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股东
21907600000005

第5章 股东(1)

“大哥你好!向你汇报工作!”

林中用压抑不住的兴奋口吻一喊,吴冶平就知道林又要借钱了。

他有一种自己被绑架的感觉。或者说,吴冶平感觉自己被一个枷锁套住了,想挣脱,却挣脱不掉。说到底,枷锁是他自己制造的,并且是他自己为自己套上的。

吴冶平和林中之前是客户关系,现在是合伙人,而这种身份的转变,始作俑者是吴冶平自己。

林之前在一家台资企业做业务员,后来因为掌握了订单,就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继续给吴任职的深皇集团供货。因为这层关系,林对吴十分尊重,开口必称“大哥”,还特聘吴为其公司的“顾问”。

这天是8号,林和往常一样,林给吴打电话,约大哥出来坐坐。吴当然知道“坐坐”的含义,略微迟疑了一下,说,我已经离职了。

“知道”,林说,“我也不给深皇供货了。”

既如此,你还约我“坐坐”干什么?难道是打算把之前的顾问费要回去?

这也是可能的。现在的人现实得很。离职才一个月,吴已经深切体味到人走茶凉的滋味了。

人走确实应该茶凉,这点吴冶平能想得通,问题是不要凉得太快,否则就有点伤人。

虽如此,吴还是决定去。不去,对方找到家里来更麻烦。

“坐坐”的地点是吴冶平家附近的一间香港人开的茶餐厅。茶餐厅最大的好处是既能喝茶,也能吃饭,还能要一个包间打麻将。吴选择这里的主要理由是离家近,且不张扬,最适合应对“坐坐”这类事。

二人见面,小伙子脸上依然洋溢着热情,丝毫没有“凉”的意思。

吴不动声色,想着你不管是真热情还是假热情,“坐”到最后,总是要露出真容的。之前每次出来“坐坐”,二人都先扯一些闲话,吃点什么,再喝点什么,等到临走的时候,林把一个信封交给吴。今天的程序估计也差不多,只不过最后的动作相反,不是林给吴信封,而是林向吴要回之前的信封。当然,也可能不要回,只是把话讲清楚,到此为止,各不相欠,好说好散。所以,今天“坐”到最后,当林再次把一个信封像往常一样恭恭敬敬递给吴的时候,吴相当诧异。

吴没接信封,当然也就没说“谢谢”,甚至都没有笑。他看看信封,再看着林,问:“你怎么还给我这个?”

“顾问费啊。”林说。

“我知道是顾问费”,吴说,“可我已经离职了呀,今后关照不了你了。再说,你也不向深皇供货了,我怎么还能收这个?”

“可我们当初说好是三年的呀。大哥忘了?”林说。

是,当初是说三年的。当初林把聘书正儿八经地交到吴手上的时候,吴还觉得有些好笑,但为了体现对林新注册的小公司尊重,吴还是接了过去,并当着林的面展开看了,上面写着聘期三年,吴当时开玩笑地说,没准我干不到三年就离职了呢。没想到一语成谶,如今自己真的提前离职了。既然离职了,就顾不上也问不着了,怎么还好意思拿人家顾问费呢?

“大哥离职不假,我也确实不向深皇供货了,但三年期限未到啊,大哥仍然是我的顾问,我当然要付顾问费。”林坚持说。

吴冶平有些疑惑,仍然未接。

“大哥是我的精神支柱”,林说,“大哥忘了,当初是您鼓励我成立公司的。”

没错,当初确实是吴鼓励林成立公司的。彼时林在台资厂当销售经理,深皇集团是台资企业的客户单位,林经常请吴冶平吃饭,一次喝得高兴了,吴对林说,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什么最重要?客户最重要!只要有了客户资源,任何人都能当老板。他还具体举例说,不要说技术含量很高的科技产品,就是擦屁股的卫生纸,只要你有足够的客户资源,比如整个深圳市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都采购你的卫生纸,那么,你就能当老板了,当大老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听了吴的“高论”之后不久就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继续给深皇供货,并请吴当顾问。吴当初接受“聘书”的时候,以为是林中套住他的手段,没想到林是认真的。

“当然是认真的”,林中说,“如果当初不是大哥的一番开导,我哪里想起来自己成立公司?哪里能自己当老板?所以,不管离职不离职,大哥都是我们公司的顾问。三年期满,我还希望大哥继续给我们当顾问。只要大哥愿意,一辈子当我公司顾问都可以。”

能有这样的好事?莫不是诳我吧?

如今假话听多了,偶然听一次真话,反倒不适应。

可是,能诳我什么呢?我一不是年轻美女,二无职无权,只要信封里的钱是真的,就诳不了我。

这么想着,吴就接过信封,想着等回去之后打开看看里面的钱是真是假再说。

钱当然是真的。

这反倒让吴冶平微微不安起来。他们这一代人,还有自己信守的做人原则,其中一条就是无功不受禄。之前吴在深皇集团担任高管,对下属工厂采购哪家公司的元件有发言权,接受供货企业的顾问费问心无愧,如今离职了,说话不好使了,且林中也已经不向深皇集团供货了,自己再拿人家顾问费,就显得不知趣了。

吴不是那种不知趣的人。但他也没有反应过度。生活的经验告诉他,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着急处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等等再说,说不定等着等着,事情就自然解决不需要处理了。比如林中给他顾问费这件事情,吴冶平就打算等一个月,等到下个月8号,林中不打电话约他出去“坐坐”了,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就不需要为此不安了。如果那样,那么今天这个信封,就当是“最后的午餐”好了。万一下月8号林中再打电话约他出去,再说。吴冶平感觉自己老了,很多事情不想较真了。好事情不能提前祝贺,坏事情不必提前烦恼,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吴甚至认为,或许等不到一个月,林就会找他。

吴不相信林中坚持继续给他顾问费完全没有所图。他相信重情之下必有所求。他能求我什么呢?

不管他了,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月该怎么过就怎么过,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再说,自己来深圳二十多年了,能让林中这毛头小伙子“祸”到哪里?

吴相信,一切“祸”都是自己惹的,自己只要不贪不义之财,不恋非分之色,不受无功之禄,凭他的人生历练,别人是“祸”不了他的。

半个月很快过去,林并没有来找吴,这反倒让吴冶平愈发不安起来。他想到了放长线钓大鱼,但更懂得线不能太长,太长了,即使钓到大鱼,估计也收不回来。林中好歹也是一个老板,有多大脑袋戴多大帽子,不可能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在后半月的时间里,吴几乎天天盼望林中找他,但林一直没有找他,吴当然也能沉住气,没主动联系林。

终于等到8号,吴从一大早就等候着,一直等到下午,才接到林的电话,当即有另一只靴子落了地的感觉。

照例还是约他出去“坐坐”,还是在吴冶平家附近的那间香港人开的茶餐厅。

二人见面,先扯一些闲话。吴主动问林,你怎么不给深皇供货了呢?与我离职有直接关系吗?是谁为难你了吗?

“当然有一定关系”,林说,“但也不全是。”

“哦?”吴想知道细节。

林说:“我供货不是很准时,之前大哥在的时候,还能通融,现在大哥离职了,下面就较真了,我达不到人家的要求,只好退出。”

是。吴冶平想起来了,就在前几个月,林中未能按合同期限为工厂供货,工厂按照规定要取消林的供货资格,还要罚款,林找到吴,吴帮他做了协调,先按合同规定期限立刻提供一半的货,剩下的一半延期几天送到。吴这么做确实是袒护林,但对深皇集团也没有造成任何损害,毕竟,同一批货并不是同一天使用,先交付一半,过几天再交付剩余的一半,虽然不符合合同约定,但并不耽误生产,最多就是给收货验货的人添一些额外的麻烦,可如果没有吴出面协调,工厂方面严格按合同条款办,对林中罚款甚至取消供货资格,也是有理有据、无话可说的。这,大概就是林每月爽快付给吴顾问费的根本原因吧。

可我现在已经离职了呀。吴冶平想。

“你为什么不能准时供货呢?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吗?”吴问。

林中苦笑地点点头,说是。

“为什么呢?”吴问。

“因为我自己没有工厂”,林中说,“我提供客户的元件也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或者说是委托加工的,有时候货凑不齐,就耽误供货期了。”

吴冶平若有思索,反思自己当初海侃的“只要有订单然就能当老板”,现在看来未必全面,比如林中手上确实有订单,可没有工厂,不能保证按时交货,总是这样,也不行。

“长此以往不是办法啊。”吴冶平说。

林中说:“是。”

“主要是做不大。”吴补充说。

“是。”林说。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开工厂呢?”

“当然想过。打算明年下半年开。”

“为什么要等一年呢?”吴问。

“目前条件不成熟。”林说。

“什么条件?”吴问。

“主要是资金。”林说。

“多少资金?”吴冶平进一步问。问话的口气,仿佛他能帮林中解决。

“节省一点,两百万就够。”林说。

“怎么节省?”吴问。

“工厂不能建在深圳,找惠州那边偏僻的地方,厂房和人工都便宜一些。还有就是只上一条生产线,等资金充裕了,再逐步扩充。”

吴把林的话在脑袋里迅速过了一遍,然后问:“你自己有多少钱?”

林中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的钱主要用在业务上,有多少钱,做多大生意,假如要自己开工厂,勉强能凑一百万吧。”

吴冶平又想了想,说:“假如我给你一百万,加上你自己的一百万,是不是就能把工厂开起来?”

“当然可以。”林中说。

接着,吴又详细问了关于自己开厂的一系列的事情。从林的回答来看,他确实早有此打算,居然对方方面面的情况都很了解。最后,林主动对吴说,投资办厂是大事情,大哥可以通过其他朋友多了解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然后再做决定。

“行,那我回去再了解了解,考虑考虑。”说着,吴冶平就站起来。

林没忘记掏出信封,恭敬地递给平。

“这就不必了吧”,吴半开玩笑半认真说,“如果我决定投资,就不是你的顾问了,而是你的股东了,我要收的,就不是顾问费,而是分红了。”

“那好”,林说,“一言为定,等大哥决定投资了,我就不给顾问费了。但今天不是还没决定嘛,所以顾问费还是要给,大哥你也必须收。”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吴和林的联系多了起来。主要是吴冶平主动找林中。大多数是电话联系,偶尔也见面,地点仍然是吴冶平家附近的茶餐厅,讨论的内容当然是办工厂的事情。

林说:“办工厂对我非常重要,即使不赚钱,我也要办。”

“哦,为什么?”吴问。

“起码能增强我在客户心中的可信度,不会把我看成‘皮包公司’。这样我的订单量就会大幅度增加。大哥您知道,只要有订单,肯定就有钱赚,无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是。我知道。订单就是‘客户’嘛。”吴说。

“所以”,林说,“我必须自己开厂。”

吴点点头,问:“那你现在怎么处理的?我听说下面的人还到你的工厂看过。”

林中先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说:“弄虚作假呗。我事先打好招呼,然后把客户带到为我提供货源的工厂参观。”

“客户看不出来?”吴问。

“当然能看出来”,林说,“但我会圆,不说这家工厂完全是我自己的,而是说我在其中有股份,再说这些人私下我都打点好了,参观工厂是走过场,不会真较真。”

“哈哈哈哈……”吴和林一起开心大笑。

笑过之后,林中说:“但这样的结果是增加了成本。打点客户需要直接成本,请求供货方配合‘参观’需要间接成本。所以,大哥说得对,长此以往不是办法,我早晚要办工厂,砸锅卖铁也要办。”

林几乎说服了吴。不是林把前景描绘得多么绚烂,而是林诚恳的态度,特别是林所表述的许多观点都是吴自己当初灌输给林的。因此,投资办厂,与其说是帮林中,不如说是吴冶平自己帮自己。

尽管如此,吴还是不敢贸然投资,类似的失误,他看到的太多,甚至经历得太多了。虽然之前的失误损失的不是他自己的钱,但教训却可以为自己所用。

他决定试探。

这天,吴主动约林来“坐坐”,地点仍然是老地方。

吴问林:“你上次说有多少钱就做多大生意,是吗?”

林回答:“是。我签订单的时候,必须考虑自己的资金实力,实力不够,宁可不签。”

“那当然”,吴说,“单子大了,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货,不能按时出货,等于违约了。违约是要付违约金的。”

“是。”林说。

“可不可以打时间差?”吴说,“比如你只付一半的定金,从上家把货拿来,卖给下家之后,再付上家的钱。”

林笑了,说:“当然可以,但必须有大哥您这样的靠山罩着,不然,下家也会如法炮制,只付我一半的资金,等到第二批货到的时候再付完上批货的资金。”

吴忽然明白了,“顾问费”的价值原来在这里,其实是“关照费”啊。同时,他再次感到了林中的坦诚。

“能不能这样”,吴这才亮出底牌,说,“我先借你一点资金,你把生意做大,等到有足够的订单了,我们再商量办厂的事情。”

林想了想,说:“也好。要不然,我们工厂开了,却没有足够的订单,更麻烦。”

“就是这个意思”,吴说,“等到手上有足够的订单,再开工厂也不迟。”

接着,他们就讨论借款的具体细节。

吴决定先借给林十万,投石问路,万一出现闪失,也在可承受之内。

月息三个点。本金十万,每月利息三千。吴冶平心里一盘算,十万资金月息三千,如果自己借给他几十万资金,每月利息收入不是比离职之前在深皇担任高管的工资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