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21996900000076

第76章 理解的心,倾听别人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要善于用理解的心去倾听别人,而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闭目塞听,自以为是。

孟尝君在自己的领地广招门人食客,并给予优厚的待遇。于是,天下有识之士都竞相投奔归附,一时间,食客就达数千人,影响甚大。

秦国对孟尝君的才能深为恐惧,便使用了离间之计,撤去了孟尝君齐国相国的职务。树倒猢狲散,他的食客也接二连三地离开了他。

后来,他的食客中有位叫冯欢的人,用计终于使孟尝君官复原职。孟尝君感叹地对冯欢说道:“我对待客人很热情,在招待上也没什么疏忽,以致食客人数达到了三千有余。但是我一旦失去地位,全都背弃我而去,没有人来看望我。幸好有你助我一臂之力,才重新恢复了地位。看那些家伙有什么脸面再来见我?如有厚着脸皮回到我这儿来的人,我必将朝他脸上吐唾沫而大加羞辱。”而冯欢却对他说:“富贵时,大家都来投奔;落魄了,朋友四处流散。这是理所当然的。例如,您看菜市场,早晨人们熙熙攘攘,但到了晚上,就变得空空荡荡了。达并非人们喜欢早晨,讨厌晚上,因为早晨有所要买的东西,所以人们聚集到市场上,而晚上没有东西可买,人们就不去市场,只是这个原因。食客们由于你丧失地位而离开您也与此相同,这是由于他们所求的东西没有了,所以您不应该记恨他们。”孟尝君听冯欢这样一说,立刻心领神会,对再次归附到他门下的食客们仍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们。孟尝君虽然愤怒,但是他还是替别人多想了一些:食客们之所以投奔而来,是对自己抱有很大的期待。想在相国身边能干些业绩。自己失势了,对方的期待落空了,焉有不走之理?所以,是自己的沉浮,影响了他们的去留。孟尝君不再记恨他们,体现了他的君子风度。

古时候,一些国君想做一件事情,往往借助于鬼神。如果大臣们理解了国君的初衷,往往能够以一种理解的心来对待国君的行为。高宗武丁,是商代中期的一位大有作为的兴国之主。武丁继位后的前三年,没有任何大的政治举动,他经常一边考察社会现状,思索振兴商朝的良策,一边查访着能够帮助他建功立业的理想人选。

终于,武丁发现了一个名叫说的人。说当时身为奴隶,正在傅险(今山西平陆北)的筑路工地上做苦力,是一个特别有才能的人。武丁经过访谈查实这个情况后,很想重用他。为了避免王室贵族的反对,武丁借用了神灵在人们心中的巨大影响力。有一天,在会见群臣时,武丁郑重其事地说:“昨夜做了一个梦,梦中遇见了一位十分贤能的人,他就是神指示给我的辅臣,名叫‘说’。接着,便把面前的群臣百吏一一打量一番,最后说没有一个与梦中所见的那位圣人相像的。于是,派人外出查访,不久便从傅险的筑路工地上找来了说。一见面,武丁便高兴地说:“就是这个人!”很快,武丁便让说担任了重要辅臣,统领百官,负责谏言。由于说是从傅险被发现而起用的,因此,被人们叫做“傅说”。

后来,武丁把自己和傅说分别比喻为铜刀与磨石,过河人与渡船,遇旱的庄稼与及时雨。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文治武功,使商王朝的国势达到了鼎盛时期。

用理解的心去倾听别人,就要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邻国的国君赠给楚王一位美女,楚王很快就迷上了她。楚王的爱妾郑袖,不知何故也对新来的美女特别关心,从衣物、饰物一直到家具被褥等非常心爱之物,都整制一新送给她,比楚王都更为尽心。她的这—举动,连楚王都感动了:“女人是靠其姿色来控制男人的。嫉妒心强是很自然的,但郑袖明知我对那女子好,但却比我还精心周到地照顾她,就像孝子敬父母,忠臣效忠其君,她这样抛开私心为我着想,的确是个不错的女人。”就在楚王赞扬她的时候,郑袖却悄悄地对那个美女说:“国君已经被你迷住了,不过只有一点,你的鼻子的形状还不太合他的意,以后再见到他时,最好用手遮住点为好。”

那美女很感激,以后见到国君,她就用手遮住鼻子。楚王很奇怪,就问郑袖:“她怎么一见我就遮鼻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知道,不过……”

“没关系,你说吧。”

“好像是嫌大王您身上有味儿。”

“什么!真是狗胆包天!”楚王马上叫人把那个美女的鼻子割掉了。

楚王根本就不给那个美女说话的机会,因此犯了个荒唐的错误。

成大事者认为,用理解的心倾听别人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讲倾听落实到位,否则就只有个形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