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21996900000064

第64章 好言难得,恶语不施

成大事者说话善于换位思考

如前所说,是非不过是偏见。如果能够换位思考一下,是非就不再是是非,而变得顺理成章。我们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要以目标和别人为导向来组织自己的语言。

成大事者认为,无论自己处于何种地位,都要学会善于说好话,毕竟好言难得,说好话容易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同时,也不要因为别人有什么样的缺陷就有恶语,那些恶语显然会伤害别人,最终会伤害到自己。

中唐时期,大将军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勋卓著,在朝中上下威望甚高。近臣鱼朝恩对他心怀嫉妒,将他视为头号政敌,一有机会就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郭子仪得知此事,一笑置之,从不加以反击。

有一次,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被盗,官府搜捕盗贼,但没有抓获。人们猜测这可能是鱼朝恩指使人干的,目的是破坏郭家的风水。

朝廷害怕郭子仪因此反叛,在他进京的路上派了很多人防守。郭子仪拜见代宗时,痛哭道:“我长久带兵,却不能禁止残暴的行为,因而许多士兵掘墓盗财。今天挖了我家坟墓,是我自作自受,不关别人的事。”

皇上因此才放下心来,解除了对他的防范。

有一次,郭子仪奉命入朝,鱼朝恩邀请他一同去章敬寺游玩。宰相为了挑拨他跟鱼朝恩的关系,派人告诉郭子仪说:“鱼朝恩将对你图谋不轨。”并劝他不要接受邀请。

郭子仪不信,执意赴会。

他手下的将领们听说后,拿刀挂剑要随同保护。

郭子仪说:“我是国家的大臣,鱼朝恩没有天子的命令,怎敢暗害我?如果他受皇命而来,那是谁也保护不了的,你们这些人去了又有何用呢?”

于是,郭子仪只带了几名家僮前往章敬寺。

鱼朝恩见郭子仪仅带几名随从,感到惊讶。郭子仪将听到的消息都告诉了鱼朝恩,并说:“带那么多人来,害怕麻烦你张罗。”

鱼朝恩抚胸拱手,痛哭流涕地说:“如果您不是长者,能不怀疑我吗?”

自此,鱼朝恩打消了敌意,对郭子仪心悦诚服,经常在皇上面前替他说好话。

当时郭子仪手握重兵,夺取皇位也不是没有可能,要对付一个鱼朝恩,易如反掌。但他却没有这样做,以自己的虚怀若谷,将一个政敌从此变成了盟友。郭子仪一生“多福多寿”,位极人臣,享尽荣华,活到近九十岁,他的子孙后代也繁荣昌盛,这在历史上的重臣中是极少见的,真可谓“厚德载物”。

郭子仪对这个鱼朝恩没有施加恶言,而且用行动表示了对他的尊重,因此也收获了尊重。在谈话的时候,对于别人以往的过错,我们要学会淡而化之。这样做既尊重了别人,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古时有一位名叫朱博的官员,听人介绍说,长陵有一个名叫尚方禁的富豪,颇有才华,完全可以当守尉。

朱博便派人去暗中调查尚方禁这个人。

调查的人回来说:“此人是长陵的大姓,年轻的时候行为不检点,曾经与别人的妻子私通而被发现,现在他的脸上有一处刀疤,就是那时候被人砍伤的。”

朱博点头不语。过了几天,他又以了解工作情况为名把尚方禁召来,仔细看他的脸,发现果然有一处很深的疤痕。

朱博喝退众人,独自留下尚方禁,问他脸上的伤疤是如何弄出来的。

尚方禁如实做了回答,然后红着脸,跪在地上请朱博饶恕。

朱博大笑着扶起他说:“男子汉大丈夫有一点点过失算什么?我准备为你洗刷掉原先的羞耻,你看如何?”

尚方禁感动得流泪不止。朱博趁势说道:

“如果我为你洗刷了羞耻,使你成为一个光明正大的人,你可愿为朝廷效力?”

尚方禁连连应诺,表示一定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博又告诉尚方禁道:

“这次谈话你知我知。你以后的任务就是把遇到的奸邪之事记录下来。”

从这以后,朱博撤销了尚方禁蒙羞的案底,并张贴告示“澄清”尚方禁的冤枉。且一天之内召见尚方禁三次,以表示亲近。

尚方禁早出晚归,四处奔走,风雨无阻,揭发了境内多数盗首及其亲信和其他犯法之人。

短短一年之内,由尚方禁提供重要线索而侦破的案卷达两尺厚。

朱博借此时机提拔尚方禁为遵县县令。

尚方禁感恩戴德地赴任去了。

从道理上来说,尚方禁与别人的妻子通奸,属个人小节,可用可不用。但朱博没有因为他的才能而直接任命他,而是给他一个展示才能、立功受奖的机会。结果,既得到了一个人才,又办好了事情,其他人也不得不服。可谓一举数得,处理得恰到好处。

成大事者认为,好言难得,恶语不施,最关键的还是要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机会,在行动中给别人一个展示的机会。不要因为一次失误就否定了别人,甚至在言语上挖苦别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和肯定,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尽量肯定别人,给予别人应有的尊重,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而且也是对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