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看郑元帅这一刀递得轻描淡写,姜离却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原因无他,这一刀的速度、力道和来路的纯正,都已经远在九南县捕头的那十七刀的任一刀之上。姜离将椅子往后一踢,身子仰起,避过第一刀。果不其然,郑元帅也是用连斩的法门,第二刀毫无间隙地跟过来。不过郑元帅的连斩,可不是像那捕头一样一刀刀全无变化,他的第二刀在速度、力道上都比第一刀强了三成,来路也与第一刀完全不同,竟然在连斩之中还能变招。
姜离不敢大意,催动身法,踩出一套自创的奇妙步子,但是郑元帅每一刀都比前一刀快上三成,这酒楼的包间空间逼仄,不似校场那般宽阔,姜离躲闪的余地少了很多,被追砍得无比狼狈,全无还手之力。郑元帅六刀将姜离逼到墙角,第七刀毫不留情,又加三成,劈向姜离的脖颈,姜离避无可避,只得倒竖起断剑一架,郑元帅的第七刀竟被金剑震得弹了回去。郑元帅之前出刀都面带笑意,似乎轻松愉快,最后收刀却浑身肌肉暴起,一声大喝,才把弹回的刀收住,还入了鞘中,可见那七刀郑元帅已经没有多少留力,再用力他自己也难以控制了。
姜离垂下断剑,却见秦知府倚在墙边,原本束好的头发有些散乱,八名随从护在他身前,看来竟是让郑元帅的刀气扰到,可见那七刀气势之盛,与九南县那十七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最后那第七刀已经快到姜离看不清了,他只能本能地架了一下。郑元帅朗声大笑,赞道:“好一个有傲骨的后生!居然不出剑,生生闪了我六刀,第七刀虽动了兵刃,剑却没有出鞘,好,好啊,就凭这手轻功和这份胆识,郑某认你做个小友!”
姜离心头一滞,大为后悔:原来只是说让我接他七刀,没有不让我用兵刃的?早知道就不用闪得那么狼狈了。
郑元帅忽然面容一肃,从怀里取出一卷黄色绢布来,对秦知府喝道:“秦晖接旨!”
秦晖被郑元帅这一下子搞得有点发懵,怎么突然又有了圣旨?不仅是秦晖,连姜离和卫正明也呆了,姜离回味着,莫不是郑元帅早知道秦晖会来,带着圣旨候着他呢?这圣旨却又是什么时候下的?
圣旨的内容更让姜离吃惊,竟是皇帝不再追究贡品宝剑失陷于贼人的事情,让秦晖就此结案,还对追贼有功的卫正明大加褒奖,更让姜离兴奋的是,对于失落的宝剑,皇帝下令谁能从贼人手里夺到,剑便归那人所有,但官府不给其他封赏了。姜离对封赏当然全无兴趣,他开心的是这宝剑他以后就可以明目张胆……啊呸,是光明正大地拥有主权,不必再遮遮掩掩,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朝成德皇帝不同于太祖,天下皆知成德皇帝好文不好武,所以丢了宝剑也不那么在意。不过这毕竟是贡品,事涉皇家颜面,皇帝处理得如此大度,想来郑元帅在其中作用也不小。
“元帅的动作真是迅速啊,这么快就上达天听,的确是我这小小知府比不了的。”秦晖接完了旨,站起身来,面色仍然平静从容,看不出有什么气愤的样子,“郑元帅,下官说敬重你,那是真心不是假意,但是秦某与你作对,也不是为了私情,而是为了公事。秦某一路走来,许多与我惺惺相惜的有能之人,却因为政见不合而反目,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这一点秦某绝不妥协,无论代价是声名还是前途。希望郑元帅也能理解下官。”秦晖说出这番话,面上竟全是凛然之色。
郑元帅淡淡地道:“老夫知道了,你去吧。”
秦晖拱手告辞,领着随从离开。
郑元帅手持酒盏,眺望着窗外的洞庭湖,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姜离看着郑元帅的身影,心头翻涌,自己对于官家的人,向来讲究分一个忠奸善恶,他明白有的官是好官,勤政爱民;有的官是贪官,为一己私利多行不义,自己对他们也会区别对待。然而虽然勤政,政与政却有不同;虽然爱民,民与民却又所求不一。那么究竟如何才算得上是勤政,是爱民?虽然不明白郑元帅与秦晖有何冲突,但听秦晖所言,他们并非为私利而争斗,自己又能不能一口咬定说郑元帅是忠,秦知府是奸?那样倒是自己为了一己私利,帮自己喜欢的人去说话。也许过去姜离真的把这些官府里的人瞧得小了。
“老夫心中最为敬慕之人,正是题写了岳阳楼记的范文正公。虽然在人前老夫时常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自勉,可在人后,老夫回味的最多的却是他词中那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只是心里虽有诸多感慨,身在其中,却是躲不开的。”郑元帅开言,平静地说道。
顿了一下,郑元帅从窗外把目光收回来,投向姜、卫二人,接着道:“恐怕你们也不得不卷入其中,逃不开了。有些事本来让正明一人去办,我很不放心,如今有了姜小兄弟,你们兄弟二人同去,我心里的把握也更大了。”
姜、卫二人不明就里,正要细问,郑元帅摆手阻止,说道:“此间不是说话的地方,随我回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