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庸》64个人生智慧
21877500000046

第46章 智慧46锋芒不要太露

智者告诫仁者说,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身上会潜藏着危险,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因为他暴露了别人的缺点。所以,一个人还是有所节制为好,采取谨慎的处世态度,不可处处占上风。如果一个人锋芒毕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就像出头的椽子会先烂掉,太高的树容易遭大风折断。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世上的高人往往其貌不扬,不太抢眼,避免别人的注意,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练就一笔好字的人谎称不会书法,这样可以推掉许多违心的差事;力大无比的人往往装得手无缚鸡之力,紧急时才能够出乎意料地打败来犯者。做人,锋芒太露,就等于把自己的底牌给对方交待得一清二楚,一旦交起手来,就首先输掉了一半,实难收到突见奇功的效果。

但做人又不能不露锋芒或藏而不露。不露锋芒、藏而不露,总给人一种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感觉,让人觉得你这人虚伪无比。不可不露,却又不能太露或乱露,那就只有深藏不露。深藏不露的真谛就在于,不刻意显露。有能力终究是要露出来的,只要时机、地点、人事三者合适。如果有一样不合适,那就不要乱露,以免招来不必要麻烦,徒然增加自己的苦恼。

这种深藏不露的处世智慧与西方张扬个性注重表现有所不同。西方教育注重“表现”,主张“有能力就要表现出来,有一手就要露出来”,否则和没能力没有什么两样。西方人不但好表现,而且还要随时告诉别人自己表现了些什么东西,甚至随身携带一些以资佐证的物件,证明自己确实如此。

中国人当然也明白“表现”的道理,知道“老虎不发威,很容易被当作病猫”。不过我们更了解“虎落平阳被犬欺”,在表现之前,先做好“等到达那里,先打听一下当地的情况,再做打算”的准备工作。所以两者的区别不在于表现不表现,而是怎样表现。前者是舍身哲学,主张能露就露,露光了就走路;后者是守身哲学,主张先打听一下,看一看露到什么程度最合理,然后才合理地显露。

深藏不露是为了看一看有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露。若大家都争着要露,特别是那些才能平庸又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其结果只能是埋没了真正有才华的人,阻了他们的道。不强出头,其实就是在不应该自己出头的时候,千万不要出头;非要出头不可,也应该设法让别人先出头;万一让不过,才抱着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心情来出头。当然,没有什么本领的人无需讲究什么深藏不露。因为自己很平庸,就算利用深藏不露来“藏拙”,充其量也只能隐瞒一时,最终会被人识破,原形毕露。

大凡胸怀大志,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人,都能屈能伸。这就好比一个矮小的人,要登高墙,必须要寻找一个梯子作为登高的台阶,假如一时寻找不到梯子,那么,即使旁边有一个马桶,未尝不可利用作为攀登的阶梯。假如嫌它臭,就爬不到高墙上去。

韩信年少时曾受过胯下之辱,但他并不是懦夫。他之所以忍受这样大的屈辱,是因为他的人生抱负太大了,而当时他“小不忍则乱大谋”。后来跟随刘邦逐鹿中原,风云际会,先后做过齐王和楚王。他在与部下谈起这件事时说:难道当时我真没有胆量和力量杀那个羞辱我的人吗?不是,而是如果杀了他,我的一生就完蛋了,我忍住了,才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和成就。

人们在制定理想目标时,往往在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致使你气愤、胆怯、自卑、情绪冲动、灰心丧气、意志动摇等,立志愈高,所遇到的困难就愈大,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乐观坚毅的表现。

苦难是一种前兆,也是一种考验,它选择意志坚韧者,淘汰意志薄弱者。要达到奇伟瑰怪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远的伟业,必须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极端坚忍的品质。

一场大雪过后,树林子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只见榆树的很多枝条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折断了。而松树却生机盎然,一点儿也没有受到伤害。原来榆树的树枝不会变曲,结果冰雪在上面越积越厚,直到将其压断。而松树却与之相反,在冰雪的负荷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时,便会把树枝垂下,积雪就掉落下来。松树树枝因能向下,雪易滑落,所以枝干依旧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场场暴风雪的洗礼。

人世间的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也是变化无常的,当你在遇到困难时,或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应该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能屈能伸。

也许你做出了一点成绩,你就以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也许你拥有某方面的能力,就以为很少有人超过自己。这是很多人常有的心态。实际上,当你有这种心态时,你正处于危险状况。因为强中自有强中手,山外青山楼外楼,世上总有比你强的人。即使你在某方面很优秀,你也不可能各方面都优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如果骄傲自大,将会给自己带来意料不到的损失。

当你越来越深入你的领域,接触越来越多的人之后,你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天空更加高远,周围的人群中有无数奇人高手。你永远不可以断定:我就是最了不起的。

我们无论面对比自己强的人还是比自己差的人,都要谦虚地和他相处。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谦虚自然地与人相处,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谦虚不是抬高别人,也不是踩低自己。谦虚恰恰是一种容忍他人的能力,是一种成功者的胸怀。古人一例,令后人感触很深。

阳子居有一日西去徐州,恰巧碰到老子西去秦国。郊外相逢,阳子居自以为有学问,态度傲慢,老子便为阳子居深感惋惜,当面批评阳子居:“以前我还认为你是个可以成大器的人,现在看来不可教诲啦。”

阳子居听了老子的话,心里很不舒服,后悔自己为什么当时那样。老子也很失望。回到旅店后,阳子居觉得自己应当做得自然一些,起码要敬重长者,敬重有道德学问的老子,便主动给老子拿梳洗的工具,脱下鞋子放在门外,然后膝行到老子面前,谦虚地说:“学生刚才想请教老师,老师要行路没有空闲,因此不便说话。现在老师有空了,请您指教我的过失。”

老子说:“想想看,你态度那么傲慢,表情那样庄严,一举一动又如此矜持造作,眼睛里什么都没有,这样,将来谁和你相处呢?人,没有他人围绕着你,行吗?你应该懂得:最洁白的东西好像总有些污秽的感觉,德行最高尚的人总认为自己不十全十美,学问虽了解了,在许多方面他是不行的。知道自己不行,你才知道自己真正行的地方;眼睛里只看到自己行,实际上,你哪个地方都不明白。”

阳子居先是吃惊,渐渐地脸上浮现惭愧的神色,谦虚地说:“老师的教导使我明白了做人的真正道理。”

开始阳子居去徐州的路上,旅舍客人恭敬地迎送他。他住店时,男老板为他摆座位,女老板为他送手巾,大家也给他让座。虽然恭敬,彼此都不舒服。接受老子教诲后,阳子居态度随和,为人谦逊。归途住店,客人都随意地和他交谈,他也感到和大家相处得很亲切。

一位哲学家说过:“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可以说是至真哲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都有一种心理,当别人表现得比他优越时,他心里会不自觉地产生嫉妒和自卑的情绪,从而感到不快。而如果你表现得不如他,他和你在一起比较容易感到舒服。学识丰富的人,由于对知识过于自信,多半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仅如此,他们往往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判断,或擅自做决定。一旦这么做,将会导致什么后果呢?被压制的人,会觉得受到侮辱、伤害,而不会心甘情愿地听从。他们可能会愤怒、反抗。更严重的,也许会诉诸法律。这样的年轻人应懂得,知识要丰富,态度要谦虚。

随着知识量的增加,你应该更加谦虚。即使谈到自己有把握的事,也要装出不太有把握的样子。陈述自己的意见时,切勿太过武断。若想说服别人,就先仔细倾听对方的意见。这种程度的谦虚,是不可或缺的。要是你讨厌被批评为假道学或俗不可耐,也不喜欢被认为没有学问,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故意卖弄学问,用和周围的人同样的方式说话。不要刻意修饰措辞,只要纯粹地表达内容即可。绝对不可让自己显得比周围的人更伟大,或更有学问。

知识恰似怀表,只要悄悄地放在口袋里就好。没有必要为了炫耀而从口袋中取出来,也不必主动告诉别人时间。若有人问你时间,只要回答那个时间即可。

学问,好似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如果我身上少了这样东西,想必会觉得丢脸。不过,为了避免犯过错而招致诽谤,则必须十分谨慎。

很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最容易忽视这个问题,由于年轻,所以气盛,互不相让,从而使自己和他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当你指出别人的错误时,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即使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会使对方产生极大的不满。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说的吗——即使你说的是对的,一般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不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反而会进行反击,这时,你就是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法说服他。

永远不要对别人说:“看着吧!你总有一天会知道我是对的!”这等于说:我会让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难道不是一种挑战么?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这样只会增加说服的困难。

人类的嫉妒心理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我们对于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永远不要得意忘形。我们要谦虚,只有这样,才会受到欢迎。做人要做到: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这样才是明智的。比别人聪明,而却显得愚钝,这才是大智慧,正所谓:大智若愚。

三国中的曹操可谓乱世枭雄,当世豪杰他没把谁放在眼里,“青梅煮酒论英雄”,更是预见准确,那些所谓“英雄”都被他琢磨透了。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他这一疏忽,就被司马氏抢了江山。

据说曹操知道司马懿有大志,又认为他有“狼顾”之相。什么是“狼顾”,狼的头和脖子可以左右转180度,司马懿生有异相,身躯、肩膀不动,头可以向后转180度。曹操认为司马懿“狼顾”,就是狼心狗肺,心术不正。

但是司马懿每天勤于公务,废寝忘食;从公文到马匹,从内务到外勤,事必躬亲,吃苦耐劳,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对曹操更是必恭必敬,马首是瞻。久而久之,生性多疑的曹操也放下心来,认为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殊不知这些都是司马懿装出来的。

司马懿不仅骗过了曹操,也骗过了曹丕。他无论身居何职,都用各种方式不温不火地向曹丕表示忠诚。在他的努力下,曹丕一步步登顶,司马懿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密藏不露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它会减少遭到别人暗算或报复的机会。

曹芳继位后,曹爽掌权,为排挤司马懿,对司马懿明升暗降,剥夺了兵权。自此曹爽放心玩乐,后来听说司马懿有病,派人假意辞行以探虚实。司马懿老态龙钟,听不清说话,双手颤抖,进食困难(当然这又是装的),至此曹爽心中的戒备一丝都没有了。谁想当他在野外游猎正浓时,却被司马懿父子端了老窝,稍后又夺取了兵权,曹爽后来被斩首。

司马懿在自己的上司面前,巧妙地表现了自己的“懦弱”,从来没有功高盖主的举动,将自己的真实力量和野心都掩藏起来,最终赢得了天下。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因此,以弱点示人,可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当条件成熟时,则可叫敌人防不胜防,一举成功。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后来各为其主领兵打仗,昔日同窗今日却成了对手冤家。孙膑计高一筹,斗智不斗力,隐强示弱,逐渐减少兵灶数目,庞涓认为孙膑兵力在逐渐减少,自然大喜,命令手下军士抛下辎重,轻装上阵,紧追不舍。最后两军战于马陵,孙脏集合全部兵马给庞涓以迎头痛击,大煞敌人威风。可怜庞涓溃败,只好自刎而死。孙膑减灶,逼死庞涓,传为千古美谈。

生活中也是如此,适当地表现出自己的“懦弱”并不意味着真的胆小怕事,以弱示人往往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