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强调做人处世不能逞强好胜,特别是在受到刁难或者被人欺侮之时,更应有理智的头脑,千万不能意气用事。所以,孔子多次强调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让别人的欺侮,忍让别人的刁难,忍让难以忍下的人或事,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所以,古人造字时把“忍”字造得很恐怖——就如心脏上插了一把滴血的刀。人们在忍耐时,内心是很痛苦的,但一旦克制了胸中的怒火,忍住了难忍之忍,就会发现,忍让是大智大勇。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是一位很会忍让的贤明君主。一次,楚庄王大摆宴席,邀请朝中文武大臣赴宴,同时又令自己的妃子向诸位大臣敬酒。君臣正喝到酒酣耳热之时,突然一阵风起,将堂内蜡烛吹灭,屋内顿时漆黑一片。这时,楚庄王的宠妃突然感觉到旁边有人对她非礼,她十分冷静,立即抓住那人的帽缨,用力拽了下来。然后,她在黑暗中摸索到楚庄王身边,把这事告诉了他,希望楚庄王找出非礼者加以惩罚。
不料,楚庄王听了事情经过后,并未暴跳如雷,反而令人不要点亮蜡烛,并对大臣们说:“今天君臣难得一聚,大家要尽情畅饮,不醉不休。请大家不必拘泥小节,都把自己的帽缨拔下来,以示畅快。”于是,大家纷纷摘下了自己的帽缨。这时,楚庄王才令人点着火把,与诸臣继续开怀畅笑。事后,妃子埋怨楚庄王不替她出气。楚庄王说:“一时的酒后失礼,岂可认真惩处?”以后再也未提及此事。
三年后,楚晋相争,双方战于沙场。楚军中一员猛将唐狡冲锋陷阵,勇猛异常,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当楚庄王论功行赏时,唐狡反而叩头谢罪,原来他就是那个酒席上冒犯了楚庄王妃子的人。
楚庄王的忍让换来了一员战无不胜的大将,如果他当时也像妃子那样怒不可遏,毫不留情地斩杀这员大将,不仅会使一场君臣宴变成充满了血腥味的刑场,还会使得人人自危,丢掉了人心,使自己处于被动局面,也就更不会出现后来的“春秋五霸”了。
宋朝时有位叫郭进的人,时任山西巡检,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个军校,审问一番后,发现是那个军校诬告郭进,便命人把他押送回山西,并交给郭进处置。许多人劝郭进杀了他,而郭进却没有这样做。当时,正值敌国入侵,郭进就对那个军校说:“你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死罪,如果你能打败敌人,我就向朝廷推举你;如果你失败了,那就自己投河吧。”那人听后非常感动,在战场上奋不顾身,打败了敌人。不久,郭进就向朝廷推荐了他。这位军校因此升了官。
凡是能创大事业的人一定要有容忍人的度量。容忍小人虽然在实际上很难做到,但一旦做到了,就会受益颇丰。“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忍让是人生的美德,更是走向成功的智慧。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为人处世,忍让为本。因为人生在世,谁也保证不了不犯错误,谁也难免会得罪人,但能得到人家的理解与容忍,自然就会感激不尽。当然,人家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你,冒犯了你的尊严,同样也需要你忍一忍心头怒火,给人家一个笑脸,从而得到一个歉意的回报。
中国有句格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少人都将它抄下来贴在墙上,奉为处世座右铭。为人处世,切忌一味地争强、逞能,示强并不是聪明之举,退让、妥协、牺牲有时也很必要,它们不失为化解矛盾、消除隔阂的灵丹妙药。俗话说,退一步不为低。能够退得起的人,才能做到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