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之后,建安元年,徐州和豫州的鹿门书院都已经建设完毕,下邳的鹿门书院早已开始授课,不少地方的寒门子弟得知后都前来求学,即使是士族子弟也安奈不住前来报名,可见司马徽和蔡邕的影响力之大,这也是李元乐于看到的。
如今鹿门书院可谓火热异常,不仅徐州和豫州,其余各个地方的学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跑来求学,以至于不少诸侯都注意到此事。
陈留曹操在得知此事后立刻让郭嘉派人去打听,打听的探子回来后立刻向曹操和郭嘉汇报下邳鹿门书院的盛况。
议事厅内,曹操来回走动,有些想不明白李元此举有何用意,“诸位,如今李元在徐州和豫州广建鹿门书院,不知道他此策有何意图?”
自从李元把献帝抢走后曹操便与李元彻底反目,虽然还不至于互相攻打,但他们的关系已经从昔日的盟友变成敌人,诸侯与诸侯之间没有永久的友情,只有永恒的利益,双方关系再好一旦涉及利益就会成为敌人。
“启禀主公,李元广建鹿门书院恐怕只是为了一件事。”荀攸走出来道。
“什么事?公达请说。”
“扩充人才,李元虽然是我等敌人,但是他非常聪明,他广建书院培养寒门子弟,这些学子学业有成后也会为李元效力,随着人才的不断增加,李元的实力会变得越来越强。”
“奉孝,文若,你们也是这样认为?”曹操问道。
“没错,我与奉孝也是这样认为,李元此举虽然非常消耗财力,对他现在没有任何帮助,可是数年之后将会有无数人才会为他效力,他的眼光既独到又长远。”荀彧打内心地佩服李元。
“李元是我的劲敌,我等如今着眼于对付袁绍,无法抽空对付他,但也不能看他不断壮大,必须从中阻挠,如若我们也建立书院,招收各地寒门学子,用此策来对抗李元,你们觉得如何?”曹操也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听到李元这样做可以招揽到更多的人才,他也想效仿李元的做法。
“主公,我觉得此法可行。”荀攸赞同道。
“奉孝,你认为如何?”曹操看到郭嘉一直皱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主公,我认为既可行也不可行。”郭嘉的回答让众人有些懵逼。
“为何既可行又不可行,还请奉孝为我们解释。”曹操同样懵逼,让郭嘉继续说下去。
“如果站在我的立场来看,我绝对支持主公这样做,但是站在主公的立场我不赞成。”郭嘉摸着下巴,一边思考一边向众人解释,“众所周知,李元建立鹿门书院绝对有不少人去求学,但是去的人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一般的士族子弟在家就能自学,所以无需前去鹿门书院,然而李元此举虽然帮助了寒门子弟,但也削弱士族的利益,因此一定会招来天下士族的敌视。”
郭嘉聪明异常,一眼就看出李元建立鹿门书院的得失,虽然能够为李元培养人才,但同样会遭到士族的敌视,可以说既有收获也有损失,就看李元更重视哪一方。
郭嘉也是寒门出身,知道寒门子弟求学的困难,所以站在他的立场他会支持曹操广建书院,这样就能为更多的寒门子弟提供帮助,但是站在曹操的立场他不能让曹操这样做,因为会受到士族的敌视。
曹操,荀彧和荀攸都是聪明人,听完郭嘉的解释便领悟其中道理,曹操低头沉思道:“以李元的聪明和戏志才的智谋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会得罪士族,但李元偏偏还这样做,真是好胆色。”
“主公,李元之所以宁愿得罪士族也选择帮助寒门子弟,恐怕他是想打破士族长久以来的……”郭嘉看了看荀彧,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荀氏一族是有名的士族,要是他再说会得罪荀彧和荀攸。
荀彧早已看出郭嘉想说什么,说道:“奉孝尽管说,以我等的关系难道你还会顾忌吗?”
荀彧与郭嘉相识多年,关系非常好,虽然他们一个是士族,一个是寒门,但并不影响他们互相欣赏,而且荀彧虽然是士族,但是他为人谦和,不会太过看重身份地位的差别,所以许多人都乐于与他结交,因此他才能不断向曹操推荐人才。
“奉孝,在这里的都是自己人,无须顾忌。”荀攸也如是说道。荀攸其实是荀彧的从子,即侄子,荀彧和荀攸之间是叔侄关系,但荀攸年纪比荀彧还要大六岁。
“李元此举除了为自己培养人才之外,其实他还打算打破士族长久以来的统治,我等皆知士族影响力巨大,许多重要官职都由士族垄断,李元应该是想打破这一传统所以才会故意培植寒门来抗衡士族。”郭嘉仅凭一丝线索就猜出李元的意图,实在厉害至极。
“奉孝言之有理,我听闻李元建立鹿门书院后,糜家就对李元非常不满,糜芳更是勾结董承一起反叛,欲要抢夺军权,可惜没能成功。”
荀攸在不久前已经听说此事,这件事让人感到非常震撼,毕竟糜家帮助过李元不少,也深得李元信任,但糜芳做出这种事恐怕会让糜家和李元产生极大的隔膜。
“如果糜家真的与李元反目成仇,那真是大快人心,哈哈哈哈……”看到糜家与李元对立让曹操感到非常高兴,“不过也证明李元此举实在是下下之策,虽然为自己培养了人才,但也得罪了士族,糜家就是最好的证明,看来我不能实行此策。”
听到曹操这样说郭嘉略微有些失望,同时觉得曹操虽然有雄才大略,但是在胆色和眼光方面与李元相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
“诸位我等应该用何办法来对付李元,要不要派遣细作前往下邳散布流言,让徐州士族彻底反抗李元。”曹操为了对付李元可谓费尽心思,想方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