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21865000000010

第10章 道教心理与灵性炼养论(6)

《青华秘文》全名为《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共有三卷,有的题“紫阳真人张平叔撰”,有的署“张伯端著,弟子王邦叔录”。因为卷首“表奏”部分不似张伯端手笔,有人疑其为伪托之作,但全书在阐论内丹理论方面有不少精辟之处,尤其在论“心”与“炼心”方面堪称金丹派南宗的代表作,阐明了张伯端一脉内炼的核心思想。

如果说《悟真篇》其重点在于阐述“炼精化气”的传统命功之修炼,那么《青华秘文》则更多地论述了命功以前的炼己筑基之功与命功之后炼神还虚的性功之秘。它完备地阐论了修炼中精气神三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并提出精气神三者神为重的炼神秘义。而无论炼己筑基还是炼神还虚,其大要都在于炼“心”和制“心”。故《青华秘文》开篇便论说心为君,神为主,气为用,精从气,意为媒;看似心、神、气、精、意五大要素,实则心、神、意均在心理的范畴内。所以修炼时虽以精为基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实际上是起于心,控于心,复归于心。《悟真篇》说:“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在这里提出先、次、终三个阶次,仔细分析皆发生于“心”的不同层次:首先是以神仙命脉“诱”其凡俗之心,次是以诸佛妙用提升其凡俗之心至“神通”,终以“真如觉性”使其放弃凡俗之心的“幻妄”,而唤起真心“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在《青华秘文》中张伯端又用“意”这个范畴来表达这一思想,他说:“意者,岂特为媒而已,金丹之道,自始至终,作用不可离也。意生于心,然心勿驰于意则可,心驰于意末矣。”这里的“意”初为“念心”,进而为“韧心”,终为“无心”之心,指出不可以妄心,凡俗之心浊乱于“意”,即指在修炼中精勤忘我不可旁骛,又不可拔苗助长,要循序以行,从凡心入圣心。他进一步说:“心者,众妙之理,而主宰万物也。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皆后段事矣。”认为性命之修,金丹之炼全根基于“心”,内炼的实质亦是“炼心”而已。那么他的这个“心”究竟指的是什么,又怎样修炼呢?

《青华秘文·心为君论》首先指出了心为藏神之所:“心者,神之舍也。”其次论说了心的二分,其一为:“人之所以憔悴枯槁者,谁使之然?心也。百事集之,一念未已,一念续之,尽日之中,全无顷暇宵寐也。”此是有为的日用之心,受欲念所牵动;其二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丹士心。第三,阐释了心的生理位置与功能:“心居于中,而两目属之,两肾属之,三窍属之。”这种观点与《黄庭内景经》相佐,此是从内丹丹理的角度来认识心脏的,认为两目、两肾、三窍均与心相通。

关于日用之心与金丹之用心,在《青华秘文·神为主论》中有详明的阐述:“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及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利正事,金丹之入门也。”这里用“有为”与“无为”两种状态来表达心的不同层次,并以“有为”之心入于“无为”之心来说明欲念之性入于元神之性的修炼路径。这是其修心论最核心的思想,这一核心思想的另一表达,就是遣识神养元神的炼神论。

《青华秘文·神为主论》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自为气质之性所蔽之后,如云掩月。”“百姓日用,乃气质之性胜本元之性。……气质之性本微,自生以来,日长日盛,则日用常行无非气质。一旦反之矣,自今以往,先天之气本微,吾勿忘勿助长,则日长日盛,至乎纯熟,日用常行,无非本体矣。此得先天制后天而为用。”此段文字的基本思想是,后天所形成的心念智虑——日用之心、气质之性,日长日盛而渐掩蔽了先天的一点灵性——元神,而使其难于彰显。欲神与元神的关系是此起则彼伏,彼起则此伏。故修炼澄心遣欲,返本还源,乃是将念虑之欲神遣除而使元神彰显其先天的灵光,达到从后天的“有为”之心返还于先天的“无为”之心的过程。由是可见,炼心的实质就是遣识神养元神。《青华秘文》中提出:“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虽然从修行次第看,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到炼神还虚,好像炼心是最后一阶段性功的功法,但实际上要使元精产、元气生,首先是要元神见。所以修心是贯穿在整个修炼过程的,是其入手也是其了手的最高修炼功夫。那么又怎样修心呢?

《青华秘文·心为君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和原则——静。上面说:“心惟静,则不外驰;心惟静,则和;心惟静,则清。一言以蔽之,曰:静。……盖心静则神全,神全则性现。”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如:“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心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中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盖事至而应之,事去而心自心也。”又如:“心求静,必先制眼。眼者,神游之宅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这些原则和方法,在实际的修炼中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青华秘文》所阐论的修心思想与原则,表明了金丹派南宗修心的基本理路,那就是遣识神养元神,最终实现心的升华。元神作为先天的一点灵光,是永恒不灭的。在这种信仰下,使心的升华具有超越生命的重大质变。它不仅表现在心理的层次,更表现在生命层次的超越,其意义就不仅对心理科学,而且对生命科学都有了启示性。

2.先性后命的北宗修心论

内丹北宗的丹法体系亦从钟吕之说,分为大、中、小三乘之法,即大乘神仙抱一之道,中乘富国安民之法,小乘强兵战胜之术,并由此形成祛病、健身、修仙三大层次,在具体的操作中化为炼性、修命、结丹三大功夫。其修心论主要在修性功夫中体现,基本思想如下:

首先确立修性即是炼元神。王重阳说:“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名曰性命也。”“宾者是命,主者是性。”他认为性即是元神,是先天的灵性本体,命是元气,是先天的生理基础,在形神问题上坚持神主形从的思想。而先性后命即是从先天的灵性本体入手,进行炼己筑基,根本的功夫在于“明心见性”,他说:“炼己即炼心也。心为离,离者己土也。炼心不动,即离宫修定。……若非操存谨守,降心炼心,必无自致之理。然此功夫,必加勇猛决烈之心,舍死忘生之志,乃可纯熟矣。心死方得神活,此之谓也。”这里提出“心死神活”的重要观点,即是指凡俗之心死,识神尽遣,方得神圣之心现,元神显露,这正是炼己筑基的根本目的。

其次提出“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也”。将修心上升到修道的高度,这也是该派先性后命次第的主要缘由。修道之要在于降服凡俗之心以彰显神圣之心,基本的原则是:“绝名弃利,忘情去欲”,如此则心虚,“心虚则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生矣。……修行之人,澄其心而神自清。……洗心对越,乃万物之根蒂,经云心生则性灭,心灭则性现也。”心灭性现与心死神活是同一过程的不同表达。修心即是修道与修性即是炼神所揭示的根本内容也是一致的,其实道就是心中的性,性就是心中的元神,亦即道表现在心中就是元神,而修心炼性的目的不言而喻地是指元神的彰显和炼养。

最后,王重阳在他的《立教十五论》中提出了十五个要求,以之为炼性的功课,即: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打坐、降心、炼性、匹配五气、混性命、入圣道、超三界、养生、离凡世。由是可知,重阳真人之炼性实践,包括了一个人的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将钟吕的筑基之功扩展到了人的整个生命活动中,这无疑是对钟吕丹道的一个发展,同时提出“是这真性不乱,万缘不挂,不去不来,此是长生不死也”。此“真性长生不死说”比之吕纯阳的仙论又具有更深的哲理,表现出北宗对佛理的吸收消化更加成熟,将不去不来的真性元神的显现作为成仙的心灵境象,为北宗之破斥肉身作了一个理论说明,虽然北宗并未完全放弃对肉身的修炼。

此外,北宗也同南宗一样,将修心作为了修仙的入门和成道的最高功法。修心,对先性后命的北宗亦是最为基础的成仙之路,相对于南宗来说,北宗更加注重心的炼养。

3.李涵虚之九层炼心法门

内丹西派创始人李涵虚在其著作《人元大道九层炼心文终经》里提出了一套完整而细致的炼心法要,这里作为一个典型予以述评。

九层炼心法门,将内丹修炼的各阶段皆囊括于炼心,使丹法简洁了许多,抓住了内丹炼养的核心。这一法门的主要思想如下:

(1)初层炼心,是炼未纯之心。此心“多妄想,多游思,妄想生于贪欲,游思起于不觉”。这一层的心是常人的心,其修炼方法在于止观:“止则止于脐堂之后,命门之前。其中稍下,有个虚无圈子,吾心止于是而内观之,心照空中,与气相守,维系乎规矩之间,来往乎方圆之内。息息归根,合自然之造化;巍巍不动,立清静之元基。从此一线心光,与一缕真气相接、深深灏灏,安安闲闲,此炼心养气之初功也。”这里的止观,明显是受了佛教止观论的影响。止念观气,的确是集中心念的好方法。

(2)二层炼心,是炼入定之心。其法为心息相依,“即把知识泯去,心在气中而不知,气包心外而不晓,氤氤氲氲,打成一片,是炼心合气之功也。”这是为巩固入定之心,而力遣识神的阶段。

(3)三层炼心,是炼来复之心。此层之心为入定之心已稳固,由是出现一阳来复,呈现“玄关一窍”时的心灵光景。此时“若能一心不动,便可当下采取运行”。“法在玄关初现之时,即刻踏住火云,走到尾闾,坚其心,柔其息,敲铁鼓而过三关,休息于昆仑焉。此炼心进气之功也”。这是深度入静后先天之精被调动的景象,此时须一心不动,“坚其心,柔其息”,以运行先天之精。

(4)四层炼心,是炼退藏之心。“法在昆仑顶上,息心主静,与气交融,气乃化为美液,从上腭落下,卷舌承露,吞而送之,注心于绛官,注心于黄庭,注心于元海,一路响声直送到底,又待玄关之现焉,此炼心得气之功也。”这里先由“息心主静”,再到注心绛官、黄庭、元海,是指元精元气在周天运行中的意念导引。

(5)五层炼心,是炼筑基之心。“法在行恁子午,逆日抽添,取坎填离,积金实腹,此炼心累气之功也。”这是为了巩固前四层的运炼而逐日不断积累精气的法门,要在恒心。

(6)六层炼心,是炼了性之心。“法在金水初生之日,由丹田分下涌泉,霎时而合到尾闾,调停真息,鼓之舞之,乃能滔滔逆上,至于天谷;涓涓咽下,落于黄庭。如此则朝朝灌溉,心地清凉。血化为膏,意凝为土,土中生汞。汞性圆明,遇物不迁,灵剑在手。孟子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仙家名为阴丹、内丹,此炼心明性之功也。”此时之心已因炼养而真性显现,元神初露。

(7)七层炼心,是炼已明之心。“法在以虚明之心、妙有之性和砂拌土,种在彼家。彼家虚而由我实之,彼家无而自我有之。以有投无,以实入虚,死心不动。霎时间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一候为一阳,有如震。二候为二阳,有如兑。时值二候,正宜合丹。那边吐出一弦真气,其喻为虎向水中生。这边落一点玄光,其喻为龙从火里出。两边龙虎会合,性情交感,一场大战。宛如天地晦冥,身心两静矣。俄而三阳发动,有如乾卦,……此炼心存神之功也。”这是指周天之功不断积累的身心景象。

(8)八层炼心,是炼已伏之心,其法为“取一年十二月气候,除卯酉二月为沐浴,余十月为进退,故名十月温养。”此为炼心成神之功。温养沐浴皆是大丹成就以后的重要炼养步骤,此时心已完全不外逐,元神逐渐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