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的半岛,有一种鱼头人身的鱼头怪在渔村里横行。鱼头怪在黄昏时上岸,步行赶到渔村已经是半夜,它趁着人们睡觉时进村,把晾在墙上的渔网剪成碎片,又把碎片剪成绳头,最后剪成满地绳屑。渔村的老人总是告诫年轻人,夜里睡觉时一定要把网收起来。因为有鱼头怪的存在,家家户户养成了按时收网的好习惯。这种习惯流传下来,进入日常生活的细部。我是这种好习惯的直接受益者,这习惯一直影响到了我离开半岛以后的生活,多次助我化险为夷。
半岛地区的木刻版画里出现过鱼头怪夜行的场面:起风的夜里,乌云遮蔽了月亮,鱼头怪脚蹬一双尖头黑布鞋,穿着单衫,腰里扎着丝绦。鱼头怪的头部自然是鱼头的形状,微张的鱼嘴直冲着天空,仿佛要张口吞天。它的眼睛分别长在鱼头的左右两侧,想看清正对面的东西,只有侧过身子才能看到,所以它走路时总是不住地摇头晃脑。
那些夜晚,它贴着墙根往前走,渔村弄堂的迷宫丝毫没有难住它。见到在墙头悬挂的渔网,它便亮出剪刀—它手里的剪刀更像是给果树剪枝的巨型剪。墙上的渔网如瀑布流泻,剪刀过处,渔网下摆已经变成了满地绳屑。鱼头怪不放过每一个网扣,这是刻骨铭心的仇恨,有多少鱼进了渔网,就有多少仇恨。唯有不停地开合剪刀,才能宣泄。
满地绳屑堆积,使墙角附近的夜色看上去更为浓重。鱼头怪踩在绳屑上悄无声息,它借此隐藏脚步声,在黑暗中行走也不会被人发觉。它剪得极为认真,剪碎一个网扣需要四下。四剪过后,就有一个网扣归于寂灭。
它歪着头,凝神朝墙头上望着,眼睛酸麻时再换用另一边眼睛看。虽然每次只能用一只眼睛,但另一只眼睛闲下来却可以用来望风,稍有风吹草动就可及时发现。鱼头怪的巨型剪刀举在半空,托举起来极为吃力,压得双肩和双肘的关节咔咔作响。它不知从何处得来这样的剪刀,剪刀尖部粗重,难以穿进网扣。鱼头怪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掌握角度和火候,稍微偏差一丝,网扣就剪不破了。
这还真是个精细活。鱼头怪不禁冒了汗,汗水浸透了鳞片。在暗夜里进行的工作苦不堪言,长时间在夜里盯着网扣看,使它早早就戴上了老花镜。在精细入微的劳作中,老花镜的度数急剧攀升。它头顶的鱼鳞作斑驳脱落状,早早出现了秃顶的迹象—即便它实际年龄还很年轻,其破坏事业的劳神与劳力便可见一斑了。
许多年后,鱼头怪的技艺终于娴熟。它以胸鳍为双手,握住长柄剪刀的把柄,胸鳍轻颤,就把刀尖送进了网扣,从无失手,手劲的拿捏恰到好处。它陶醉在自己的技艺之中,只知沾沾自喜,却丝毫不以为耻。
有渔人凌晨起来,见到口吐白沫的鱼头怪栽倒在院墙外,剪刀扔出去老远。它托举巨大的剪刀忙碌一夜,实在是太累了。在它的身侧,刚刚有一个网扣被它剪断,断茬的线散为毛茸茸的一丛,在风中扑棱棱乱颤,与墙头的野草保持着同样的节奏。
鱼头怪的孜孜不倦令人惊心,在渔村绵延无尽的渔网面前,它也毫不畏惧。这冗长的工作,倾注毕生之力也恐难完成,但鱼头怪似乎毫不为此而担心。它借用东海鱼族对网的怨恨,来满足一己之虚荣,俨然成为东海鱼族的代言人,每出入水面都有鱼群前呼后拥,好不风光。从此,它更是得意,忙于网上事业而不知疲倦。
实际上,鱼头怪让我们养成了及时收网的好习惯。自从鱼头怪频频出动以来,每到了晚上,各家各户都把晾晒了一天的渔网收回屋里去,害得鱼头怪在墙外转了半夜也没找到渔网。一连多日,鱼头怪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从此一蹶不振,再以后就索性不来渔村剪渔网了。但是,它在深海中的隐秘生活长久以来不为人所知。难以想象,鱼头怪若不破坏渔网,它的生活将会怎样。
遥想当年的夜晚,我们躺在炕上,隐约听到墙外有铁片的刮擦之声,透过地基的石块传进屋里来,那是鱼头怪倒拖着剪刀走了。脚步声凌乱,内中夹杂着疲惫,使我们在睡梦中不觉笑出声来,一觉睡到天光大亮。鱼头怪在半岛败走以后,我们的睡眠因此而香甜无比。在我们的梦中,半岛上所有的渔网在一夜之间都变成了铜丝网。鱼头怪急得频频按下剪刀把柄,双臂抖颤着合力绞紧,头上汗落如雨,我们的铜丝网扣还是纹丝不动。鱼头怪拄着剪刀大口喘息,有浓黑的烟雾从它口中喷出,使黑夜显得更黑,夜间行走的人常常被这黑烟所伤。鱼头怪离开水太久,或许该喝口水了,可惜夜深人静,无人为它端来水杯止渴。它的嘴唇布满裂缝,又仰头向天喷出了一股股黑烟。黑烟过处,墙皮大片脱落,就连墙头探出的树梢也瞬间枯黄。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早已远走他乡。在不同的地方,我又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鱼头怪。它们照旧扛着大剪子半夜里剪人家渔网,欣欣然乐此不疲,这等丑事亦可夸耀于人前。在海底,一众鱼头怪聚会,频频论及所剪渔网几何,所谓收获颇丰云云,一时间群情激昂,喝彩声不断,几个大鱼头昂首向天腾跃不止。
其时主客相得,倒也其乐融融,全然是一派祥和的景致。不幸的是,眼下这些鱼头怪们的手艺和耐心,都远远不如早年间在半岛时的鱼头怪了。它们外出破坏也从不偷偷摸摸,而是改作光明正大了—世风日下,浮躁的风气居然也波及到了海怪界。每念及此,空令人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