本职,辛辛苦苦是尽职,出了问题是失职。村中出了问题,责任首先在干部,不能推卸责任。其次是要认识到,在新世纪.,村官的领导方式有了新要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行,意味着村官与村民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命令、服从关系,变为服务、引导、履行义务的关系。村官不能对村民发号施令,而要为村民服务。有了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的思想,就能努力工作,不怕村民一时的误解。

不少村官经过实践,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如,浙江省永康市龙山镇桥三村党支部书记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在工作当中,我多次碰到过村民不理解甚至公然对抗的情况。如我们对村庄布局进行改造,要拆除大量的老房子。其中有一户是我的亲家,坚决不同意拆迁。当时我因忙拆迁工作生病住了院,可亲家还到医院来骂我。妻子看着我为村里办事还受这么多委屈,从夜里哭到天亮,她说:你这样做犯得着吗?许多朋友也说:你这样没日没夜地做事,还要挨骂,图什么呀?我图的是什么?我也这样问自己。为自己,我什么都不图。但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村民谋利益的事不能停!在市、镇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村完成了最后的拆迁工作,使旧村改造得以顺利实施。如今,村民们陆陆续续搬进新居,无不喜笑颜开。当初的‘哭声骂声指责声’变成了如今的‘欢声笑声赞扬声’。今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我再次以高票当选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从这里,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在一定的情况下,村民的埋怨是暂时的,只要你一心为民,与群众的心贴得越紧,村民对你就越信任,越敬佩。”

从我国大量先进村官的事迹中,都可以看到这一点。这些村官在工作中,特别是在本村经济还不富裕,村庄工作与个别人的利益有一定矛盾和冲突的情况下,村民对干部的某些工作难免会有一定的误解甚至埋怨,有时村民的意见会很大,但只要村官办事出于公心,坚持下去,最终能够得到村中最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并在村中树立起村官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