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再也没心思理会眼前的这个醉鬼,一起冲了出去。
果然,一个长、宽、高各半米左右的斑驳的铁箱子静静躲在院子的一个阴暗角落里,盖子已经被撬开,歪斜地躺在地上。
因为听方顺德说,里面装的是“石头粉”,所以地矿专家梅教授急于想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见识一下,究竟是什么样的“石头粉”,能让三个鬼子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在誓死扞卫。
于是,梅教授率先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手电,照在那个箱子里的东西上。
然后,梅教授用手取出一点,在手里仔细捻了捻,又凑在鼻子前嗅了嗅。然后皱着眉头说道:“没道理啊。”
在一旁看的不明就里的刑警们迫不及待了。“梅教授,您倒是说啊,怎么个情况?这是什么宝贵的东西啊?”
“初步判断,就是一些被略微提纯的铁矿矿渣。”梅教授试图从箱子深处再次取样鉴定。但是,结果是一样的。“哪怕是金矿粉,也大体能说的通啊。”
“梅教授”石强问道,“您确定这就是普通的铁矿石粉?是否需要化验一下?”
不但是石强,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相信,就为了这些普通的铁矿石粉,日本鬼子当年把巷道打的异常弯曲?还有3个‘忠于职守’的鬼子兵站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化验一下,也无非是知道矿石的纯度而已。”梅教授此时站起了身子,跟这种东西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了,他感觉自己的鉴定没有问题。“不过,处于谨慎,我这就联系我在当地地矿局的学生,让他帮助鉴定一下成分。”
“老石,你真厉害啊!”在等待梅教授的学生来取走样品的时候,小唐和小李以无比崇拜的眼神,不约而同的问道,“在案情分析会上,你是怎么突然判断箱子会在方顺德家呢?”
“直觉!一个顶尖刑警的直觉!你们这些小鬼永远都不会懂得。”石强不失时机地卖弄了一下。
“那就请您这位‘顶尖’刑警给我们这些小警察们上一课呗!”小唐决定好好拍一下石强的马屁,满足一下他略微膨胀的虚荣心。
感觉火候到了,石强这才一本正经地说道:“在案情分析会的时候,大家提到了在矿洞中发现的‘军服’‘刺刀’,以及后来又提到文革期间1个青年在矿洞遭遇野人死里逃生的情节。当时我的大脑就在反复滚动,总感觉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但这种联系之间却又那么模糊,似乎缺少一根把他们串起来的线。”
“那‘这根线’是什么呢?”文刚好奇的问道。
“就是方顺德的失踪!”石强干脆的说道。
但是,很明显,从文刚和技术刘迷茫的眼神中,石强判断,他们没有听懂。
石强决定详细说明一下。“我们出发寻找矿洞的前一天,我在派出所门口碰到秦所长。他当时说廖青芝来报案说方顺德失踪了。”石强回忆当时的情景,“那时,我完全没有在意。直至案情分析会尾声时,张队又提到秦所长要请我们吃饭,我才下意识想起秦所长,并进而想到了方顺德。此刻再想到方顺德,因为有了对矿洞中‘军装’‘刺刀’的深刻印象,所以我立即想起,之所以感觉对矿洞中的‘军装’‘刺刀’感到似曾相识,完全是因为第一次我和张队去方顺德家,明明看到了这两件东西。”
“确实,有道理。但是,你就凭这些?”文刚有些不理解。
石强继续说道:“当然不止。张队提到了,秦所长请我们吃饭的前提就是‘他们手头的案子都办结了’。那么就说明,失踪的方顺德也找到了,或者回家了。怎么这么巧,他失踪的的时间恰好就在我们进山的前一刻?”
“那关于他的父亲的情况,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详细的?”技术刘问道。
“这一点就是我的大胆猜测了。”石强笑道:“附近的人都没有去过大栗子山铁矿洞,而方顺德家却有仅应该在矿洞中才应该出现的军装和刺刀,所以我结合当年4个青年结伴进山找铁矿的事件,大胆猜测方顺德的父亲就是那个幸存的并抢回一些东西的青年。这样一来,方顺德的父亲是唯一知道去铁矿的路线的。作为儿子,方顺德也就有极大可能从起父亲口中得知铁矿洞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铁矿中刚刚丢失的箱子,就有极大的可能是有意‘失踪’的方顺德拿走的。”
石强的一番解释,说的文刚和技术刘佩服的五体投地,就连一旁的梅教授都不禁连连点头称赞。
就连在一旁的梅教授,也不住连连点头。
晚饭的时候,梅教授在当地地矿局工作的学生就亲自开车过来,当着梅教授的面,客客气气地从箱子里取样。连口水都没喝,便带着样品急匆匆要带样品返回,同时表示“一定会组织精干力量,尽全力进行化验和分析”。
夜深人静的时候,石强却翻来覆去睡不着。箱子中没有玉斧,这个早就是警方意料之中的。可是,石强总觉得当时在矿洞中搜索玉斧时,他们似乎忽略了某个关键细节。可是,这被忽略的细节到底是什么?这些细节又是否就是导致搜索失败的原因呢?
带着这些疑问,石强又来到了矿洞,拿着手电筒独自一人再次展开寻找。突然,的手电照到了一个玉斧形状的金玉光芒四射的物件上。正当他兴奋地要前去查看时,眼前突然产生一道明亮刺眼的光线,是他无法睁开眼睛。宝物近在咫尺,却又如此遥远,这让石强心急如焚。
突然一个机灵,石强醒了。原来刚才是一个梦。一看窗外,还是一片漆黑。再抓起手机,时间显示已经是凌晨6点了。
“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石强暗自苦笑道。正打算放下手机,继续睡一会儿,手中的手机突然响了。
来电的是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