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神厨萌嫁
21855800000301

第301章 墨烟不知道

长史官将羽林卫迎至会客厅上,问道:“不知各位将军驾临王府,所为何事?”

一个面白无须的将军答道:“长史大人,我们几个叨扰尊府,乃是奉旨行事,往大人跟王太妃解释解释,莫让王太妃怪罪。事情是这样,昨夜京兆尹刘大人家潜入了一个黑衣男子,自称是奉王爷信中之命过问丁雪薇姑娘之事的。长史大人,不知王府中最近可接到过什么信没有?”

长史听了,莫名其妙道:“将军所说的信……我并没有接到过。”

“不止长史大人,其他人有接到的吗?”白面将军问道。

长史道:“将军有所不知,府中所有信,都要经过下官之手。……哦,对了,若是下官不在的时候,偶尔也交给墨烟。”

“墨烟是谁?”

“他原是王爷的书童,后来放到门上做事。有时候下官也会让他帮帮忙。不然下官叫他过来?”

白面将军点了点头,于是长史便叫了墨烟过来。

墨烟听他们说了此事,心中不由“咯噔”一下,但脸上却嘻嘻笑着,道:“我也没有看见过什么信。王爷上一封信怕是二十天前了吧,长史大人当时去办事了,那封倒是我收到的。不过那时候信里也不会说这件事吧?”

几个羽林卫对视了一眼。看眼前这两人的样子,不像是在说谎。何况,就算是在隐瞒什么,他们也不过是来问话的,手里没有证据,也没有皇上的旨意,也不能在王府里做什么。

几名羽林卫起身抱拳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回去复命了。还望长史知无不言。若是以后有什么消息,也可随时告诉给我们。我们告辞了。”

送羽林卫走了,长史看了墨烟一眼,慢慢问道:“墨烟,你真的不知道什么事?”

墨烟一头雾水的样子答道:“不知道啊!”

长史盯了他一阵,道:“前两日有个姑娘来找你,你们去了拢翠楼。那时候所谈何事?第二天你们又上了拢翠楼——我记得该有丁雪薇身边那个丫鬟吧?”

墨烟吓了一跳,没想到长史会知道的这么清楚。他料想此事隐瞒着也没什么好处,便悄声说道:“我的何大人,我的长史何大人!您知道就罢了,可别说出去。这儿也没别人,我就跟您实话说了吧!”他压低声音说道:“那天确实是有个女孩子为了丁雪薇的事情来找我,然后我让她第二天傍黑儿时候叫上丁雪薇的父亲和丫鬟一起去拢翠楼商量。然后丁雪薇的老爹又说不让我帮忙了。——就是这事。”

长史觑着眼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就这事?”

“对呀,就这事!”墨烟眨巴眨巴眼睛,“您不信?”

长史道:“我信。不过我不全信。你肯定有隐瞒的地方。”

墨烟想了想,道:“啊,对。我后来说,你要不让我帮忙也行,那就自己往刑部递状子吧。也不知道他递了没有。”

长史道:“他递不递和我们也没有关系。不过你自己想好喽,如今是皇上在问这件事情。你要是知道什么,就赶紧说出来,免得回头皇上知道了,没人能救你!好了,我去向王太妃禀报此事,你自己掂量掂量。”

墨烟赶紧点头,又轻声求告道:“何大人,您可一定不要在王太妃面前说出我说的那些话来。这就是您疼我了!”

长史走了,墨烟也满腹心事地离开了。

他心里就一个疑问:这些人所说的“信”,和杏儿所说的“信”有关系吗?若是有的话,那究竟是谁利用了这件事?又或者,羽然真的给某个人写了信,那个人真的插手其中了?

他轻轻拍了自己脑门一下,轻声埋怨着:“怎么刚才没细问问呢?”

————沈君儒散了朝,有些闷闷地来到后宫。今天在朝上,花隆平和黄政所说的话,让他心中震惊不已。

他震惊,不光是因为这两个朝中股肱之臣明着唱起了反调,更因为花隆平所说的一席话。

他看过历史,知道历史上有好多权臣最后都会谋划着夺皇位,取皇帝而代之。而最初让他们萌生这个念头的,要么是对钱财的贪婪,要么就是干预权力上的事情太多,以至于对权力的欲望膨胀得太厉害了。

羽然若真的像花隆平所分析的那样,现在身在千里之外就想干涉京兆尹的事情,那么以后……沈君儒深吸了一口气,抬头望着高远的天空,轻声自语道:“好危险啊……”

他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忧虑,向懿兰宫方向加快了脚步。

“皇上。”一声柔如乳莺的呼唤让他停下了脚步。

“明妃?你怎么在这儿?”沈君儒看看周围,才发觉自己想着去懿兰宫,却实际来到了聆花苑。

“这是臣妾住的地方,臣妾当然要在这儿了!”明妃双眸闪闪,笑靥如花地说道。

沈君儒忽然觉得她很美。肤如凝脂,目若秋空,虽不是语嫣那般国色天香,却也如禁苑芍药,风姿绰约。

“皇上,臣妾新近学了一首笛曲,想着请您来听听。正好您就来了。要不您来就来听臣妾吹奏一下,给臣妾听听还有哪里需要改进?”明妃笑吟吟地说道,虽是撒娇,却让人觉得舒服得很。

沈君儒想了想,点头道:“好,正好朕也有些无聊,那就听你吹笛子去。”

皇后善箜篌,明妃善吹笛,这是宫里大家都知道的事。只是因为语嫣更受沈君儒的喜爱,明妃的笛艺就不知不觉被人们当成了下一等的技艺。

如今沈君儒同意去她那儿听笛子,明妃自然喜出望外,恨不能用将笛声化作锦套索,将沈君儒套在自己的聆花苑。

明妃请沈君儒上坐,亲自净手,焚上一炷百合香,便拿起玉笛吹奏起来。笛音袅袅,清脆悦耳。虽音色明亮,不似箫声呜咽,却也并不让人心浮气躁,反而有种令人心平气静,神思悠远的意味。

笛声消歇了一阵,沈君儒依旧沉浸在飞扬的笛韵中,良久才道:“茗儿,这是什么曲子,这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