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庸》64个人生智慧
21877500000004

第4章 智慧04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翻泽过来是:“孔子说:‘中庸是最高的德行了吧!人们很少能长久地实行它。’”可见,中庸之道是最高的德行,原因就在于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去履行它,平常人往往不明白其中的真谛,甚至居于高位的人同样也不能按照中庸的道理行事。所以中庸才显得最高,行中庸之道才显得难能可贵。

那么,为什么“中庸”这种智慧曲高和寡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这种天性使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还有更多的欲望、更多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果无节制地膨胀下去,就会变成贪婪的欲望,即使再美好的事物也会变得丑陋了。人们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社会地位更优越,得到更多的赞誉和尊敬,就产生了追名逐利的欲望。于是,人们不再仅仅为了生存而忙碌,还为了名与利去拼杀。欲望贪婪的人,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没有满足的时候,于是就违背事物的规律做事,在恰当的时候做不恰当的事,渐渐偏离事物发展的正轨,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做事“过了”。这样的人自然无法依照中庸之道立身处世。古今中外,那些恃才傲物、好大喜功,不明白见好就收,不知道“水满则溢、月满则盈”的人屡见不鲜,这恰恰就是中庸之道不容易施行的最好证据。

与此同时,我们趋利避害的天性催生出了另外一类人。这类人与那些为了达到目的而肆无忌惮的人不同,他们甘于平庸,不思上进,凡事都偷懒拖拉,做事“差不多就行”,根本无心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类人做事就是所谓的“不及”,他们同样也不能以中庸之道来待人处世。这样说来,中庸之道确实是很难施行的,所以更应该把它当作一种行为规范,加以提倡。

中庸之道实质上就是要行当行之事,不做不及或者过分的事情。除此之外,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得体的待人接物,也能体现“中庸”的道理。说话时,既不出言不逊,又直指主旨;遣词造句既符合当时的场合,又符合自己的身份,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既妙语连珠,又不会给人夸夸其谈的坏印象。倘若能做到这些,就达到了“中庸”的境界。

中庸之道虽然看似普通,但是越普通的事情往往越难做到极致。不过,即使中庸之道“民鲜能久矣”,但却绝对不是不可能做到之事,只要按照上面提及的原则去做,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贯彻“中庸”之道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