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21865000000020

第20章 道教养生术概说(9)

炁和精有时又被认为是体与用的关系,是一体的两面,如伍冲虚《天仙正理直论增注·本序》说:“修仙者必用精气神三宝,此言只神炁二者,以精在炁中,精炁本是一故也。”“炁者,先天炁,即肾中真阳之精也。人从此炁以得生,亦修此炁而长生。”炁之用,又表现在给生命以动力和生机,它主藏于肾,张伯端《青华秘文》说:“元气之生,周流乎身,而独于肾府采而用之者,何也?夫肾府路径,直达气穴黄庭者,一也。肾为精府,精至,直引精华而用之,二也。周流于他处则难觅,至精府而可识,三也。心气透肾,意下则直至,采之者易为力,四也。此四者,故采真阳于肾府。”这里提出采元气于肾府的方法,说明元气同元精一样,是藏于体内的一种生命物质和一种生命能量,它的盛衰决定着生命的盛衰,故炼养它是相当重要的。从身心论的角度,元气也和元精一样,是属生理的元素之一。

(3)神

神在内丹中亦有先、后天的分别。先天之神是先天具备的灵性本体,又称为“元神”、“真性”等,后天之神是后天习得的思维能力、情志、欲望,又称为“识神”、“欲神”等。从丹理讲,人的先天之神是空灵清明的,人从母腹中降生后,它便逐渐为后天识神所蒙蔽污染,失去其灵性的光辉,致使生命衰弱死亡。人只有通过自觉而艰苦的内丹修炼,才能还归元神灵性,达到还虚成仙。《青华秘文》讲得很清楚:“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自为气质之性所蔽之后,如云掩月。……一旦返之矣,自今以往,先天之气本微,勿忘勿助长,则日长日盛。至乎纯熟,日用常行,无非本体矣。”《性命圭旨》亦提出同样的见解:“心也者,人之丹也,物而霾之,则心不丹。故炼丹也者,炼去阴霾之物,以复其心之本体,天命之性自然也。”这里的心之本体,指的就是元神。由是可见,内丹关于神的观念,用现代的身心论眼光来审视,识神是指情智、心智等,元神是指的更高一层的心理。元神相当于分析心理学中的集体无意识。故炼神,无论是元神还是识神,都是对于心理的修炼。

从以上对精气神的具体分析中不难看出,作为内丹修炼所必需的药物,精与气是属于生理的范畴,神是属于心理的范畴。所以从内丹所修炼的对象看,一定是身心俱炼,因其在修炼中精气与神缺一不可。这不仅是内丹修炼的基本要求,亦是内丹修炼人之心理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内丹家们还用更为简明的语言表达了这一原则,就是性命双修。不管是先性后命的北宗,还是先命后性的南宗,或是别的内丹大派,皆强调既要修命,又要修性。性与命,简明地说,就是心与身。《天仙正理直论·自序》说:“元神本性,主宰乎性命而双修。始而欲了命为长生超劫之基,则以性而配命为修,固双修之一机,终也欲了性为长生超劫运之性,则以长生之命配性而为修,亦此双修之一机也。”《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说:“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名曰性命也。”所以,正因为性命就是神与气精,内丹的心理修炼与它的生理修炼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无论是先修心理还是先修生理,都不能以单一地修炼作为完整的内丹。故内丹心理修炼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能离开生理的修炼来单独修心理,它一定是身心俱炼。虽然北宗邱处机曾言其道为“三分命功,七分性学”,王重阳亦言“主者是性,宾者是命”,但他们都没有放弃对命功的修炼。

2.以形炼神原则

在第一点中我们看到性命不可分割,身心本是一体的两面,所以作为一个首要的原则,提出身心俱炼的观点。在内丹修心的第二点中我们将进一步地提出:由于形可化神,炼形即是修心。下面从两点来分析这一原则。

第一,由于精、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亦是生命灵性(神)得以体现的基础,所以运炼精、气本身,就是在充固性灵。陈楠《杂著捷经》云:“形者,神之宅也。倘不全宅以安生,修身以养神,则不免于气散归空,游魂为变。”《高上玉皇心印经》亦云:“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并在此基础上,内丹家更深一层地提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思想,这种“化”的思想是内丹形神关系中很重要的内容,其实质是通过充盈精气而使元神畅旺,甚至还有气化为神的身心转化意味。《清微丹诀·清微隐真合道章》云:“故不死者,炼精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能事毕矣。”至于身是否可转化为心,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第二,从修炼的整体看炼形的过程包括了炼神,也就是说炼形就是炼神的一部分,以形炼神和运神炼形,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相互包含。《清微丹诀》说:“全形者,即炼精之谓也,须其六根断绝,一念真纯,以时入室,端坐凝神。……则全形气之道,宿殃自解,万病消除,不憎不嫉,不欲不淫,然后炼气合神也。”“夫炼气者,冥心定息,元寂绵绵,神室内守,……六根定安,物我两忘,乃炼气之道。”此处的所谓“六根断绝”、“冥心定息”、“物我两忘”,都是在炼形以前或炼形当中的心理修为,也就是说炼形的同时,神也受到了运炼,所以运形炼神是同一个过程中形与神皆得到运炼。

以上两点分析充分说明,炼形虽不是内丹修炼的最终目的,但它却是必须的,同时也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正直迈进炼神的大门。在先性后命的金丹派北宗的观点里,虽然其炼丹次第上着重于明心见性,但在炼己筑基的功夫上,仍然直承炼精化炁论,如王重阳在《金关玉锁诀》中便提出“小乘之法”以详论其命功。而命功的实质,就是以形炼神。

3.逆返原则

逆返思想,是内丹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方法。首先我们来分析逆返对炼神的指导意义。

无疑,逆返观念是源于道教的宇宙生成论及“反者道之动”的原理。陈致虚《金丹大要》有论如下:“皆不外精气神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丹。何谓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炁,炁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炁、炼炁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这种顺则生人,逆则成丹的思想,一直是内丹炼神还虚论的基础理念,其在心理运炼的操作中亦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司马承祯提出的著名操作理论——三戒、五渐、七阶说,就是以逆炼返仙为基础的“性学”、“性功”的具有相当操作性的理论模式。其基本内容是:三戒为简缘、无欲、静心;五渐为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七阶为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可以清楚地看到,无欲、静心、存想、坐忘、信敬、收心、真观、泰定都是心理的训练,简缘、斋戒、断缘、简事,其目的亦是“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的方便法门,实际上还是为了调心。而他的这种调心,其实质就是通过不断地放弃外在的感知、情智与欲求,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纯净,也就是一个清洁感知与心灵的过程。在司马承祯看来,只要这样做了,完成了他所提出的这些修行,就可以得道。而这个得道的过程,便是一个逆返的典型说明。我们在《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中也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丹阳问:何名太上七返?师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心性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戒嗔怒养肺气,五者节饮食养胃气,六者少思虑养肝气,七者寡嗜欲养心气是也。”“凡人出家,绝名弃利,忘情去欲,则心虚,心虚则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生矣。”这里的“七返”之说,“忘情去欲”之论,就是逆返思想在修心中的具体运用,对情与欲的节与制,亦是逆返的一种运用,其目的是达到无有俗情俗欲的“心虚”之境,这就是逆返原则在修炼性功中的价值所在,只有逆返,才是修仙的真正大道。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逆返在整个内丹修炼中的指导意义。

老聃有归根复命的思想,提出比于赤子、复归于婴儿的修行之路,内丹承袭了它,并提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的逆炼理论与逆炼实践。《性命圭旨·顺逆三关说》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所谓顺去生人生物。今则形化精,精化炁,炁化神,神化炁,此所谓逆来成仙成佛。”众所周知,万物由生而壮,壮而衰,衰而亡,这是一个不易的自然规则,老庄亦大倡“道法自然”、“依乎天理”,只提出长生久视,而并未提出长生不死,庄子亦提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认为死生乃昼旦之常,不可执于形的永恒。内丹家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宗教境界的仙佛论,实是对“道法自然”论的变革,是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仙学思想的延伸和方法论上的发展,逆返论最终成为内丹实践的理论支柱,它使逆炼返仙理论化为了具体操作中的真正修行。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几乎是一切道教修行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内丹之心理修炼亦不例外。张伯端说:“先以修命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于道。”这就是由命功进到性功的渐修法门,其修行次第是从生理到心理,再由浅层心理(欲神)进到深层心理(元神)。李道纯《中和集》云:“高上之士,性命兼达,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则命基永固,心虚澄则性本圆明。”主张性命兼达,但过程亦宗渐门。先性后命的北宗,以降服心性为入手处:“重阳真人云,出家若不降心,返接世缘,道德损矣。《性命书》云:洗心对越,乃万物之根蒂。《经》云:心生则性灭,心灭则性现也。心灭者是宝。”可见在欲神(心)与元神(性)的对立中,北宗极端地主张澄心明性为其修行大要。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王重阳所言“太上七返”即是;而北宗命功的小乘法,亦是循序以渐行。

以上是性命即身心修行是渐进过程的简短说明,在心理层次的修炼中,一般的步骤是先欲神后元神。“夫炼神者,入室端坐,神气既息,不出不入,心无二用,一念无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气住而为息,神入而成胎。”“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矣,神归体则真神自灵。”欲神的修炼,主要是收视返听,澄心遣欲,并不是让这后天的识神膨胀,而是减损它,直达到真静而元神显现。张伯端说:“心惟静则不外驰,心惟静则和,心惟静则清,……盖心静则神全,神全则性现。……心不留事,一静可期,……心求静必先制眼,眼者神游之宅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目不乱视,神返于心,乃静之本。”故元神的修炼是在精气炼养充盈以后,识神亦得到相当的澄净基础上进行的,其过程则是缓慢的、渐进的。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再到炼神还虚,其有所谓“三年哺育”、“九年出顶”之说,就是指内丹阳神于顶而仙的漫长过程。

从后天返生天,这是内丹理论的基石,亦是其修行的不变次第,从后天欲神澄澈到先天元神呈现,又有许多具体的修炼层次。总之内丹对于心理的修炼是一个复杂而完备的过程,有一套精细的修行次第,不可躐等而行。

综上所述,内丹之修身炼性,虽方法各异,但仍有几个基本的原则。从内丹对心理修炼之基本原则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心理的修炼是内丹修炼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而且其修炼的最高境界,亦是发生在心理的深层次结构中,这对现代心理学心理分析理论及其操作都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在读到《金华秘旨》译文时喜出望外,他在《金华秘旨》德文版第二版序言中写道:“由于对中世纪炼丹术的长期研究,我们找到了在灵知和集体无意识过程中存在的联结点。”这里的中世纪炼丹术就是指的中国的内丹术。由是可知内丹之心理修炼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它在开发和研究人类集体无意识领域将还会存在相当的价值。

二、内丹法程对身心的修炼

内丹术自隋唐兴起后,经历代传续增衍,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丹经丹法可谓汗牛充栋。为了突出其中心问题,删繁就简,本文拟就以钟吕丹法为主线,对内丹法程之身心修炼作一简明阐论。

钟离权与吕洞宾,按学界普遍的观点,被认为既是唐末五代内丹术的巨匠,又是宋元以来内丹诸派实际或依托的始祖。他们开启了宋元内丹学之先源,其丹道理论与炼丹法程对后世有原则性的深远影响;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法程一直是内丹修炼的根本道路。

钟吕内丹学代表性的著作有题名钟吕的《灵宝毕法》、《破迷正道歌》、《灵宝篇》、《指玄篇》、《九真玉书篇》、《传道篇》以及宋代吕洞宾弟子所编的《钟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修真指玄篇》等,其中论丹法最详者为《灵宝毕法》与《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把丹法分为小乘、中乘、大乘,各乘又有若干法门;《钟吕传道集》有丹道十八论,其炼丹法程从质的层次可划分为“炼形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三个阶段。如果从功用上划分,又可分为小乘安乐延年,中乘长生不死,大乘超凡入圣,与《灵宝毕法》一致。下面将具体予以分析。

1.炼精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