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往,不能轻视任何人,即使在心理上有所轻视,但是在言语上一定要给别人应有的尊重。因为没有人弱小到受了侮辱而不会报复的。我们要通过诚意来打动别人,而不是言语上逼迫别人。
历史上,诸葛亮就对人十分尊重,即使是对手下败将,也是用足了诚意来打动别人,而没有丝毫的轻视。
在刘备病死白帝城的时候,南中地区一个很有威信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发动西南一些部族起来反抗蜀汉。真是祸不单行,当时,蜀汉刚刚在虎亭遭到惨败,精力还没有恢复。
为防止蜀国遭到内外夹攻,诸葛亮派人去向东吴孙权讲和,同时,他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积蓄粮草,训练兵马。经过两年时间的艰苦努力,蜀中形势走向稳定,诸葛亮决定率领大军,兵分三路,亲征南中。
出发时,参军马谡对诸葛亮说:“南中叛将倚仗那里地势险要,离成都距离遥远,很久以来就不服朝廷的管束。你今天用武力打败他,你一回师,他明天又可能叛变。所以,对付他,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次出征我认为不应该以消灭他的人员为目的,而应该从心理上征服他,这样才能收到好效果。”
马谡的话,也正是诸葛亮心里所想的。诸葛亮赞许地点点头,说:“你的建议很好,我一定照这样去做。”
孟获得到诸葛亮率军开进南中的消息,连忙组织人马来抵抗。
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作战勇猛,力大无穷,性格耿直豪爽,说一不二,但缺少计谋。于是,一个降伏孟获的作战计划,便在诸葛亮的头脑里逐步形成。
首先,他向全军发命令:对敌酋孟获,只能活捉,不要伤害。接着,他把大将王平叫到跟前,低声对王平讲了几句,王平会意,便带领一支人马,冲进孟获的营寨,孟获慌忙迎战。交战没有多久,王平猛然调转马头,向荒野奔去。
孟获见王平败逃,心头有说不出的高兴。他马上喝令手下的人,快速向前追赶。
王平来到一个谷地,两岸是陡峭的绝壁,脚下是狭窄崎岖的小路。没走多远,王平猛地一下转过身来,眼睛望着紧随而来的孟获,仿佛要同他在这里决战。
孟获不知是计,握紧战刀,催马前赶。还没接近王平,忽听后面喊杀声震天。转头一看,孟获才发觉自己已被蜀军包围。
孟获任凭自己如何勇猛无敌、力大无穷,终究敌不过蜀军大队人马的轮番进攻。渐渐地,孟获感到体力不支,气喘吁吁了。又有一队蜀军从四面包围过来,孟获心里一惊,马儿突然向上一跃,孟获从马上跌落在地,被冲上来的蜀军捆了个严严实实。孟获被押到诸葛亮面前,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不料诸葛壳走下帅台,亲自给他松了绑,并好言好语劝他归顺。
孟获大声说:“这次是我不小心从马上跌下来被你们捉住,我心里不服!”
诸葛亮也不斥责他,把他带到蜀军营地四处走走看看,然后问:“孟将军,你认为我蜀军人马怎样?”
孟获高傲地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的阵势,所以败了,我今天看了你们营地,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下次我一定能打败你们!”
诸葛亮坦然一笑,说:“那好哇,你现在就回去,好好准备准备,我们再打一仗。”
孟获回到部落,重新召集人马,积极筹备同蜀军的第二次交战。
有勇无谋的孟获,哪里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对手!没出一天工夫,孟获第二次被蜀军将士生擒了。
诸葛亮对孟获又好言好语劝慰一番,又将他放了。这样捉了放,放了捉,反反复复进行了七次。
孟获第七次被捉,终于被诸葛亮的诚意感动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真称得上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仁至义尽的事啊!我从心里佩服丞相,从今以后,我决不再反叛了。”
孟获被释放以后,立刻会见各部族的首领。万分感慨地对大家说:“蜀汉丞相真是谋略过人,他训练的兵马,一个个机智善战,武艺高强,我们南中的人,再也不要与他为敌,兴兵作乱了啊!”
由于孟获在各部族首领中威信很高,大伙听了他的话,不再提什么反叛的事了。
为了节省军事开支,为了避免官府和南中少数民族再发生冲突,诸葛亮决定不在这里设一官一府,不留一兵一卒,仍然请孟获及各部族首领,各自管好自己的属地,友好相处。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往,攻心为上。当你用足诚意,对别人表示最大尊重的时候,人们也会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