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认为,人并不是万能的,有些时候需要善于拒绝别人,这样可以为自己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有的人总是特别忙碌,原因就在于他对别人的请求或邀约,几乎从来不说“不”。
其实很多人都会面对这种情况,当有人求助于自己或发出邀请时,碍于面子,总是拉不下脸来拒绝。不能拒绝的原因具体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是担心影响交情。相对于社会来说,个人是一个独立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活动范围。如果你不了解拒绝他人请托的重要性,一味接受,那么会把自己扔进一个无限开放的空间里,失去了自我,完全裸露,被各种各样的烦事纠缠不休。
二是接受似乎比拒绝更容易。拒绝会伤人面子,自己心里也不好受。有时想想,与其让心里遭罪,不如答应人家算了。结果往往是事情越做越多,有时还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三是担心拒绝后会触怒对方或遭到报复。由于对方的身份或背景较为可观,或仅仅是害怕对方性格上的潜在因素,你就可能会接受其请托,因为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现在做了这事,以后就可以避免产生麻烦了”。而结果往往是对方要求你的事会越来越多,令你不堪其苦。
四是想做一位大家喜欢的好人。做人难,做好人更是难上加难。什么事,不分好坏,也不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及,就一味好心地接受请托,那么结果,不说给你的个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麻烦接踵而至,有时候,好心也未必能办好事,反而会因为你的介入,把原本并不是很复杂的事情弄得一团糟。
五是不知如何拒绝。这样的人往往是心地善良,较易说话的人。他们面对请托者的苦苦哀求或是诚恳坦白,总是不知道该拿什么话拒绝,结果只好违心地答应。
应该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会使你得到良好的声誉,同时也是一种投资,因为今天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欠了你人情,总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帮助你。但是,在很多情况之下你需要对求助的人说“不”,当你的同学要求你协助他考试作弊的时候、当你的朋友请你去做一些你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当你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你都需要说“不”。
说“不”,不仅仅是一种对事情的理性判断,更需要很强的能力和艺术性,这需要你的准确判断和委婉的表达技巧。在很多时候,你需要委婉地拒绝。因为你答应帮人又帮不好,常常会使自己的信誉受损,甚至会使对方产生受骗的感觉。之所以要委婉,是为了使你的拒绝不伤害别人的心灵。
下面是三种常用的说“不”技巧:
一是巧设铺垫。对别人的建议或者请求,在需要否定时,你不妨在言语中安排一两个逻辑前提,不直接说出结论,逻辑上必然产生的否定结论留给对方自己去得出。这种方法在面对上级领导时,使用效果比较理想。战国时期,韩宣王欲重用两个部下,故向大臣掺留征求意见。掺留明知重用这二人不妥,但如果直言“不”,可能会冒犯韩王,并且会让韩王误以为自己妒忌贤能。于是,掺留这样表达自己的见解:“魏王曾因重用这两人丢过国土,楚王也因重用他们而丢过国土,如果我们也重用这两人,将来他们会不会也把我国出卖给外国呢?”听了这话,韩王不得不放弃了原有的打算。
二是欲进先退。不妨在准备说“不”字时,主动为对方考虑一下退路或补救措施,使他们不至于一下子跌进失望的深谷。有一次,美国口才与交际学大师卡耐基不得不拒绝一个于情于理都不应拒绝的演讲邀请。他这样对邀请者说:“很遗憾,我实在排不出时间了。对啦,某某先生讲得也很好,说不定他更适合你们。”卡耐基向邀请者推荐了一个目前有实力解决此问题的同行,使得邀请者多多少少获得了心理补偿,减轻了因遭拒绝而产生的不满和失望。当我们对对方的要求“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不妨采用这种方法,它可以充分表达我们的诚意,从而得到对方的理解。
三是假装糊涂。为了达到拒绝的目的,不妨装聋作哑一回。有一次,一位贵妇人邀请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到她家里去喝茶,帕格尼尼同意了。当然,贵妇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果然,临出门时,贵妇人又笑着补充说:“亲爱的艺术家,我请您千万不要忘了,明天来的时候带上小提琴。”“这是为什么呀?”帕格尼尼故作惊讶地说,“太太,您知道我的小提琴是不喝茶的。”帕格尼尼通过曲解对方说话含义,而把自己的拒绝意思表达得明明白白。这种方法适用于爱玩小手段的狡猾者,让他(她)面对拒绝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对他人表示反对或拒绝,不仅要有充分的理由,还要注意机智应变的技巧。如男人们会邀请自己喜欢的女人共同赴宴,如果你不喜欢她,就要拒绝对方的邀请,就要在言词上自然要下一番工夫。但心地善良的你,很可能因此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启齿。倘若对方是平日一起工作的同事,一旦拒绝,那么以后的工作势必增加许多困难。
成大事者认为,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善于说不,并不是所有的请求都必须答应,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接受,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主见,善于和别人在一些事情上形成相反的意见,但是这种相反意见的表达却是个学问,这个学问,值得我们反复去学习和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拒绝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