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子》64个人生智慧
21861800000036

第36章 智慧36忧患只能来自我们自己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解析】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圣人为腹不为目”,老子注意到了身体之存在对精神及行为的重要影响。按照最一般的理解,所有的生物因为存在着比较固定的形体,往往使自己陷于盲目的行动中而不能止步,也几乎为了维护这个形体的存在而往往断送了生命中的自由。

老子的道理,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自从人类依靠智慧的头脑和知识的心灵日益获得进化之后,尤其是自从人类大踏步地跨入到文明时代之后,就开始陷入文明的陷阱中而无力自拔。知识进步以及欲望的扩展,在缺少了神秘大自然的威胁之后,便开始向人类自己逼近。“宠辱若惊”四个字,以画龙点睛之笔,把人类生活中的困顿处境刻画得惟妙惟肖。

“宠”这个字的内涵很宽泛,宠爱、宠幸、宠荣、宠儿以及受宠、被宠,笼统地代表了一个人在社会、国家和集体中的地位。宠爱、宠幸是上位者对在下者的态度,受宠、被宠是在下者受到在上者的关顾,伸展开来,也可以形容某人在国家、社会、集体中的处境;这种受宠或被宠的处境很微妙,一般认为,它象征了某些人在国家或社会群体中的优势地位,但有时却不尽然,宠儿也可能只是社会、国家或权力者们所豢养的宠物,但无论如何,人们对于“宠”的降临,无不鼓掌欢迎。

至于“辱”,其内涵也很复杂,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带“辱”字样的词——如屈辱、耻辱、凌辱、侮辱、欺辱等——都意味着社会地位的低下,所以,“辱”字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极力回避之,如果不能回避面临的“辱”,则稍有血性的人都会以生命来回应“辱”的挑衅,这样的事实几乎写满了整个人类史册。人类为了一个“辱”字,几乎血染了前进征程。

老子在此提到的“宠辱若惊”四个字,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人类心态及行为动态的最重要特征,如果说“宠辱”两个字代表了人生的所有哀荣,应该不是夸大之词。

随意浏览人类历史,到处可以看到“宠辱”二字下的牺牲品,这应该是文明时代以来人类所面临的重要困境之一。为什么宠辱两个字会具有如此魔力?其实,宠辱并不是人类所独有的东西,我们不但在许多动物那里可以看到为宠辱所展开的血战,甚至在植物中也能够发现为宠辱而进行的较量。宠辱所以在人类历史上显得格外醒目,是因为人类的心灵随着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外部拓展。

自从步入文明时代后,宠辱更伴随着心志、欲望、技巧、智慧、知识、文字、财货、阶级、国家、政权、等级这些东西的一并出现,成为阶级社会里的阶层、地位、财富、权力的象征。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宠辱所导演出来的人类历史,到处充斥了为宠辱而进行的争风吃醋、尔诈我虞、献媚取宠、阿谀奉承、口蜜腹剑、长袖善舞、笑里藏刀、诽谤中伤、造谣惑众、人身攻击,以及春风得意、光宗耀祖、金榜题名、名落孙山、衣锦还乡等等,都是从人类心灵中产生出来的制造品。它们是心灵的产物、欲望的产物、现实的产物,是非自然产物,可能也是病态的产物。

多少了解一点春秋晚期历史背景的人,都知道那确实是一个非常古怪的时代。旧有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的衰败没落,促使了新的官僚政治破土而生,这种新体制面向整个社会开放,便使所有的文化人、权谋者、狡诈者、智慧者、有力者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野心家以及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都获得了走向权力中枢以实现个人野心、理想和抱负的畅通渠道。宠辱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风气影响下,全面地进入人们视野之内并开始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少有人能够逃避开宠辱带来的深刻影响。

但任凭社会大舞台如何的变化多端,名和利都只有少数幸运者才能侥幸获得——其中固然得益于他们的才能智慧,但主要还来自机会和运气——大多数人在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终生辛苦后也很难有大的收获。

于是,宠辱变成令人担忧和恐慌的东西,只要随便翻阅一下《左传》《国语》尤其是《战国策》,从孔子的游说天下、墨子的四处奔波、商鞅的献计献策、苏秦张仪的搬弄是非、庞涓孙宾的师兄师弟相争、李斯韩非的同门相残,就可以看到宠辱已经非常成功地怂恿着各式出色人物,纷纷跃居于历史舞台之上,他们搅动起漫天的腥风血雨,历史因此变得残忍而血腥,人生的道路也因此而愈加扑朔迷离。这时,得志的宠幸者往往高奏着凯歌荣归乡里,而失败的屈辱者们或者逃之夭夭或者经常搞些卧薪尝胆及悬梁刺股的把戏。

老子实在是一名对世事洞察入微的哲人,形容人类生活的变化起伏,没有比宠辱更加形象贴切的词语了。

生活在春秋时代,看在老子眼里、听在老子耳朵里关于宠辱纷争的丑闻自然数不胜数。眼看着那么多才智之士为了区区一个宠辱之得失而不惜以生命相殉,老子除了满心悲哀和一脸的无奈,还能做些什么呢?他清楚地知道,宠辱背后的一切几乎都与真实的人生相悖离,而且,与耻辱相比,荣宠是更加卑下的东西。人们只要看一看那些飞黄腾达、不可一世的人物,在他们趾高气扬的背后满含了内心的紧张、恐惧和不安;看一看那些为了获得宠幸而杀掉自己的婴儿为主人进食乃至为主人品尝粪便,就可以知道得宠并非那么值得追求。得宠和受辱同样会产生强烈的惊恐感,人类普遍感觉到它们对自身的影响之强烈,这是文明所引导出的不幸结果之一。

天下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寻找着什么?都在企求着荣宠而逃避着耻辱,他们为此不惜以身相殉。

本来,任何生物的身体存在只是一种自然行为,人类身体在形态上与其他生物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也并没有价值上的优劣,但由于人类通过发达的思维,逐渐使自己在精神方面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尽管这种感觉并不真实,但人类却因为获得了这种自信,就自觉地拥有了主宰和征服其他万物的权力。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它使人类日益滋长了自命不凡的心理,亦使人类的野心和欲望都因此而急剧地膨胀,种种宠辱得失的观念因此而深入人心并持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