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21875000000069

第69章 二战初期西线无战事之谜

“奇怪战争”又称“假战争”、“静坐战”,这是人们对1939年9月—1940年4、5月间英法两国对德国“宣而不战”的讥称。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实际上是英法战前绥靖政策的继续,因而毫不奇怪;但也有人认为,英国、法国并非有意“作怪”,他们当时已经放弃了绥靖政策,只是立即投入对德国作战,实在是力不从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之际,英法两国的确采取了绥靖政策。它表现在英法无原则地投和、满足纳粹德国对领土的一个又一个要求。

接下来,希特勒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首先向波兰发起进攻。而就在德军在波兰任意制造死亡和大肆破坏的时刻,英法虽然也对德宣了战,但却与敌人进行了“没有军事行动的战争”。西线战场上除了寥落的枪声、虚张声势的呐喊,没有一点战争的紧张气氛。据说,法国统帅部还下达命令,禁止士兵对德军阵地射击。在力量上大大占有优势的英国海军,甚至无意阻碍德国舰队在波罗的海的作战。一时之间,英法报纸也充斥着“西线无战事”的报道。

在绥靖政策的影响下,英国在战争初期的军事战略计划是在1938—1939年根据这样的假设提出来:战争将是长期的,在战争头几年英国实际上将不参与积极的军事行动。法国则长期追随、附和英国奉行的绥靖政策,也不作临敌准备。为此,它还一方面封锁德国的西部边界,另一方面拿波兰,甚至匈牙利、罗马尼亚为礼物,以推动希特勒放弃《苏德互助条约》,进攻苏联。也正是在这种政策下,人们才看到了这样的“奇怪场景”:德国加紧移兵、加速备战,而伦敦、巴黎则是一派和平景象;西线战场上,英法两国百万大军数着一列列德国运兵货车无动于衷。他们悠然地看着自己的弱小同盟国被消灭,看着德国士兵在前线装卸枪炮辎重,而丝毫不去打扰他们。德国也“以礼相待”,除了进行空中侦察外,没有对英法采取空中行动。这样的战争足足持续了7个月,这给了希特勒充裕的时间,使他新组织起了146个师的兵力,新造出了4000余架飞机,并得以把重兵转移到西方。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和“奇怪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竭力避免希特勒的侵略,然而事与愿违。当战火终于烧到他们自己的头上,英法才猛然惊醒,但为时已晚。一言以蔽之,这种绥靖政策无疑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但也有人针锋相对地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奇怪战争”并不是绥靖政策的继续,而是英法对德政策从“战前妥协绥靖”走向“全面武装抗争”所必然经历的“中间过程”。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基本终结,同时又是英法武装抗德的起点。该观点认为,现代战争是敌对双方各种力量的全面较量,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和人力、物力、资源,是各自制定战略方针的基本依据。从战争1939年9月1日爆发时双方力量对比来看,德国的军事力量占有极其明显的优势,而且优势将持续在随后的半年之内。当时,英国刚刚实行新的征兵制,无法派出军队;虽然其海军占有优势,但多在海外,负有守卫殖民地、护卫7000艘商船等使命。法国的陆军装备极其低劣,无法展开大规模的攻势;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派出了9个师的兵力沿萨尔河的德国防线向前推进了8千米。另外,法国空军力量也不足以对德国实施空中轰炸。虽然在战争爆发初期,西线战场德军力量暂时薄弱,但法国军队也并不十分集中,且还要照顾到北部战场的安全。再加上德国回师西进速度惊人,因此英法联军实际上基本谈不上优势可言。德国进攻法国之时,英法两国在军事上仍然处于劣势。

基于此,传统观点无视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的事实,也无视当时英法两国对这种对比的估计,仅仅从英法两国对德宣而不战、苏芬战争期间英法援助芬兰等行动中,简单推出“宣而不战是有意不打”的结论,未免过于主观,不能令人信服。该观点还强调,认为“奇怪战争”是英法两国有意联合德国进攻苏联,完全是出于主观臆测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

看来,对于“西线无战事”是否是绥靖政策的结果,还会不断地争论下去。究竟历史真相如何,也只有待相关绝密资料的解密,兴许才会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