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21884400000035

第35章 挖掘孩子身上的特质

写给妈妈的话:

留意孩子天生的特质,并适时给予肯定,等于帮助孩子建立一座自信的宝藏。

生活案例

世界顶尖首富比尔·盖茨,从小就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从外祖母循循善诱的启蒙教育到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比尔·盖茨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无不为他天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

外祖母特别喜欢和聪明的小比尔一起做游戏,尤其是涉及一些智力的游戏。她教少年比尔下跳棋、玩筹码,还有打桥牌等她所喜欢玩的东西。玩游戏时,外祖母总爱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外祖母还常常让比尔·盖茨读书,给他讲故事,比尔·盖茨从中受益匪浅。外祖母意识到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她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比尔这方面的潜能,有时祖孙俩到公园散步,外祖母常会与比尔·盖茨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让比尔寻找更新下法或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

比尔·盖茨的父母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他们在质朴的处世方式中,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他们在工作之余总是尽可能地与孩子们待在一起。一家人不断地进行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涉及所有的益智游戏。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中的环境已无法满足比尔·盖茨天赋的进一步发挥。于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会,积极为比尔寻找属于他的空间。在一次活动中,比尔·盖茨给班上准备一份报告,叫《为盖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这篇报告几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帮着弄封皮,连爸爸也插手帮忙,气氛很活跃。

小学毕业后,父母在征求比尔·盖茨的意见后,送他进了湖滨中学。在湖滨中学,比尔痴迷上令他今后倾注毕生精力的计算机。

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常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比尔·盖茨在喜欢的课程上下功夫,学得非常棒,如数学和阅读方面。每次父母看到比尔拿回来的成绩单,尽管他们知道比尔在一些课程上能学得更好,但他们并没有拉下脸来责备比尔·盖茨。

中学毕业后,比尔·盖茨很想到哈佛大学去读书,这也正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幸好,比尔·盖茨的父母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产,必须让孩子们来完成父母喜欢的事。经过冷静思考后,父母放弃了让儿子当律师的想法,让比尔·盖茨在大学领域里自由发展。

但一年后,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比尔·盖茨的父母面前: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放弃锦绣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比尔与父母多次交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儿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说什么呢?或许儿子的天赋与计算机事业是最佳的切合点吧!比尔·盖茨便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鸿图。

在家庭的呵护下,比尔·盖茨能全力专注于某一事物的天赋被开发出来。1975年比尔正式创办了微软公司。很显然,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尔的事例告诉我们:教育应不断激活孩子的天赋,注重对孩子天赋的培养与保护。

应对策略

根据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具有七种智力,或者说具有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潜质。这七种智力分别是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空间、运动、交往和自省。这七种智力在孩子的身上不同程度组合,构成了他(她)的智力特点。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指导,每个人都有能力将这几种智能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当然每个孩子既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也有弱势智力领域。孩子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全才,但他一定会有某种能力值得我们赞许和肯定。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扬长补短。即以孩子的强项为依托,强项带动弱项,相得益彰。

1.确认孩子的优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了解孩子的潜能需要长期的观察研究。只有在了解孩子的情况下父母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确认孩子的优势就是确认了孩子的“精神生长点”。称职的父母必须独具慧眼,把握孩子的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长点”。假如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势,对孩子失去信心,就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判断孩子最发达智慧的一个好方法,是观察他们在生活中“不规矩的表现”。比如,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性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辞却很热心,父母若把这些细节记录下来,认真分析,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趋向,发现其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和激发他。

观察孩子“强势智慧”的重要途径是多和孩子在一起,看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他在做些什么。可以通过观察他与同伴、朋友谈话和讨论问题时的情况来了解;还可以收集孩子的活动资料、参考学习成绩等。

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要做有心人,孩子的点点滴滴都不要放过。此外,父母还应注意观察分析孩子的爱好、个性、特长,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新的科学方法和观察技能,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

同时我们父母必须明确的是,发现孩子“强势智慧”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力,发展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强心。如果期望过高,脱离实际,势必会简单粗暴,使孩子丧失兴趣。

2.兼顾孩子的特长个性

童话故事《从现在开始》主要叙述了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的故事。

第一个走马上任的猫头鹰下令:“从现在开始,所有的动物必须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结果动物们叫苦连天。第二个就职的袋鼠颁布诏书:“从现在开始,动物们都要跳着走路!”动物们也怨声载道。第三任最高行政长官猴子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的习惯过日子。”动物们欢呼雀跃,狮子宣布,从现在开始,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

老师引领学生熟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让他们说一说内心的感受。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狮子把大官让给别人做,真了不起;有的说猫头鹰和袋鼠让“臣民”像他们一样生活太霸道;有的说猴子思想开放,挺有人情味儿的!

突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我想把妈妈变成一只猴子!”

闻听此言,同学们哄堂大笑。

“为什么?”老师惊诧地问。

“妈妈安排我星期六上午学国画,下午练书法;星期天上午弹钢琴,下午学英语。每个双休日都是如此。烦死啦!如果能把妈妈变成一只猴子,她就可以宣布:‘孩子们,你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过双休日吧!’”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时下,不少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融进了太多的功利思想,往往看到眼前什么行业最吃香就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什么人。他们只注重加大某方面的投资而不顾孩子的特长与个性。

教育学家普罗塔戈曾经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动力、爆发力最强。”

西晋时,左思的爸爸左熹一心想让儿子学书法,不惜重金聘请名家指导。可左思不感兴趣,学无所成。左熹又让儿子学琴,结果学了很长时间竟弹不出一支像样的曲子。这时左熹从失败中懂得了尊重孩子特点的重要性,根据儿子性格内向、记忆力好,对文学有特殊偏好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儿子学赋诗。左思如鱼得水,进步神速,不出几年,写得一手漂亮文章,最终成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爸爸李言屡试不第,于是将仕进的希望寄托在李时珍的身上,而李时珍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对医学却特别酷爱。可是在“父权”时代,儿子只好从命,攻读八股文,结果三次科考不中,时已24岁。李时珍感到再也不能虚掷光阴了,说服爸爸同意他弃文从医,终成大医学家。

以上这两则成功的案例就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具有多面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成年人应尊重每位孩子都是有价值、有不同能力的个体;他们都应有均等的权利,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在我们为孩子的明天精打细算的时候,应先认真考察一下今天的孩子的情况,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那样孩子的成才之路将更宽更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