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脸颊一红,有些尴尬地道:“呵呵,我没想到羽林军校的武试那么严格,没考上。后来我娘担心我身无长技,到了外面会吃苦,就央求着我爹把我弄进了禁卫军!”
邹燃奇道:“羽林军校武试有多严格?”
说起这个,赵毅更加不好意思了,他道:“其实,如果现在再让我考一次,肯定能过关!唉,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看赵毅这么坚持的样子,邹燃虽然很想了解,但也实在不好意思再问。
不过听了这些之后,邹燃更加迫切地想去参加羽林九卫了。禁卫军已经腐朽,要拯救这个帝国,不让匈奴人再残害大汉子民就必须加入羽林九卫。想起邝启峰和华文天,邹燃心里就像有一团火在烧!还有乐浪府的那些百姓
想起乐浪府,邹燃忽然想起一个萦绕在他脑海里很久的问题,于是立即问道:“对了,赵毅,听刘全说你大学读的是历史系,我想问问咱们大汉的官制是怎样的?月俸又如何?”
说起这个赵毅更加侃侃而谈。
事实上,大汉帝国的官制是从汉圣祖时期开始大规模改变的。高祖立国之初,继承的是大秦的官制。后来汉圣祖改制,将帝国的官制变为内阁制。
帝国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和内阁手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是内阁。
内阁以下分为:行政院,检察院和枢密院。
行政院设丞相,执掌百官行政;检察院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全国官员和治安问题;枢密院设太尉,专司军事。同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人还是内阁的大学士,他们三人组成内阁。他们在内阁还有另一个称呼,内阁首辅、次辅、俊辅。
此为一品大员。领两份月俸。一份是内阁的,每月380金币;一份是各院的,每月也是380金币。
行政院以下分为尚书、侍郎两个职位,设有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工部。检察院以下也分为检察长,检察侍郎两个职位,设有风闻处、盗摄处、缉拿处,后来又增设报纸处,专司掌管全国各地的报纸发行。枢密院设参将、参谋两个职位,设有军官处、监察处、间谍处,后来增设特工处,专司掌管对内对外的一切情报侦查。
此三院的尚书、检察长、参将是二品上官,月俸320金币。侍郎、参谋是三品上官,月俸280金币。
全国各地的州郡,内部结构和这个类似。郡守、郡丞、郡尉构成郡府的三驾马车。郡守管一郡的行政,郡丞主管检察和治安,郡尉专司兵事,此为四品郡官,月俸220金币。
县里也一样,分为县令、县丞、县尉。此为五品县官,月俸180金币。
再往下细分就是镇、亭、村了。月俸最低也在30金币以上。
可以说,帝国的俸禄是极其优厚的。只要当官,一般不会发生一贫如洗两袖清风的状况。哪怕是当嘎村的村长,一个月也会有30金币的俸禄。
“那,经常听你们说的军部是怎么回事?”邹燃奇怪地问道。在刚才赵毅的介绍中好像并没有提到军部这个部门。
“军部是汉烈帝在位时单独设立的一个军事机构。专门掌管对外征战。只有军队出征了,军部才会成立,人选由帝国枢密院的参将和参谋组成,人数由十人到二十人不等,主要作用是分析和策划,其实就都是做给皇帝看,让皇帝不会觉得自己对放出去的军队毫无所知!”赵毅解释道。
“那评定军功是谁在评?”韩世忠忽然从床上坐了起来。他问了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赵毅笑道:“军功是由部将上报给旗主,旗主再上报到军官处,军官处经过评定后会拿出大致意见再交到枢密院给太尉审核,太尉审核完毕后交到内阁,最后由皇帝批红生效。如此层层申报,程序很严格的。”
程序严格,也就代表处理时间会变慢。不过这个构成倒是非常合理,很有点类似现代政府架构的感觉了。而且行政院、检察院和枢密院三院并立就能达到相互制衡,的确很不错。唯一让邹燃感到不安的就是那个军部。这军部很有点当年满清军机处的感觉,这可不是好兆头,很可能会导致集权严重的局面出现。
“内阁对皇帝的旨意有否决权吗?”邹燃忽然问道。一开始的时候邹燃还对赵毅直接叫“皇帝”有些不习惯,他觉得应该叫皇上,或者陛下才比较正式和尊重。后来发现其实“皇帝”才是真正正统的称呼,皇上或者陛下只有面君的时候才会用到。
“有!”赵毅干脆地回答,“皇帝的旨意必须得到内阁的蓝批才能生效。同样,内阁的中旨也必须得到皇帝的批红才能产生效力。这是汉圣祖规定的!”
邹燃松口气,如果内阁对皇权有所制约这样才能起到平衡作用。不过接下来赵毅的话又让他的心莫名地提起来。
“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军队。汉圣祖规定,全国的军队只有一个统帅,那就是皇帝!军队的指挥权由皇帝一人掌握!内阁只能申请调兵,不能直接调动军队!
比如三十年前,大月州曾经受匈奴人蛊惑反叛帝国,当时的汉乐帝主张以抚为主,剿为辅,不肯用兵。当时的内阁首辅刘敬全上了两次请求出兵的申请都被皇帝拒绝。结果叛军越闹越大,最后还是内阁三位大员集体请求皇帝发兵,汉乐帝这才出动三支羽林军团平定了大月州的叛乱!”
邹燃理解,这是为了防止官员和将军勾结起来造反,他又问:“羽林守军也是这样吗?”
“是的。太尉虽然掌管全国兵事,但大多数也只是负责军事情报的搜集和整理,一旦出事,还是需要皇帝下令才能调动军队!”
邹燃蹙眉,这好像就有点不近人情了。毕竟这个时代可不像现代,通讯和交通都不是很发达,万一有个什么紧急情况,比如皇帝病危,不能下令,那该怎么办?
当然,这个疑问他是没有问出来的,要是被别人知道自己现在在咒皇帝病危,那就很不好了!
这时,沉默了半天的曾二牛说话了。
“曲长,你们叨咕了大半天,俺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啥时候吃饭啊?俺饿了!”
听了这话,所有人不由失笑。
韩世忠跳下床,拍了拍憨厚的二牛肩膀一下道:“对,俺也有些饿了,走吃饭去!”
“哎!”曾二牛欢天喜地地下床。邹燃和赵毅也跟在身后,到了楼下,曾二牛忽然回头对邹燃道:“曲长,俺们的军饷和赏赐啥时候发啊?”
一说到这个问题,韩世忠也转过头来。
上次作战,曾二牛也被分到一颗匈奴白甲兵的首级功勋,这样算下来他已经是校兵,又是帝国男爵,另外还有一百钱的赏赐。这个一百钱不是金币,而是一百枚铜币。但对于曾二牛来说也不少了。
说到这个,邹燃只能苦笑道:“你看我整天跟你们混在一起,我哪打听消息去啊?还是等刘全回来问问他吧!哎,对了,赵毅,咱们的军饷是多少啊?”
赵毅道:“咱们禁卫军的军饷是全军最高的。都兵每月5金币,校兵每月10金币,尉兵每月20金币。骑都尉每月50金币,骑校尉每月100金币。仆射将每月200金币,执金吾每月400金币,已经超过了一品大员,骁骑将是每月420金币,元帅每月500金币。除此之外,曲长以上军官每月还有10到100不等的津贴补助。”
邹燃一听不由就喜笑颜开起来。大汉帝国的消费水平控制的这么低,但是军人的工资却这么高,这不是摆明鼓励人家当兵么只要当上执金吾,竟然拿得比朝廷一品大员还要多,这简直太棒了!
不过后来邹燃才知道,不但军官有津贴补助,人家文官也有,而且津贴的幅度比军队要大,不然怎么平衡军政系统的稳定啊反正总体来说,帝国实行的是********政策。不过效果嘛邹燃还不能作出评断。
西山卫城的食堂是没五个曲共用一个。就建在集合场后面的排房里。走过集合场边上的一排柳树就到了。
他们到的时候才巳时三刻,军队里供饭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午时正到午时三刻,来早没有,过期不候。
他们来早了,只好在长方形的餐桌上等。
这个食堂很大,可容纳六百人左右一起用餐。一排排长方形的餐桌整整齐齐排列,整个食堂空旷旷的,除了最角落里有一群禁卫军士卒端着饭盆在等待外没有别人。邹燃和赵毅他们就坐在了门边的餐桌上等候。
由此都可以看出禁卫军的纪律有多松散了。按照军规来说,饭点时间没到,那是不能来这里等候的。可看看,他们在这里坐下来也没人管。
在他们右手方向的餐桌上,那群禁卫军大概有十几个人,大声呼喝喧哗不说,还有一个尖下巴的士卒摘下头盔放在桌上,随手从兜里拿出三两个金币丢了进去,往桌上一盖,大喝一声:“猜猜,里面有几个金币?猜中这些钱就是他的,猜不中就要按头盔里的金币数给我,怎样?”
我靠,这不是赌博么?在军营的食堂聚众赌博?这人可真够嚣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