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21996900000001

第1章 祸从口出,不要口无遮拦

成大事者说话谨慎小心

谨慎是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说话中的谨慎更是一个人的保护力量。谨慎并非打磨一个人的锐气,而是在增强一个人涵养的同时,让其得到更好的发挥。嘴巴是祸福之门,一句话足以丧身,也足以兴邦,这是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要素,因此不能不小心翼翼地对待。在说话的诸多要素中,谨慎是最重要的,是放在最首要的。

成大事者认为嘴巴是祸福之门,要想趋福避祸,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口无遮拦,毕竟祸从口出。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猛将叫南宫长万,他在和鲁国交战的时候不幸被俘,后来鲁国和宋国交好,于是把他放了回来。此时宋国的国君是宋阂公,阂公跟南宫长万说:“我以前很敬重你,但是现在你不过是鲁国的囚犯,我以后再也不会敬你了。”南宫长万一听,十分惭愧。宋国大夫仇牧对阂公说:“君臣之间,应该以礼相待,而不应该如此戏弄。戏弄容易产生不敬重,不敬重就容易轻慢,一轻慢就会无礼,就很容易产生叛逆,还请大王三思,以后千万不要这样。”阂公听了,不以为然,对大夫说:“我跟他不过是开玩笑而已,不会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后来有一次,阂公和南宫长万赌酒,结果南宫长万连输了五局,被罚酒五斗,喝得有八九分醉,但他不服,要求和阂公再赌一把。阂公嘲笑他说:“囚徒,你不过是常败的东西,你怎么敢和寡人再来一盘?”南宫长万一听,心中惭愧顿生,沉默不语。就在这个时候,有侍卫来报告说:“周天子有使命到。”原来周庄王驾崩,周朝立了新王。宋国理应派人前往吊丧和庆贺新王。长万一听,主动请缨说:“我还没有见过王都的繁盛,愿意前往出使。”阂公又嘲笑说:“宋国难道没有人了吗,要让你这个鲁国的囚徒当使者?”在场的所有人都大笑,长万脸霎时就红了起来,恼羞成怒,乘着酒兴,也顾不上君臣之礼,对着阂公大骂道:“无道昏君,你知道囚徒也能杀人吗?”阂公一听,也愤怒了,吼道:“无耻的囚徒,你怎么敢这么无礼?”说完,便要去打长万,南宫长万二话没说,就把阂公打倒,然后补了一拳,把阂公打死了。

其实阂公并不是有心羞辱南宫长万的,只不过他觉得自己和南宫长万太熟悉,可以随便开玩笑,于是口无遮拦,恣意乱说。如果长万没有将阂公打死,两个人酒醒了以后,或许还会和好如初,因为像阂公这种完全没有心机的人,在很多时候往往是宽容大度的,根本不会睚眦必报。

这个悲剧也说明,无论你是否有心,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嘴巴,不要口无遮拦。其实阂公敢口无遮拦,那么在他心中必然有颗轻慢的心,毕竟他是大王,而南宫长万是臣子。然而他忘记了,人如果逼到某个份上,任何君臣之礼都不会约束他。南宫长万就是被阂公的玩笑给逼到了这个份上。

历史上还有个名人,也是心直口快,口无遮拦。他就是苏东坡。他一生不如意,屡屡被贬,和他口无遮拦不无关系。

苏东坡容易冲动,而且从来不愿意向别人低头,凡事都要争强好胜。每每谈古论今,总是滔滔不绝。他还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而且满眼都是好人,缺少防备别人的心。

众所周知,他和王安石政见不合。王安石主持变法,后来被罢免,然而没过多久,又被皇帝重新起用。苏东坡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他心中有满腔的话不吐不快,于是不顾自己只是史馆小官的身份,两上奏折,向皇上言明王安石变法的弊端,矛头直指青苗法,重锤击向了王安石的软肋。皇帝没有听他的,同时王安石对苏东坡也有所偏爱,并不太计较,于是请命让苏东坡任杭州太守。

这件事情并没有让苏东坡汲取教训,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喜欢批评和主张,总是爱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在诗词文章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来因为直言诗词的缘故,再次得罪了王安石,又被调到了黄州。

苏东坡也意识到自己口无遮拦的毛病,他自己也说:“我知道我一向说话不谨慎,然而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看到饭菜里有只苍蝇一样,不吐不快,这就是我的短处。也许是我天生太容易相信别人,所以不管和谁说话,我都是畅所欲言,毫无忌讳。”正是这个原因,才华横溢的苏东坡一生都在过着被贬谪的生活。

其实苏东坡如果变通一点,出言谨慎一点,能够和别人融合一点,以他的才华,以皇帝对他的喜爱,以大臣们,甚至政敌们对他的欣赏,他完全可以在那个朝代如鱼得水,做出更大的政绩。

或许,人们会认为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凶险,现在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并不代表可以口无遮拦,也并不代表你说的任何话别人都会原谅你。事实上,无论在什么时候口无遮拦都是惹祸的,至少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和不满。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言语,不要在言语上给人造成误会,给自己招灾惹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