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讲个关于老百姓的故事。江南有一个大家族,老爷子年轻时是个风流种子,养了一大群妻妾,生下一大堆儿子。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于是,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从不参与争斗。争来斗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他都会管不好。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不争的那个儿子。
胤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他就参透这其中的道理,在皇子之间的争斗中,笑到了最后。
康熙皇帝儿子众多,他二废太子,到了其晚年,争夺太子之位在众皇子之间更加白热化了。
四皇子胤祯足智多谋,他深知康熙皇帝对兄弟相争十分厌恶,便故作姿态,表面上不参与此事,反而屡屡为众兄弟仗义直言。
太子胤礽被废之后,无人搭理,胤祯却不同常人,对其极表关怀。有人据此上奏康熙,胤祯便回答说:
“兄弟之情,不可废也。”
康熙见他仁爱至上,欣喜异常,对之赞不绝口。
废太子有弑逆的罪名,胤祯请其他皇子代奏为其辩护,无人能应,胤祯得知此事,思忖良久,决心借此作做文章。他反复劝说康熙皇帝,终使这个罪名取消,胤礽也被拿掉脖子上的锁链。
胤祯此举,众皇子皆以为他不避嫌疑,自是无心争夺储位了,对他都不以为意。反是康熙皇帝由此对他另眼相看,屡屡表彰。
胤祯抬高了自己的地位,又对康熙皇帝的身体十分在意起来,表现得最为关心和体贴。康熙因为胤礽的不争气和诸皇子争夺储位,气极生病,竟不肯就医。胤祯闻讯赶来,惶恐变色,长跪不起求旨医治。他又亲择太医,坚持日夜护理,为此憔悴了许多。康熙大为感动,连称他为至孝之人,父子俩的感情一下就拉近了。
胤祯如此用心,暗地里却加紧发展他的势力。他拉拢年羹尧,收买隆科多,双管齐下,多方用心,最后终于夺取了帝位。至此,众皇子才看清了他的本来面目,只是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来。他们急于求成,没有“放长线钓大鱼”的谋略,终于败下阵来,后来又被惩被贬,皇帝梦没有做成,却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有些事你去争去抢,反而得不到结果,你若能退出争斗,做一个局外人,机会往往还会偏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