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记者型主持人语言智略研究
21964400000035

第35章 后记

三十岁不到就敢出书,颇有点蓬头稚子不知天高地厚的意思。回想起来,这本书能够完成,缘于两件小事。

2009年到2010年,我主持了校内外近50场演出,几乎是每周一场,抛头露面的机会多了,大家开始戏谑我为“男一播”,我也很享受这个称呼,并一直引以为傲。直到有一次,一场演出结束后发现东西落在演出场地,返回去取时却见到了一个没有绚丽灯光,没有掌声和欢呼声的空荡荡的大剧院,天生喜闹的我心中莫名涌出一股凄凉的感觉,心情瞬间跌入低谷。不顾夜已深,马上打电话把这个感受向我的导师唐妈妈倾诉,唐妈妈听后开怀大笑,连说几个“飞娃儿长大了”,搞得我一头雾水之后,电话那头传出了让我受用一生的话——“喧嚣是暂时的,再华丽的演出也有谢幕的一刻……主持人和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只是工作岗位不同而已,没有什么值得特殊炫耀的……尽管所学的是外向型专业,但沉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思考更加重要。”我知道,我该“转型”了。

我周遭亦师亦友的长辈中有很多能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建树,我喜欢和他们聊天,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汲取向上的力量。2011年,我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瓶颈:角色转变为老师后,感到“备课”比“背台词”难一万倍,感到讲好一节课比主持十台晚会还要难,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没有阵脚、没有章法、慌乱焦急的状态,想改变但又理不出头绪。一天,到吴叔叔家蹭饭时,我依旧“报喜不报忧”,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各种得意的事情,寡言少语的吴叔叔似乎感受到了我的虚空,突然插进一句话:“你这个男一播要是只局限在舞台上,就太没含金量了,其他方面也要争取成为NO.1嘛。”一句惊醒梦中人,我知道,我该“升级”了。

我决定给自己的“转型升级”创造一个机会,就我目前的知识水平来说,创新很难,整理和梳理应该容易做到。于是,我决定系统梳理过去10年所学的专业知识,遵循中国播音学的学术体系,从“记者型主持人”这个点切入,适当细化和延伸,把语音、发声、表达这类反映有声语言表达基本规律的内容归纳到“理论透视”中,并集中收集优秀记者型主持人的经典案例,从语言环境、节目要素、主持功能、语用特点等方面做分析,强调巧妙运用。最终完成了这本《记者型主持人语言智略研究》。本书的案例材料均选自活跃在一线的著名主持人所主持的节目,这些案例使本书呈现出经典、实用的特点,这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在此,特向相关节目组的编辑、主持人和媒体致以诚挚的感谢。

感谢恩师唐韵教授为本书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从搭建框架到资料整理,唐老师给了我细致的指导,本书凝结着老师的智慧和辛劳,感谢您,敬爱的唐妈妈。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王宇红老师、四川广播电视台赵兰兰老师给我提供的宝贵建议,你们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程度是晚辈努力的方向。

感谢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处和新闻传播学院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是你们的关心和爱护让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感谢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本科生马栋豪,2013级本科生黄一航、郑雨初、冯小龙,2014级本科生张蔚婷、袁丁磊、文川东为整理资料付出的努力。

感谢亦师亦友的吴佩林老师、李浪老师、杨林岚老师、张浩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感谢父母对我无私的付出,“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在合作过程中提供的各种帮助。

本书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各位朋友和专家批评指正。

王飞 谨识

二〇一五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