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之草固然是左右摇摆,但这也并不失为一种求存之道。试想几尺高墙之上生有一草已属不易,寸土之上,瓦砾之间,独出新芽,婀娜于天地之间,岂非奇事?墙头草自知身单力薄,生性柔弱,便避免与这强风劲吹分庭抗礼。相风而动,因风而摇。都说它错了,它却能保存自己,挺立于墙头之上。
海中礁石固是傲然挺立,敢与海浪争锋。排浪滔天,礁石却迎风顶浪,屹然不动,终落得千沟万痕,伤痕斑斑,坑坑点点。都说礁石好,却落得面目模糊,断肢残骸。
因此,不能说墙上草就无可取之处,墙上草随风倒正是为了求存。试想,如果连自身都保不住,还要谈什么宏伟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创什么宏图大业,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
据说,在燕王征北时,来到一条大河边,河水滔滔,波浪翻滚,湍流如箭,没有舟桥,无法过河。当时又值九月,离河水封冻尚早。燕王在河边率兵马无计可施,军心浮动,士气不高,燕王心急,便派一人出去观看河水是否封冻,那人跑到河边一看,河水滚滚,毫无冻冰之象,便跑回来报:“回燕王,河水毫无冰冻之迹象。”
燕王听罢,大怒,一挥手:“拉下去。杀了!”
令下之后,那人被推出去砍了头。
燕王又派一人出去察看,那人来到河边:河水汹涌,依旧奔腾不息,浪花翻卷,哪里有半点封冻征兆,那人回来如实回报:“燕王,河水的确没有冻冰之迹象。”
燕王问也不问,拍案大喝:“推出去,杀!”
第二人又被斩头。
燕于又派第三个人去探看,那人到河边观望,河水奔流如故,他并不比前两个人多看到什么,但他回来后,没有如实报告,而是随机应变说:“恭贺燕王,河水已经封冻。冰层厚盈几尺,如钢浇铁铸,大兵即可渡河。”
燕王大喜。说:“重重赏他,传令三军,今晚渡河。”
第三人非但活命,而且得了重赏。当夜晚间燕王率兵踏水而过,顺利渡河。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有的人为了使故事自圆其说,就说当时燕王过河时,水中有好多乌龟在水下浮着,托着那些士兵过了河。
第三个人精明就精明在,他能见风使舵,知道燕王最需要的是什么。因为在大军出征在即之时,最需要的就是稳定军心,而前两位就没有领悟到燕王要能渡河的好消息,只是按照老一套路做,最终难逃被斩的命运。第三位就没有重蹈覆辙,投燕王之所好,从而免于被推去斩首的命运。
见风使舵,是做人的一种艺术,而墙头的小草可以说把这种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