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烟雾后溜人”是“金蝉脱壳”在现实生活的运用。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
蝉和蛇一样,一生中要脱几次外壳,脱一次壳就有一次痛,然而脱一次壳又获得一次新生。蝉和蛇脱落的外壳、外皮与它们原来的身形极相似,叫做蜕。这种蜕常让人误以为是蝉和蛇,其实这时,它们早以逃走了,金蝉脱壳就成了逃离险境常用的计谋。
此计用于现实生活中,是指通过伪装摆脱对手,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谋略。稳住对方,绝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自己的目的,常常采用巧妙转移别人的视线之法,让别人不易觉察。
要想逃脱虎口,就要先放烟雾,以此迷惑对方,让对方放松警惕。这样你就有机会逃走,而不被“虎食”。
三国时,孙坚与董卓作战,因军中缺食,自然慌乱起来。细作侦知这一情况后,迅即报知汜水关董卓大将华雄。华雄便采纳了李肃的计策,决定夜袭孙坚军营。
当夜,月白风清,华雄与李肃兵分两路突入孙坚营中。孙坚部队措手不及,乱作一团,被杀得大败。
孙坚与部将祖茂破重围,纵马而逃。华雄带领部下兵马紧追不舍。孙坚连发两箭,都被华雄躲过,再发第三箭时,因用力过猛而拽断了弓,只得弃弓纵马落荒而逃。
由于孙坚头上戴着赤帻(红色头巾),月光下十分醒目,很好辨认,所以他跑到哪里,华雄就带领部追到哪里。危急中,孙坚的部将祖茂为了保护孙坚,便让孙坚脱下赤帻,换上自己的头盔,而由自己戴上孙坚的赤帻。然后,二人分路而逃。
华雄及其部下只瞄准戴赤帻的追赶,于是孙坚得以安然脱险。
先放烟雾后溜人是一个摆脱敌人、转移或撤离的分身之术。这里的“脱”不是惊慌失措,而是为了迷惑敌人,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1929年,白崇禧十分倒霉。年初,张学良枪毙了杨宇霆,一下子使白崇禧的“奉桂合作”计划化作泡影。接着,蒋介石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身分欲削去白崇禧的兵权。当时白崇禧的部队相当一部分是在西征唐生智时收编的,稍有风吹草动,难免图谋不轨。白崇禧的一些部下已密谋将白崇禧绑架送交蒋介石。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身处险境,为不束手就擒,决定逃出北平。
白崇禧首先乘自己的小轿车驶进一家德国人办的医院,在卫兵和随从的搀扶下进入医院的住院部。一会儿,卫兵和随从出来了,坐上小轿车原路驶回,此举使人们认为白崇禧住院就医了。
然而,几乎在白崇禧的小轿车离开医院的同时,医院后门另一辆小轿车匆匆启动。这辆车里坐着的正是白崇禧,不过他已换了外衣,戴上墨镜和假胡子。
当晚,白崇禧的参谋长王泽民以过生日为名,在东来顺老店大宴宾客,白崇禧的第四集团军所属团以上军官均在邀请之列。开始的时候,众人以为白崇禧是摆总指挥的架子,故意姗姗来迟。直至酒过三巡,仍不见他大驾光临,有人便问此事。王泽民说:“健生(白崇禧)兄因足疾复发已住院治疗,故无法出席。”话音刚落,满座议论纷纷。
就在这些军官酒酣耳热之时,白崇禧乘一列军车悄悄离开北平,趁着浓重的夜色向东驶去。
白崇禧“先放烟雾后溜人”,使那些想绑架他向蒋介石邀功的军官们猴子捞月亮空喜了一场。
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先放烟雾后溜人”,可以摆脱很多难缠的人和事。比如名人为了回避难缠的记者,商人为了回避难缠的客户,等等,都可用到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