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易经》64个人生智慧
21877600000021

第21章 智慧21噬嗑卦:坚持原则,恩怨分明

【原文】

噬嗑:亨。利用狱。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解析】

噬嗑卦:通泰。利于讼狱。

《象辞》说:下卦为震为雷,上卦为离为电,雷电交合是噬嗑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威风凛凛的雷、照彻幽隐的电,思以严明治政,从而明察其刑罚,修正其法律。

噬嗑卦象征刑罚。亨通顺利,利于施用刑罚。初九脚上戴上木枷,枷伤了脚趾,没有灾祸。六二像咬柔软的皮肤一样容易用刑,即使枷伤了罪犯的鼻子,也不会有什么灾祸。六三施用刑罚惩罚犯人,像咬腊肉一样困难,而且还中了毒,只小有不适,并无大的灾祸。九四施用刑罚惩罚犯人,像咬带骨的肉一样困难;具有铜矢似的刚正之气,利于占问艰难之事,可获吉祥。六五施用刑罚惩罚犯人,像咬肉干一样困难,却具有黄铜矢似的刚正之气,占问虽有危险之兆,却不会有什么灾祸。上九肩上戴上木枷,枷伤了耳朵,必有凶险。

恩怨分明的待人接物之法

“噬嗑”原是撕咬、吞噬之意,但在《噬嗑卦》中,它却是一种惩罚和处理矛盾的正确认识,认为只有刚正、恩怨分明地施用刑罚,才能做到“无咎”。

大家都知道,刑罚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无非是让犯错之人能够知错改过而已。而《噬嗑卦》所讲的“刑罚”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出了一种恩怨分明的待人接物之法。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就是一位将《噬嗑卦》的要义运用自如的高手。

宋哲宗时,范纯仁任给事中之职。一次,他听说种古境况不佳,当时就心生不安了,他对家人说:“种古因诬告我而丢官,虽是罪有应得,但不能不给他机会啊!种古还是很有才能的,我要向皇上举荐他。”

家人却埋怨他说:“想当初,种古令你受辱蒙羞,我们还和你一同受罪呢,难道你忘了吗?你不报复他已算是大仁大义了,若要帮他,我们绝不答应。”

范纯仁劝解家人道:“我养德向善,岂能怨恨种古终生?我受辱是一时的,经过那件事,反让朝廷器重我了,我没有理由再恨种古了。”

经过范纯仁的力荐,种古遂被朝廷起用。他向范纯仁谢罪说:“我从前和大人为敌,不想大人今日以德报怨,种古必当痛改前非,以谢大人。”

元祐初年,吏部尚书一职空缺,哲宗命大臣提出合适的人选。这时,一位大臣毫不犹豫提出了范纯仁,他对哲宗说:“吏部尚书一职主管官吏的选拔和考核,非常重要。臣以为范纯仁公正无私,实是最佳的人选。”

哲宗没有点头,他说:“你的理由并不充分,范纯仁资历尚浅,朕对他并不看好。”

大臣于是说出了范纯仁荐举种古的事例,接着又道:“范纯仁受种古诬告而不怪罪他,这种心胸一般人是少有的。范纯仁举荐种古,完全是抛弃了私怨,一心为国选才,这种胸襟更是罕见了。最难得的是,范纯仁屡受屈辱,却从不抱怨,人品和人格没有丝毫改变,可见他立场不移,绝不是见异思迁的小人可以与之相比的。陛下若能任用他,当是大宋之福啊!”

哲宗听罢,不禁感慨道:“范纯仁的事迹,朕知道得太少了,这是朕的过失了。范纯仁不愧是忠臣之后,朕以后要多多倚重他。”

于是,范纯仁被任命为吏部尚书,百官没有一人提出异议。

恩怨分明是正确处理别人身上错误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够让别人心服口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对于我们自身所犯的错误,同样需要恩怨分明的处理方法,坚持那些正确的“过失”,改正那些该改之错。

高一步立身,高一步的追求

班超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他外表虽不修边幅,却自小胸怀大志,希望干一番大事业。在家的时候,他脏活累活都是抢着干,照顾母亲,打理家务,从不觉辛苦。他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能言善辩,分析问题透彻清晰,并能权衡轻重。明帝永平五年(62年),班超的兄长班固被召入朝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跟着迁居洛阳。因为家境十分贫寒,他经常到官府担任抄写文书以维持生计,奉养自己的母亲。

班超在官府帮忙抄写文书,认真细致。这一天,班超早早来到官府的办公地,收拾打理好一切后,就开始伏案抄写文书。他一字一句地分析,每个问题都要斟酌再三。突然,他被所抄的一段内容所触动,心有灵犀,猛然顿悟,不禁丢下笔站起身来,透过窗户,面向远方感叹道:“堂堂三尺男儿大丈夫应该有宏伟的志向,就算是没有更高的志气和胆略,也应当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到国外去建功立业,博取功名,又怎么能长期坐在这里,老是从事笔墨工作,虚度了大好时光呢!”

一起抄书的几个人听到班超的这番话以后,都纷纷报以讥笑嘲讽。有的人对他蔑视地说:“就凭兄台你现在的境况,还想去建功立业啊?安分点,老老实实在这抄抄书混口饭吃吧,别做白日梦了。”也有人嘲笑道:“贫贱之人还想登什么大雅之堂,为国君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你这样的人有资格谈吗?快省省吧!继续抄吧!待会交文书了!”接着便是阵阵哄笑声。

班超听了他们的这些话,正言厉色地说道:“你们这些庸碌小人怎能会理解壮士的胸怀与志向啊!?古人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豪言壮语,吾辈为何不能高一步立身,胸怀大志,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效忠呢?”

过了一段时间,明帝问班固:“你的弟弟现在做什么呢?”班固说:“为官府抄写文书,领取薪俸来照顾母亲。”明帝于是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掌管奏章和文书。凭此从高立身的意识,班超日后投笔从戎,并通过一番努力,终成长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跟随窦固击退北匈奴后,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建初三年(78年),他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的侵犯,又上疏请兵,欲平定西域。从章和元年(87年)到和帝永元六年(94年),班超陆续平定莎车、龟兹、姑墨、焉耆等国,西域遂平。班超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班超在西域活动长达31年之久,平定内乱,外御强敌,为西域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作出了卓越的功绩。

纵观任何领域的古今中外的名人,无一人不是立大志而得以成大业的。高一步立身就能够强化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更严格地磨砺自己,充实自己,促使自己为人民的事业、国家的利益去拼搏,踏实工作。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里灌足,如何超达?洪应明以疑问的语气,肯定地说明了为人处世应立大志、立高志,唯有比别人高一步立身,才可以超越眼前事物所带给人的那些局限,否则,就如在尘土飞扬之时晒衣服,在泥泞中洗脚,展开的只能是一团糟的人生。反观历史与现实,常常可以看到,成功者与失败者之差,往往仅是一步之遥、一分之差。高一步立身,高一步的追求,往往就能使一个人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竞争中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