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神厨萌嫁
21855800000279

第279章 冬至来了

大堂里打架的事情过去了一天,瑞祥楼里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和平静。表面上看,大家都认认真真地做事,厨子们依旧全心全意地做菜,伙计们依旧客客气气地待客,杏儿帮着雪薇依旧仔仔细细地记账,朱清溪和吴非也依旧全心全意地管着自己那摊子事。

可是有一件事情,雪薇却隐隐觉得不对。

为什么没有人谈论昨天发生的事情呢?若说是当着许四的面不好意思,那在背后也大可以说说道道。可是就她所知,没有一个人明着暗着说过这件事。这件事不至于一点影响都没有吧,要知道瑞祥楼这字号开到现在,几乎还没有发生过厨子和客人打起来的事情呢。

可是她却想不明白这漠视背后藏着的东西。

还没等她想明白,她便开始琢磨新的事情了。而且在她看来,这事情比许四的事情还要重要。

那就是研究药膳。

自从那天在桌上谈起药膳,雪薇便开始留心药膳。阮沅嗣说的不错,丁家擅长做精致菜,炒的红烧的做得都好。丁家菜里也有一些药膳,但数量不多,也不够有特色。所以从丁无为那时候起,便有个想法,就是要制出几样新鲜的药膳出来。

说起来,丁家会向阮家求婚,也是有这方面考虑的。当年阮湘筠的厨艺并不差,在阮家同龄年轻人中算是翘楚,正如雪薇现在的情形一样。可是阮家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便是“厨神”之名和家主之位不传女子,只传男子,而且很多秘籍绝技,都是得到“厨神”之位后才能接触到,因此阮湘筠虽然当时厨艺不错,却无望阮家顶级。不过也因为如此,才可以不影响到结婚生子。

任何一个成名的厨艺流派,都面临着两个矛盾的问题。一是要让自己的技艺能不断传承发展,二是要让自己的核心绝技能保持神秘。要做到第一点,就要开放自己的厨艺,既要自己不断学习新的技艺,也要不断让别人学自己的东西。可要做到第二点,就要做到保密,关键手法、重要配料等等,不能传出一点。

所以说,表面上,这些厨艺流派的继承人在共聚一堂之时,显得融洽和谐,可实际上,到哪里都在明争暗斗,每个人都是用自己能甩出去的“钓饵”,来试图去钓更大更有价值的“鱼”。

可关键是,“钓饵”总是有限的,那些可以放到明面上供人学习的技艺,很快就会被那些技艺本来就很高的人学会学完,而那些“大鱼”则依旧潜在深深的水底,很是难以获得。

因此,除了厨艺交流之外,还必须有别的方法。比如联姻。

联姻的话,两家人成了一家人,对男方而言,时间久了,自然会有疏漏之时,那时候便一定会得到想要的秘方秘技。对女方而言,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家的厨艺发扬开去,对自己家族来说,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好办法。

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厨艺流派里,男女皆可学习厨艺,但传承人却一定是男子而不是女子。

阮湘筠在家中虽没有成为继承人的可能,也没有学到什么秘技,但阮家作为西陵国“四大厨神”家族之一,其厨艺之广博之精良,毕竟不是一般小流派可比的。便是那些可以流出来让别人学习的东西,有的都可以单独成为一支了。再加上丁家本就在药膳上有所欠缺,因此和阮家联姻,真是个最好的学习方法。

可谁也没有想到,婚后不到十年,两家竟因为发生了龃龉,导致婚姻失败了。虽说这八年多中阮湘筠也教了一些药膳的做法,但这些做法却随着她的离开,而被封存在丁逸鹤的记忆中,再不提起。因此,传到雪薇这里的,便还是丁家那几样不出色的药膳。如今听见阮沅嗣谈及药膳,她如何不心动?

不过,阮沅嗣只懂医理药理,却不懂药膳究竟该怎么制作。雪薇可以从他那里学习医药的知识,至于如何制成饭食,还要靠自己摸索。

忙忙碌碌中,冬至到了。“冬至大如年”。这一天虽不是过年,但人们还是要吃饺子庆祝一下,而那饺子也不似平常只是“饺子”,而是被称为“矫耳”,说是吃了以后不冻耳朵。这天中午,瑞祥楼照常开张,到了晚上,便挂出了“过节打烊,明日开张”的牌子,把大堂布置了一下,准备大家一起好好过一个冬至。

伙计们动手布置大堂,厨子们在后面做着各种菜馅肉馅,准备包饺子。雪薇跟着忙了一阵子,便被众人劝了出来,又独自回到后堂上,拿起一本医书来看。

杏儿给她倒上茶,好奇地歪头瞧瞧医书,笑着说:“姑娘就是这么好学,天天书不离手。不过,姑娘倒是给我讲讲,这冬至日吃饺子,真的不会冻耳朵不成?为什么平时吃了饺子,到时候该冻还是冻啊?”

雪薇噗嗤笑道:“我说教你认认字,你也看点书,你就是不认,说什么嫌累。书多好啊,你想知道什么,书上都有。你说,你一辈子能去多少地方,见多少世面?书上就能告诉你什么地方什么样,古代是什么样子,外国是什么样子,天上地下又是什么样子。就拿厨艺来说,我爹和祖父能教我多少?我会的那些不还是从书上学来的多?”

杏儿被她说的皱起眉来,拉着雪薇的袖子道:“哎呀好姑娘,我就问你那么一句,你就说上我这么一篇!赶回头我也不问了,让你自己看书闷在心里去!你就告诉我,为什么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我知道了,明天就跟你学认字!”

雪薇白了她一眼:“现在跟我说好听的了?好,我告诉你。你明天真的要认字了!相传,医圣张首阳在冬至那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那天正是寒风刺骨。他看见自己老家的乡亲衣不遮体,甚至有不少人的耳朵都给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他的弟子在沿河一座小庙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乡亲们吃后,身上的寒气给驱散了,耳朵也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现在你可知道了?”

杏儿点了点头,道:“那今天咱们怎么不做羊肉辣椒馅的饺子?”

雪薇又白了她一眼,道:“咱们这儿这么暖和,你再吃羊肉辣椒,驱寒的东西,不怕上火?不过我倒让他们试着做了别的药膳饺子,到时候让舅舅看看配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