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赵峻,太祖幼子。
遥想当年,太祖何等气魄,南北征战,一统河山,可谓本朝第一英雄人物。怎奈天妒奇才,太祖英年早逝,由太祖之弟继承皇位,是为先皇,赵峻则由皇子变为皇侄。先皇在世,对赵峻极为宠爱,俨然有使其继承大统之意。可先皇临驾崩前,却封其为襄王,显然是命其辅佐、襄助当今圣上。
坊间流传,烛影斧声。
自古以来,皇位之争数不胜数。若非亲历,孰可言真?
铁无私虽有所耳闻,却从未轻信,更绝不妄议。但联想起夺剑大会期间赵峻与秦中举、孙尚真等人的沆瀣一气,似可证明赵峻已生不臣之心,并付诸行动,参与到徐先生的阴谋,已是辜负先皇封他为襄王的本意。
前朝之事,不可追溯。
改朝换代,天下始终是一姓的天下。皇位世袭,天下始终是一人的天下。铁无私自幼熟读儒学经籍,深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的影响,在朝尽忠,在家守孝,不敢有丝毫懈怠。
曾经,他唯命是从,丢失自我。
后来,他总算明白他所效忠的并非皇帝一人,而是皇帝之位。先皇在位,他便效忠先皇;当今圣上在位,他便效忠当今圣上。于他而言,皇帝由谁做本无关紧要,紧要的是成为皇帝的方式。
若谋得皇位需要流血牺牲,需要置黎民百姓的生死于不顾,他便不能坐视不理……
一路之上,思绪百转千回,既有对往事的追溯,更有对人世的感悟。汴京城里风云变幻,莫测其深,七年前如是,七年后亦如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需加倍谨慎,以免重蹈七年前的覆辙。
襄王府邸,紧挨皇城。
铁无私赶到襄王府时,已是朝霞满天,宛如血色,预示衰亡。人未至,味先闻,离襄王府尚有百丈之距,便远远嗅到空气里弥漫的血腥之味。抬眼望去,府门大敞,襄王府内尸横遍地,无一活口。
一剑封喉,剑痕细薄。
清点之后,襄王府共计三十八人遇害。遇害者或为管家护院,或为丫鬟小厮,除脖间一道细薄剑痕,再无别的致命伤。与之对应的是,府中没有任何打斗痕迹,显然遇害者尚未及时作出反应,凶手的剑已划过遇害者的咽喉。
显然,行凶者是那名擅使软剑的杀手。
无疑,于铁无私而言行凶者已不单单是一名杀人灭口的凶手,而是一名索命勾魂的杀手。他见识过飞羽堂杀手,毫无人性,眼里只有杀戮,白塔寺一役已成为他心底永久的痛。
三千厢军,死伤过半。
那些兵卒不单单是他的属下,更是他同生共死的兄弟……
他痛恨杀手,既是痛恨杀手的嗜血,更是痛恨杀手曾给予他难以磨灭的痛。如今一日之内,由天牢到六扇门,再由六扇门到襄王府,已发生太多命案。遇害者已包括囚犯、狱卒、禁军、菜农、捕头……若非赵峻回京之后闭门自省,遣散府内大半丫鬟、姬妾,怕是襄王府遇害者会更多。
在此之前,他曾怀疑赵峻是杀手的幕后主使。
如今看来,倒是平添诸多疑惑。天牢、东华巷、六扇门发生的命案尚可解释为灭口,襄王府命案却实实在在想不通杀手的意图。显然,他此前对赵峻的怀疑正陷入到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境地。
没有哪位幕后主使会指使杀手刺杀自己,若有,刺杀便不是真正的刺杀,而是借刺杀之名掩盖不可告人之实。直觉告诉铁无私:襄王府命案极有可能只是一个幌,一个掩人耳目、转移视线的幌。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徐先生能够死而复生,赵峻同样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
捕头们将死者登记在案,铁无私却自寻找一截断剑。赵峻现身六扇门时曾携带一柄断剑,观整个襄王府并没有明显打斗痕迹,他需要找到那柄断剑,进而推测赵峻与杀手的打斗。
或许有,或许无。
除赵峻与杀手外,没有人知道是否真的发生过一场打斗。但赵峻的断剑是真,一般人皆会倾向于认定赵峻曾与杀手有过激烈的打斗。显然,铁无私既非一般人,亦非一般捕头,他的直觉与判断皆配得上六扇门第一名捕的赞誉。
巳时过半,日上三竿。铁无私在赵峻的书房找到那截断剑,约有一尺,断痕平滑,显然遭利刃斩断。
七年之前,铁无私曾亲手斩断赵峻的剑。
剑名青虹,虽无甚名声,材质却是上佳。若要将青虹剑斩断,除需剑锋如追魂、秋霜等名剑外,尚需深厚内力。
一截断剑,落于尘上。
观整间书房,稍有些乱,显得打斗简单,干净利落。桌面安放一本翻开的《道德经》,正中一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似可证回京之后,赵峻确曾闭门自省。
油灯未尽,燃至白昼。
火苗摇曳,似在描述,描述昨夜那场不为人知、或有或无的打斗……
以打斗痕迹而论,整座襄王府唯一一场打斗发生于赵峻与杀手之间。使铁无私疑惑的是以杀手的剑术与冷酷,大可杀掉赵峻,而不应仅仅斩断赵峻的剑,并由着赵峻跑向六扇门报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杀手真正想杀的不是赵峻,而是那些管家护院、丫鬟小厮。
天生万物,各有其命。
有人生而为王侯将相,有人生而为贫民草芥。死生有命,不同人有不同命,不同命有不同结局……
管家护院、丫鬟小厮皆默默无闻,与飞羽堂杀手很难结怨。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杀手行凶是为故布迷障,是为掩人耳目。
铁无私手中拿着青虹断剑,却自闭目,陷入沉思。墨一般黑,他仿佛看到一个人影闯入襄王府,走过一间接一间房,杀掉一个接一个人,最后来到书房,来到赵峻身前。他看不到人影的脸,只隐约看到一个人影,一名擅使软剑、极度嗜血的杀手。夜深,未眠,赵峻与杀手对视良久,说一些听不清的话。最终,杀手一剑斩断青虹,赵峻半疯半癫,夺门而逃,逃往六扇门……
缓缓睁眼,黑褪墨散。
原来,纵此番遭遇劫难的是襄王府,纵此时的赵峻已陷入半疯半癫,铁无私亦从未放下对赵峻的怀疑。
劫难是真,三十八条人命是真,赵峻的半疯半癫却未必是真。世间之人,始终逃不过一个“装”字,自他见识过死而复生的徐先生,便不敢轻信任何人,包括那位安居深宫的皇帝。
他可以尽忠,却不会唯命是从。
譬如,皇帝曾命他捉拿白玉笙与小燕子归案,他却以白玉笙与小燕子已杳然无踪为由婉拒。他隐约猜到白玉笙与小燕子会回七里镇附近的某座山,却最终没有追截,只因那是他的朋友。他朋友不多,值得信赖的更少。
既已怀疑赵峻,便要以赵峻为破案的线索。
铁无私留下那十名捕头,保护案发现场,自己却赶回六扇门。无疑,赵峻已成为有待挖掘的唯一一条线索,不容有失。纵赵峻真疯,且与杀手毫无瓜葛,铁无私亦会由赵峻入手,以期早日破案。只因赵峻是襄王府血案唯一幸存者,更是与夺剑大会有着非一般的关系。
夺剑大会,远未结束。
直觉告诉铁无私:夺剑大会结束的只是夺剑大会本身,而夺剑大会的阴谋仍在延续,且如疾风骤雨般呈现。有所不同的是,夺剑大会发生于淮南,这场悄然降临的骤雨却会席卷整座汴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