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雪下个不停,平江县与唐化县相连之处,又多是山地,因此大军行动比起平日更为迟缓。项轩率领大军经过两日行军,在第三日上午翻过了一座山岗,来到了唐化县的县城南面。
这时,刚好大雪已经停了,苍茫的大地覆盖着厚厚的白雪,雪深之处,已经淹没在了膝盖处。大军在距离县城数里处列阵,唐燕青对项轩道:“主公,雪太厚了,不宜攻城作战。以末将看来,倒不如先令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再派遣小部分军士,将城外的积雪清除后,再攻城不迟。”
项轩点点头,对徐良道:“徐良,你是步兵统帅,你有什么建议?”
徐良也道:“唐将军所言极是,积雪太过深厚了,若不清除城外的积雪,不止不利于骑兵作战,连步兵行动也将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项轩道:“好。就按照你们的意见办。”说完,项轩拿出那份宋王颁发的旨意又对张天羽道:“张天羽,你安排部下将此诏书抄写六千份,然后捆绑在箭上,射入城中。要让城内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此来,是奉宋王的旨意,来接管唐化县。”
张天羽接过那道诏书,道:“末将明白。”
到中午,唐化县县城南门外,除了靠近县城百来米范围,其余的积雪已经被楚盟将士清理出干净,紧接着,在步兵盾牌士兵的掩护下,张天羽率领数千弓兵在箭头上捆绑着写好的纸条,往城内放箭。城头城内到处都是箭矢,不少军士和百姓捡到箭只上写的纸条。
一时间,唐化县县城内传得沸沸扬扬,都说楚盟乃是顺应天意和民心之师,来接管唐化县,而且都指责谢云迪应该开城投降。
县衙内,李仁勇急匆匆的冲进谢云迪的书房,道:“县令大人,不好了,楚盟大军往城里放箭,箭头上绑着扰乱军心的字条,不少军士和百姓都捡到了字条,我已经派士兵去搜捕那些捡到字条,意图造反的士兵和百姓。”
谢云迪心如死灰,垂头丧气的问道:“字条上写着什么?”
李仁勇道:“字条上写着,项轩率领楚盟大军是奉宋王的旨意,来接管唐化县,凡是有抗旨不尊者,便是乱贼,将诛杀。而且,城中谣言四起,说……说……”
谢云迪沉声厉呼道:“说什么?”
李仁勇道:“城里都在传,项轩和楚盟是正义之师,接管唐化县乃是天经地义;而县令大人你乃是奸恶之徒,率领唐化县的将士抵抗,是螳臂当车,让唐化县的士兵去送死。”
谢云迪突然大笑起来,朗声道:“哈哈……哈哈……这边是民心所向吗?!”
李仁勇道:“县令大人放心,只要您一声令下,我所率的唐化县大军将与楚盟血战到底,绝不让敌军踏入县城半步。”
谢云迪挥挥手,长长的叹了口道:“如今已经是大势所趋,如论是兵力还是民心,我们都已经输了。老百姓所言不无道理,任丘城已经无暇顾及我等的死活,我们再做顽抗,已经是毫无意义,不过是螳臂当车,让我们的将士白白送死罢了。”
李仁勇轻声问道:“那县令大人的意思是?”
谢云迪像是做了什么艰难的决定一般,然后突然站起身来道:“集合所有的将士,打开城门,随我出城归降。”
被谢云迪的一番话,李仁勇也已经认识到再做顽抗已经是无意义的送死,他也听闻项轩礼贤下士,只是惩治奸恶之徒,而且每到一处都是替百姓伸冤和谋福利,深得各地老百姓的爱戴和敬重。李仁勇早就想见识见识项轩了,他激动的道:“属下这就去传令。”
楚盟的大营内,唐化县的师爷拿着谢云迪的降书来到中军大帐内,项轩、唐燕青、徐良、张天羽、丁武等将领接见了师爷。师爷朝项轩跪拜道:“在下唐化县师爷奉县令大人之命,前来向项盟主投递降书。”
丁武将师爷手中的降书交给项轩,项轩点点头道:“请起。”
展开降书,内容十分的详尽,包括唐化县的钱粮赋税、人口、兵力、县域面积及管辖乡镇等情况,项轩满意的收起降书,朗声笑道:“好!我相信谢云迪归降的诚意。半个时辰后,我便率军入城,让他做好迎接的准备。”
师爷躬身行礼后,便退了出去。
项轩问道:“谢云迪这个人如何?”
徐良回答道:“据末将对谢云迪的了解,此人出身寒门,生性不坏,不过却比较势利,为了做官可谓是穷极所有,想做实事,却受制于人,不敢大刀阔斧的大展手脚,因此一直是庸碌而无为。”
项轩点点头,然后又道:“命令大军在城外驻扎,唐燕青、徐良、张天羽率五百人随我进城。”
徐良担忧道:“主公,您只带五百人入城太过冒险,倒不如让谢云迪出城归降。”
项轩罢罢手道:“既然谢云迪已有归降之意,为避免战事再起,牵连无辜的百姓,我们也要展现出我们的气度才是,何况大军入城,必定会扰民,有五百人随行足矣。”
丁武则道:“主公,让我与你同去吧,若是那谢云迪敢耍花样,看我不劈了他。”
项轩道:“你率军驻守城外,用以威慑谢云迪即可。”
徐良、丁武等人虽然还是满脸忧虑,但是见项轩如此坚定,也不好再多言,于是下去挑选了五百忠心耿耿的精兵与项轩随行。
半个时辰后,谢云迪手捧县令大印,率领李仁勇等诸多官吏在县城门口铺着红毯列队迎接。项轩、唐燕青、徐良、张天羽等人领着五百楚盟军士走来。
待项轩走近,谢云迪率领诸多官吏跪倒在地,双手高举县令的大印,道:“唐化县县令谢云迪,携唐化县众官吏,参拜我主。”
项轩接过谢云迪手中的大印,交给身旁的唐燕青,然后将谢云迪扶起,道:“谢县令辛苦了,大家都请起。”
谢云迪恭敬的答谢道:“谢项盟主。项盟主大义所致,谢某不敢以泥墙之小势而阻洪流之大势,现率唐化县七千将士和十二万民众,归降楚盟。唐化县万民在项盟主的率领之下,必定会蒸蒸日上,而我谢某也算是为唐化县做了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