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培养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22023600000057

第57章 擅长记忆

记忆是指人的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能力,通俗地讲,就好像把某件东西放在抽屉里,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一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记忆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说在决定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在早期童年时代进入到意识中的语言的鲜明度和情感色彩程度。孩子接受这些印象的同时也就锻炼了记忆力。”

其实人脑就像是一个图书馆,一个人学习的、记忆的东西都会保存在这个图书馆内。当他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用。但是,如果图书馆的书库中根本就没有进过那本书,怎么可能借给你呢?记忆就是过去的经历在人脑中的反映。一个人只有先去记,才可能在脑海中再现。

影响记忆力的因素是很多的,如动机、兴趣、记忆方法、睡眠、情绪、疾病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记忆方法。那么,应该怎样养成擅长记忆的好习惯呢?

一、掌握记忆的规律。记忆的过程是识记、保持、理解、再认、再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识记是记忆的开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理解是保持的基本条件,再认和再现是记忆水平和质量的反映。记忆有自身的规律,这是由遗忘规律所决定的。

二、找出最佳的记忆时间。每个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早晨和晚上睡觉之前是记忆效果比较好的时间。因为早晨头脑最清醒,记忆起来相对比较轻松;而根据心理学研究,在睡眠中的记忆力是不会下降的。因此,睡觉之前记忆材料,可以减少其他事物的干扰,从而减少遗忘。

三、激发对记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我们每个人只有对有兴趣的东西才能表现出很强的记忆力。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所谓“欲要记,先要懂”,说的就是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毛泽东说:“感知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但理解的东西则一定能更好地感知到。”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进行感知和思维加工。有些材料,如概念、定理、法则、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记忆这类材料,最好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保持在记忆中,而不要采取逐字逐句死记硬背的方式。只有理解了学习过的内容,才能较快较牢地记住。

经典案例

许多著名的人物都有着非凡的记忆力。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小时候看爷爷抄古文《东都赋》,爷爷抄完,他就能够背出全文了。茅以升晚年的时候还可以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百位精确的数字。著名植物学家吴征在十年动乱中,在缺乏资料和标本的情况下,全凭记忆力完成了近70万字的两部著作。

拿破仑对当时法国海岸所设置大炮的种类与位置都能正确记忆,并且能轻而易举地指出部下报告中的错误。他甚至对各邮政驿站的距离也清楚记得,比当时法国的邮政大臣还厉害。拿破仑还可以记住见过的每一个士兵的名字和面容。他说:“没有记忆力的脑袋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国王,在他33岁之前,就已经征服了大片土地,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国。亚历山大的记忆力也非常好,他的老师就是有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对记忆力非常重视,他用各种方法教亚历山大增强记忆力。

世界记忆力冠军佐治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他的记忆力非常强。1989年,他在打破吉尼斯纪录后这样说道:“我记了30副牌共1560张。那些牌在证人面前洗了2个小时。我用20小时看了那些牌并记住次序。我可以记错8张,但我只记错了2张。我用了2小时43分钟讲了1560张牌的点数。于是,我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佐治的这种超强记忆力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有一次,佐治去听一堂课时,发现自己老是记不住。于是,他就去图书馆找来一些可以帮助记忆力的书来看,从中总结出了记忆规律,再通过训练,他才有了这么好的记忆力。

习惯悟语

事实上,一个人的记忆潜力是非常大的。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如果一个人始终好学不倦,他的大脑所能储存的各种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的50倍。而美国国会的藏书有1000多万册。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的大脑能够装下多少知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