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子》64个人生智慧
21861800000045

第45章 智慧45不要被贪欲所左右

【原文】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解析】

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天下的道路星罗棋布,在自然物及植物纷杂错落之间,分布着性质和作用颇为不同的道路。可以认为,植物之间有植物的道路,动物之间有动物的道路,甚至飞禽也各自有它们的飞行路线。

从不同的道路上出发,所有生物的活动方式便大相径庭。动物如果不能遵守固定的路线,就可能落入猎人精心设置的陷阱;飞禽不能遵守固定路线,就可能受到气候变化及猛禽的袭击。

在所有生命中,人类虽然是比较特殊的种类,但他们也大多遵守着比较固定的路线,世界上既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固守在一条道路上毫不变通,亦没有哪个民族可以时时地变换自己的生活道路。

在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如果不能遵守固定的路线,就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但人类群体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他们的生存道路便不相同。在同样的历史时期,有的民族顺着大道去发动侵略战争,有的民族顺着水路去进行贸易,有的民族沿着崎岖的小路进行迁徙,有的民族则踏着草径进行耕作。

这样,不同的人类群体便产生出不同的发展道路和路线,这些道路和路线千差万别,都是天文、气候及地理环境的鲜明产物。人们的生活习惯亦长期遵守着比较固定的社会习俗和模式化的行为方式,因此而形成了文化传统。传统之朝夕变易,说明了民族道路的一波三折;传统之根深蒂固,象征着民族道路的畅通无阻。

同时,为了使自己民族的发展道路不致遭到侵袭或堵塞,本民族的智者们就依据传统制定出群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作为区域性的行动指南,被本民族严格遵守。

从道路而发明出具体的发展路线,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老子在此提到的“天下有道”的“道”,可以理解为正确的国家存在道路,也可以作为正确的国家发展路线,正确的路线来源于正确道路,所以二者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老子的正确道路或路线?根据老子的论述,可以认为那应该是一个人人知道满足的时代,但知道满足不等于真正的满足,所以,那也可能是一个物质贫乏的时代。

但人人都知道满足,就不会使人行的道路成为行军的路线,不会使道路成为强抢打劫的路线,不会使道路成为聚敛财富的路线,也不会使道路成为流亡或凯旋的路线。

老子面对天下乱局,有针对性地指出:“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意思是说,当天下走在正确道路上,或有了正确而明晰的发展路线的时候,各个诸侯国家都能够自觉地遵守着此疆彼界,相互间亦颇能朝聘婚嫁、礼尚往来,彼此间大体上相安无事。在这种天下太平的时候,各国就不必时刻进行备战、也不必进行紧张的军备竞赛,所以民间的社会生活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在农业社会里,农耕是唯一大事,只要国家无重要战事,百姓的马匹就不是用来拉战车的,而是用来拉粪车耕作之用。

但是,东周以来的中国社会却呈现出非常混乱、动荡的局面,由文王、武王、周公所奠定的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和以仁义道德为个人行为准则及代表社会习俗标准的纲常伦理的繁荣昌盛时期逐渐开始偏离轨道,曾经充满礼仪、谦让和温馨气氛的先王道路开始危机四伏。

大约百十个诸侯国因周天子已经不能号令天下而日益强大,它们彼此之间地域不同、习俗不同、大小不同、强弱不同、贫富不同,所以,在撕去了血缘关系及道德礼仪的面纱之后,便立即大打出手、刀兵相见,西周的政治路线已经路标模糊。当天下失去了正确道路以及正确路线的时候,天下的局面立刻发生巨变,老子说的“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指的就是天下失去正确道路和明晰路线后的情形。

这时,旧有的道路被堵塞了,旧有的路线失去了标记,旧有的规则以及旧有的传统和习俗都变成了明日黄花,于是,国家的外部出现了其他国家的挑衅者,国家内部出现了民众的反叛者。这时,不但耕田的农夫不得不操戈上阵,连犁田送粪的马匹也纷纷披挂起来变成了战马。

韩非子解释说:

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由是观之,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可欲之类,进则教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奸起则上侵弱君,祸至则民人多伤,然则,可欲之类,上侵弱君而下伤人民,夫上侵弱君而下伤人民者,大罪也。故曰:祸莫大于可欲。(《解老篇》)

“祸莫大于不知足”,一般来说,不知足虽然很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苦恼,但不知足怎么能变成祸患?老子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证诸人类史册,尤其是证诸春秋史册,我们知道老子的言论并没有夸大失实之处。

事实上,人类心灵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永远不知满足,不知满足指引着人类跨越了人兽之间的巨大间隔,不知足带动着人类走出了漫长的原始蛮荒时代,不知足鼓动着人类逐渐脱离了无知无识的愚昧状态,可以直接地说,不知足是人类勃勃野心的反映,亦是人类磅礴欲望的反映。

而老子出于对朴素时代和无知无识状态的极端爱恋,把不知足说成是人类最大的祸患,自有其道理。我们只要随意地翻阅一下人类史册,不知足心理刺激下的历史确实充满了血腥气味,春秋时代242年的历史,父杀子、子弑父、臣弑君、妻杀夫的事件层出不穷,没有一桩不是出于不满足。所谓不满足既把人类历史打扮得色彩缤纷,亦使人类社会腥风血雨。

韩非子说:

是以圣人不引五色,不淫于声乐,明君贱玩好而去淫丽。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防)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故圣人衣足以犯(防)寒,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众人则不然,大为诸侯,小余千金之资,其欲得之忧不除也。胥靡有免死,罪有时活。今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解老篇》)

不知足者的忧虑已经到了终身不能解除、不死不休,甚至死亦不能瞑目的地步,非等闲力量所能改变。

“咎莫大于欲得。”咎是祸咎或过错、过失,欲得就是渴望得到,全句话加以引申就是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如果说贪欲与不满足对个人来说都能够引起罪恶、祸患的后果,则贪得无厌就不但可憎而且后果非常严重。纵欲是在某种可以进行的条件下不知收敛的放肆行为,不知足是一种个人主观能动性不知内敛的进取行为,而贪得无厌则是人心不知满足的无限扩大。所以,贪得无厌对国家领导者来说,往往会把国家引向无穷的灾难;贪得无厌对于普通人来说,则必然使自己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因此,老子把欲得作为一个人最大的过失。

韩非子说:

故欲利甚则忧,忧则疾生,疾生而智慧衰,智慧衰则失度量,失度量则妄举动,妄举动则祸害至,祸害至则疾婴(瘿)内,疾婴(瘿)内则痛,祸薄外则苦。苦痛杂于肠胃之间,则伤人也曙,僭则退而自咎。退而自咎也生于欲利,故曰:“咎莫僭于欲利。”(《解老篇》)

以上韩非子对可欲、不知足、欲得的解释,虽然不尽符合老子本意,但基本上可以算是较好的注脚。2500多年后,当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欲望磅礴的时代潮流,重温老子的教诲,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历史的过去,洞察事物的规律,反省生命的真谛,树立起一个有益于自我生存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