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21996900000012

第12章 与人争论,是非漩涡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争论容易产生是非漩涡。从某种意义上讲,争论永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永远不会把人说服。

公交车上两个人争论起来,他们会反复强调自己这一方面有理,自己那样做是应该的。但是事实上,人们根本就看不到另外一方被这方的理由说服,只有嗓门越来越大的争吵,甚至发展到动手动脚的地步。

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争论的双方早有立场和观点,他们所有的证据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无法证明立场和观点的证据他们有意忽略。到最后的结果是,双方都在比较谁说话的声音大和争取更多的人同情。事实上,谁会同情他们?

这种争论是无谓的,是毫无意义的。这种争论只会浪费人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将人们转入到是非之中。这样的争论,到最后难免会上升到做人的高度,上纲上线,最后都变成了胡搅蛮缠。

有的人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自己就是正确的,所以他们经常要和别人辩解,要让别人也承认自己正确。事实上,很多时候,自己的真理,对于别人来说,不是真理。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一则寓言。

有一个盲人,对他来说,最大的不幸是眼睛看不见了;对全村人来说,最大的不幸是他居然成了一个大哲学家。整个村子都被他搅乱了,因为他逻辑地证明了世界上并没有光这东西。

他说:“我有手,我能触摸和感觉,所以给我显示一下光在哪里。如果东西存在,它就一定能被触摸到;如果东西存在,它就一定能被感觉到;如果东西存在,你敲打它时,我就一定能听见声音。”村民们被他搅得很心烦,因为他们不能收集到任何证据。

他说:“我有4个感官。你把光带到我面前,我能通过我的4个感官看见它是不是在这里。”村民说:“因为你是瞎子,你没有眼睛,所以你不能看见。”

他大笑说道:“这些都是你们的梦呓。眼睛是什么?你怎么能证明你有眼睛而我却没有?请你们告诉我你们的光,它是什么东西,请解释给我听。”

村民们不能那么做,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觉得十分沮丧,这个人是瞎的,而他们有眼睛,他们知道光是什么,但是他们想不到办法跟一个瞎子解释光是什么。

后来,佛陀来到了这个镇子。他们把这个哲学家带到佛陀那儿,请求佛陀说:“你试着给他解释吧,我们已经失败了。这个人理由十分充足地证明了光是不存在的,因为它不能被摸到、不能被闻到、不能被尝到,同样也不能被听到,所以它怎么可能存在呢?你是有智慧的,你能给他解释吧!”

佛陀说:“你们都是群大傻瓜!光是不能被解释给一个盲人听的。这个努力本身就十分荒唐。我认识一个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医生,你们把盲人带到他那儿,他会治好盲人的眼睛。”

于是哲学家被带到了医生那儿,他的眼睛得到了治疗。6个月后,他开始看得见东西。然后他跑到佛陀那儿,跪下来对佛陀说:“现在我知道了,光是存在的;现在我知道了为什么那些村民们不能证明它;现在我也知道了,你做得很对,送我到一个医生那儿去,我需要治疗——而不是哲学。”

在很多时候,争论和辩解会陷入盲人逻辑之中。

如果没有裁判,任何辩论都不会有胜负,因为辩论双方早就已经把自己的观点变成了现实,他不需要别人来说服他,别人也不可能来说服他,不可能让他心服口服,仅可能在言语上占点便宜。同样的道理,如果别人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那么他也不会听你的任何辩解,你也没有办法让他心服口服。不要幻想像苏秦一样靠游说来让国君任他为相。国君之所以任他为相,是因为他确实指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国君担心的是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不是因为佩服苏秦的口才。

人要学会把自己看高一眼,不要陷入争论之中,也不要幻想通过争论来说服任何人。极少有人在争论中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别人的影响。

成大事者始终认为,与人争论,最后难免陷入是非漩涡,因此要想摆脱这种困局,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与别人争论,尽量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要总想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