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子》64个人生智慧
21861800000007

第7章 智慧07学会客观地观察自己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解析】

天下万物都有起始,以此为天下万物的根源。如果得知根源,就可以认识它所生出的万物;如果认识了万物,又守持着万物的根源,就终身都不会遭到危险。塞住嗜欲的孔窍,闭起嗜欲的门径,终身不至劳碌。打开嗜欲的孔窍,增添纷杂的事务,终身都无法解脱。能察见细微叫“明”,能坚守雌柔叫“强”。广泛运用以上的道理,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祸殃,这就叫做遵循常道。

老子认为我们应当学会站在自然大道的立场观看自己,让自己保持与大道一样的德性,塞住贪婪的孔目,闭住嗜欲的门径,坚守柔弱,这样就无灾无害了。

我们总是不能够从事物的客观立场来观察世界的本质,总以自身的感受和观点来认识世界,也就对事物产生了片面性的认识,比较主观盲目,从而产生自负的心理,这样也就给我们招来不少的灾祸。

有一句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分析和判断。这也就是说我们也一直在劝诫自己去做一个旁观者,站在事物的立场去看待事物,就像站在山顶看山谷一样。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在我们的心中有许多的欲望和杂念干扰着我们,使我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束缚,从而也就无法回归清净自然的大道中去,也就无法使我们的心灵在清净无为的天空中获得自由翱翔的能力。结果导致我们的心灵总是被关在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里,看到的也就是一小片天空而已,犹如井底之蛙,束缚了我们视线,听到的也是单调的音律,又怎能了解世界的全部,又怎能看清万物的起始呢?

老子教给我们一种认识的方法,要求我们学会从另外的立场来观看自己。我们人类最大的毛病在于喜欢从自己的角度看自己,不能从另外的立场来观看自己。

在一座山上住着一户人家,平日辛勤地耕种,生活还算过得去,只是如果有个额外的开销,经济就会变得很吃紧。

这天,主人有一位很久以前认识的朋友千里迢迢地来访,让主人十分高兴,虽然很少见面,但是交情还算不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主人特别要妻子煮一些下酒好菜,两人高兴谈论到天明。谁知道,客人这么一住下来,就连续住了很长一段日子,且似乎没有打道回府的意思。

此时,家里的菜已经快要吃光了,偏偏正逢梅雨季节,户外的雨水从来没有停过,无法下山去买粮,真是糟糕。

妻子说:“你也想想办法啊!”

主人说:“他不走,我总不能请他自己离开吧!”

妻子说:“不管怎样,现在是没米下锅了、没菜可吃了,你再不想办法,我们三个人一起饿死好了!”

越说越气愤的妻子,说完之后,就拂袖而去,留下不知该如何的主人。

隔天,吃完饭后,主人陪着客人聊天,并看看窗外的景致,谈谈过去的日子。

这时候,主人忽然看到庭院的树上一只鸟正在躲雨,而且那只鸟的体形非常大,是以前都没有见过的鸟类。

于是,主人灵机一动,对着客人说:“你远道而来,这几天我都没有准备什么丰富的菜肴招待你,真是不好意思!”

客人:“别这么说,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不但你和嫂子款待周到,而且吃得好、睡得好,感激不尽啊!”

主人:“你看到窗外树上有一只小鸟吗?”

客人:“看到了,怎么啦?”

主人:“我准备拿把斧头把树砍了,然后抓那只鸟来煮,晚上我们喝酒时,才有下酒菜呀,你觉得如何?”

客人想了半天,十分疑惑地问:“当你砍树的时候,可能鸟儿早就飞掉了,你怎么抓住它呢?”

主人悻悻然地看着完全不解主人用心的客人,无力地回答:“不会的,在这个人世间,还有更多不知人情世故的呆鸟,大树都已经倒了,还不知道要飞呢!”

客人:“真的?有那么笨的呆鸟吗?那么,这种鸟一定让人伤透脑筋了吧?”

这位客人,就是一个只会看到自己的人,他不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自己,自然不会明白对方的意思了。倘若事关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大事,这样糊里糊涂地只想到自己,而看不到自己以外的事物,恐怕就不只是惹别人不高兴的问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