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警犬出击·义犬
21996400000020

第20章

十多天后,黑豆再次看到了黄鼬。黑豆这一次看到的是两只鼬,除了咬死红公鸡的公鼬,还有一只体量较小的鼬,一看就知道是公鼬的配偶。两只鼬在横倒的黄栌树上爬上爬下的不知在忙什么。

黑豆正好处在下风处,本来可以悄悄潜行接近,然后来个突然扑杀。但是黑豆没这样做,它毕竟是狗,不是虎。潜行不是狗的本性,黑豆有时会潜藏突击,那是对阿斗的刻意模仿。狗本性喜欢追逐,酣畅淋漓的追逐会给它们带来巨大的快意和满足。

这次是猝然遭遇,黑豆脑子里跳出来的就是狗的念头,它径直向黄鼬冲去。

公鼬的反应何等敏捷,短促地尖叫一声,三步两步就蹿上了一棵大树。母鼬的行动慢了一拍,就被动了——在黑豆的紧赶之下怎么也腾不出一个瞬间来做上树的起跳动作。狗不会爬树,但狗在高速奔跑中也能借助惯性在树干上冲上几步。母鼬无法拉开与黑豆的距离,如果不是频频急转弯,它也许就被黑豆扑住了。母鼬太年轻,仓皇之间甚至把放连环屁的绝招都忘记了。

出于逃生的本能,母鼬逃进了它的巢穴。在一大片艾蒿地旁边,有一个由树根堆成的柴垛。这些奇形怪状的树根是在开垦艾蒿地时挖出来堆在那里的。黄鼬的家就在这个柴垛深处的一个洞穴内,母鼬的大尾巴一晃,就消失在柴垛里了。暴露巢穴,它实出无奈。

黑豆赶到,嗅得到鼬的气味,就是无法进入柴垛。树根与树根盘根错节,空隙很小,钻进一只鼬可以,钻进一条狗就困难了。

这正是公鼬把家庭地址选在这里的原因之一。选址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有一大片艾蒿——艾蒿这种药草气味浓烈,能轻易将鼬的气味淹没掉。

这头公鼬能作如此考虑,绝非等闲之辈。

黑豆正在柴垛边转悠,非凡的公鼬竟然下了树,尖叫着向黑豆冲过来了!

公鼬主动冲击黑豆就是想引开黑豆,转移黑豆对柴垛的注意。

鼬在体力上无法与狗匹敌,公鼬的攻击是佯攻,等到黑豆一反应过来,公鼬立即掉头逃跑了。狗是很难抑制这种追逐的挑逗的。果然,黑豆舍下柴垛就来追赶公鼬。

公鼬迂回着向山梁上逃去。追逐并不连贯,公鼬凭着对这一带地形的熟悉,一会儿在灌木丛或者乱石堆那儿消失,一会儿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

逃啊,逃啊……

追啊,追啊……

在追逐中,黑豆慢慢就把这场有关生死的追逐当作了斗智斗勇的游戏。

奔跑,奔跑……黑豆觉得自己慢慢就和足下的大地“接通”了——这草地和山石正在把一波一波的生命力量投入奔跑的四肢中;山林的风轻轻地梳着它浑身的毛,浑身的毛在风中一波一波地张扬。

这是一个多么显赫的生命时刻啊!

公鼬非常熟悉这一带的地形,早已预设好了逃跑的路线。在翻过一个山梁之后,它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它让一条灌木丛深处的小溪切断了它的气味线。

黑豆并不沮丧,既然把这个看作一场游戏,那么失败也是游戏的一部分。

激烈的游戏最容易失去对“距离”的感觉。这里已经离开大药谷很远了。黑豆发现自己还是第一次到这里来,小琴山在这儿被一大片沼泽地中断了。沼泽地的对岸又是一座山,看上去要比小琴山更高更大。“沼泽”是人类的说法,在狗看来,它面临的就是由芦苇丛、蒲草丛还有泥淖、水渠等事物参差构成的一片复杂的地方。

黑豆在一个水塘边趴下来,一边休息,一边打量这片新奇好玩的天地。最使黑豆感兴趣的是那些芦苇洲。那些茂密的芦苇洲就像一个个由许多小树构成的小树林,里头不知藏着什么好玩的东西呢!

一个芦苇洲飞起来一只淡棕色的小鸟,飞一会儿又斜栖在摇晃的芦苇棵上,叽叽地鸣叫。一个芦苇洲里游出来几只小小的鸭子,它们在水里游弋,翘起小尾巴来啄水草吃,然后登上另一个芦苇洲,小声小气地交谈一会儿,最后鱼贯走进芦苇丛深处,再也没出来过。

黑豆打算去最近的那个芦苇洲看看。去那里得游过面前这个不大不小的水塘。狗的游泳技术算不上高超,但要游过这个池塘还是不成问题的。

黑豆错了。这不是一般的水塘,沼泽地里的这种水塘黑苍苍的,水面向下一尺不到的地方就有密密的水草,粗一看挺浅的,其实很深,塘底里还有很深的淤泥。水草是从塘底长出来的,很长,平时盘在水面下,只要人和动物下水一搅动,它们就会像章鱼的触手一样缠住你,你越挣扎它缠得越紧,最后使你动弹不得,因力竭而溺死。

黑豆下水了,刚划动几下,四条腿就被又凉又滑腻的水草纠缠住了。黑豆的感觉就是被许多蛇盘缠住了!

不好了,快回头游!

回头是来不及的,但黑豆运气好,它竟然咬住了长在岸边、向水塘倒下来的几枝芦苇。它死死咬住芦苇,脖子奋力扭动,才使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岸边接近。

爬上岸来,黑豆用力抖擞身体,把缠在身上的水草扯掉。“落水狗”的形象本来就不好,再加上一副惊魂未定的神色,这会儿的黑豆真是不成体统了。

有嗅觉的引导,狗在归途中是不会迷路的。

归途中,黑豆去看了看那个柴垛,它要记住这个地方。

接下来的几天,黑豆在自由活动时间连续在柴垛附近潜伏。它认定黄鼬的巢穴就在这个柴垛下的洞穴里。它没法搬动笨重的树根,只能采用伏击的办法。

连续几天潜伏都没有结果。柴垛里隐隐地飘散出来鼬的气味,就是不见鼬露面。柴垛上没有新鲜的气味,说明这鼬几天没有出洞了。

莫非这个洞还有别的出口?

黑豆扩大搜索范围,不知不觉又到了沼泽地边。

一个芦苇洲后面有哗哗的响动。黑豆沿着岸线走过一点,竟看见了一头野猪。黑豆认得这头野猪,就是它在乱石滩遇到过的那头年轻的公野猪。

这个年纪的公野猪都要经历被逐出群体,独身游荡,寻找配偶,最后组成新的家庭、形成新的群体的过程。这种在山林里独身游荡的猪叫独猪,因为年轻而莽撞,因为孤独而暴躁,人称“拼命三郎”,连老虎也让它三分。小琴山上没有野猪群,这头独猪是从沼泽地对面的大琴山过来的。要穿越沼泽地并不容易,得恰巧撞到一条可以贯穿沼泽的通道。

这头野猪刚刚在泥淖里洗过泥浴,身上沾满了泥浆,这会儿正在芦苇洲旁挖掘。在那里,它可以挖到又嫩又甜的野茭白和有一点点苦味儿的茨菰。野猪是杂食性动物,无论荤的还是素的捞到什么吃什么。

黑豆不敢惹野猪,赶紧溜走。

走着走着,黑豆突然想到了公鼬引它冲马蜂窝的一幕,一个念头腾地跳了出来。

黑豆回到沼泽地边,冲着野猪一通狂吠,表示恫吓和挑衅。

野猪抬起鼻子来向这边搜索。它的视觉不怎么好,可嗅觉灵敏得很。

它弄明白了:是那条不知天高地厚的黑狗在挑衅!

野猪嘀咕一声,把沾满污泥的鼻子在水里晃干净,哗哗啦啦就往岸边涉水过来。野猪本来就喜欢洗泥浆浴,对沼泽也是相当熟悉,它是不会误入水草窝子的。

野猪涉水时,黑豆仔细打量了这个黑乎乎的大家伙。这家伙左边的獠牙已经折断过,但断口比原先的还要尖锐可怕。对一头野猪来说,折断一支獠牙可不是小事情,这家伙一定参与过一场浴血搏斗。

野猪爬上岸,向黑豆这边黑旋风般掩杀过来。

野猪跑得真快!黑豆转身就跑,它得和这个凶暴的大家伙保持一定距离。所谓的“一定距离”就是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了危险,太远了猪会放弃追赶。

黑豆把断牙猪引到了柴垛。

黑豆逗着野猪绕着柴垛跑,几圈之后突然向旁边一跃,躲藏在一块大石头后面。

粗心的野猪看看四周,断定猎物钻进了柴垛,就用长鼻子探究起来——它果然嗅到了来自柴垛深处的活物气味。野猪转来转去试着钻进柴垛去,不行,就发起火来,向柴垛发起攻击——把一个一个大树根拱开,把一个一个小一点的树根咬住了摔开,硬是向柴垛深处挖开了一条通道。它到底找到了柴垛深处的一个地洞,那活物的气味正是从这个洞里流出来的!

断牙猪欢呼一声,开始掘洞。掘土洞对野猪来说是小菜一碟,一会儿用鼻子拱,一会儿用前蹄刨,干得非常熟练。

在鼬洞里,断牙猪首先挖到的竟是几只没有脚的山鼠!这是黄鼬在食物过剩时养在洞中的“储备粮”。这些山鼠被黄鼬咬断了腿,无法逃走,只能接受黄鼬的豢养。

断牙猪挖开的其实是一个支洞。趁它吞吃山鼠的当儿,住在主洞里的黄鼬夫妇突围而出,向山梁上落荒而逃。它们马上遭到了黑豆的追击。如果黑豆恰巧埋伏在它们出逃的路线上,它们今天就完蛋了。

黑豆今天干得出色,出色是因为采用了策略。这个策略正是黄鼬教给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