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枭雄乱世
21898200000259

第259章 屈浪归顺

酒坛子摆在屈浪的身前,酒坛子是两斤装的,十分的精致。酒坛上面的封盖虽未开启,但却也掩盖不住酒坛里的香气。

屈浪凑鼻子嗅了嗅,嗜酒的酒鬼,一旦闻到美酒的香味,就像是守财奴见到金元宝那般,心痒难耐。他急不可耐的拿起酒坛,拍掉坛封,将鼻子凑在酒坛口前深深吸了口,然后极其享受的回味一番之后,才咕噜咕噜的喝了起来。

他喝酒的速度极快,简直就像是往肚里倒一般,这坛两斤的竹叶青,只歇了一口气,屈浪就把它喝得个干干净净。喝完之后,屈浪的脸就红了,连眼睛都已开始冒金星,他摆了摆脑袋,道:“这酒的劲道,倒是比起我的酒大得多了,的确是好酒。”

项轩笑道:“只有如此的烈酒,才配得上屈先生这样的识酒之人。”他拍了拍手,立刻又送上来三坛美酒。

屈浪得意的道:“若论起喝酒来,在下敢称第二,就绝对没人敢称第一。”说话间,他将怀中那装着淡如清水、还夹杂苦味的酒葫芦腾空,然后拍开酒坛的坛封,将酒倒进他的酒葫芦里,动作十分的小心,生怕洒落了一滴。

项轩道:“屈先生这是做什么?”

屈浪表情严肃道:“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若是不将这酒壶里的酒水清空,又怎么装得进去新的酒水呢?这就和人买衣服一个道理,你买了新衣裳,总不会还将破旧不堪的衣服穿在里面吧?”

项轩认真的点点头道:“屈先生高见。只是,不知先生是否也愿意去旧换新,屈居我楚营,辅助在下?在下虽然别的不敢保证,但却能够保管屈先生每日都能喝到像竹叶青这般的美酒。”

屈浪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头凝视项轩一番,正色道:“楚王真愿意花钱给在下买酒喝?”

项轩笑着答道:“管够。”

屈浪突然将手里的酒壶里和酒坛子摔在地上,然后伏倒在地,激动的道:“楚王,在下愿肝脑涂地,来报答楚王的知遇之恩。”

项轩忙将屈浪扶了起来,替屈浪拍打着身上的尘土,欣喜大笑道:“我楚国廷尉一职,终于有着落了。”自从冯策判楚被诛之后,楚国廷尉一职就一直空缺至今,廷尉不仅执掌着楚国的刑罚,更肩负着惩治违法乱纪的官吏重责,如此要职,但是项轩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屈浪感激道:“谢大王厚恩,但眼下不是我们高兴之时。现在我楚军最要的,却是要如何突破盖州的防线,逼近辽阳。”

张天羽不屑的道:“区区盖州城,有什么了不得?难不成他比起辽阳城更加坚固?”

屈浪道:“将军有所不知,若是以前,我楚国大军要攻取盖州城,倒也不难。”

他朝项轩微微抱拳,表示歉意之后,接着道:“只不过,在下却出了个馊主意,安排兵士在盖州城城池前挖掘了陷阱沟壑,并且调集了附近的投石车、巨弩等重型器械,再加上八万辽军的驻守,以我楚军目前的情况而言,没有云梯、攻城车等器械,想要突破盖州的防线,实在太难了。”

文宁玩笑的道:“屈先生,看你干的好事,拖了我军几日不说,还给我们造成了这么大的麻烦。”

别人不知道屈浪其中的用意,但这楚军众多人中,至少项轩还是能够看得出的。屈浪此举,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若是能率领辽军大败楚国来犯大敌,必然可重新获得辽帝的赏识和重用,不仅能够恢复官职,加官进爵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即使落败。以楚王项轩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名望,也绝对会爱惜屈浪的才能,不但不会杀害他,反而还会招募帐下,为楚国所用。

明知屈浪在将自己的军,项轩还笑着道:“还望屈先生,能够出谋划策,解决眼前的难题。”

屈浪满脸得意之色,不过对于项轩却也十分恭敬的道:“在下有一计,可破盖州。”屈浪的确十分的有才,而且智谋绝伦,但是,同时也是个恃才傲物之人。

因此,屈浪在辽国为官期间,一方面是因公务开罪不少人,另外一方面便是因为他那目空一切的性格,招致了罢官免职的下场。

而这样的性格,在谋士如林、猛士如云的楚国里,自然会遭到他人的不满。林江号称项轩的智囊,自然是看不下去的,他也站了出来,朝项轩行礼道:“恰巧,在下也有一计。”

屈浪正准备将手中的酒葫芦送到嘴边,突然听到林江的话,也不禁面露吃惊的表情,饶有兴致的盯着林江看。而林江也朝屈浪投来目光,四目相对,两人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意。

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项轩,微微笑道:“好,那你们谁先说说你们的妙计呢?”

屈浪道:“大王,我看倒不如这样,我和林太尉,各自将计策用纸笔写下来,请大王裁断便是。”

林江也笑道:“屈先生此言甚好。”

项轩道:“那好。笔墨伺候。”

在众人的满是期待的目光之下,林江和屈浪将各自的计策都呈给了项轩。屈浪满是得意的打开酒葫芦,就开始喝起酒来。

项轩看了看两人的上书,林江文笔工整清爽,让人赏心悦目;而屈浪则是不拘一格,大笔有如龙飞凤舞。而里面的内容,让项轩不禁欣然发笑。

见状,众人都不禁纷纷好奇起来,却不知林江和屈浪两人的计策,孰优孰劣。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支持林江的。唐燕青询问道:“大王,两人的计策如何?”

项轩让唐燕青将那两张宣纸拿了起来,放在众人的眼前。两张字上的字数不多,因此众人只是稍微读一读,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而看了两人的计策,众人都不禁莞尔,因为两人虽然用词不一样,但总的思路都大体一致,采取的乃是‘调虎离山’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