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包装时代
21846500000011

第11章 范包装时代

阿社对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谁也记不清楚这是发生在哪个年代的故事了,那时候,只有面包,还没有馒头。

那时,有个男人,他每天早上去上班的时候,要经过一家面包店。而他,都会停下来,买两个他最喜欢吃的灌汤包,边走边吃。

原来两个面包,分量还挺足的,足够男人果腹。但是后来男人却向店主抱怨,说面包越做越小,已经不够吃了。店主说,面粉在涨价呀,没办法!

再后来,男人又向店主发牢骚,说灌汤包里面的馅也少了。店主说,物价都在涨,我的面包没有提价,只能是减料了。

接下来有一天,男人忍不住向店主发脾气了,面包里面现在连肉都没有了,只有几滴汤汁!店主说,这是灌汤包呀,又不是灌肉包!男人一时语塞。

过了几天,男人发现灌汤包里面竟敢连几滴汤汁都没有了。他非常生气,找店主理论。店主笑了笑,说,灌汤包里面没有汤这有什么出奇呀,难道你吃过里面有个鸡仔的鸡仔饼吗?

男人显然有备而来,他也笑了,那我给你冥币吧,你也没说清楚冥币在你这里不可以用啊。说着,竟然掏出了一张冥币来。

店主的脸一下子红了,他自知理亏,便说,这次算是请你啦,从明天开始,这里的面包该提价的还是提价,明码实价,货真价实。不过,这没有馅的面包可受欢迎了,还要继续推出,它叫什么好呢?

男人想了想,说,我的名字叫馒头,它就叫馒头吧!

我哈哈大笑,这个笑话我读过,这是你阿社发表在《百花园》的一个笑话。

阿社瞪着我,说,这是笑话吗?

我反问,难道这不好笑吗?

你太肤浅了!阿社说,你不知道吗,这是包装史的经典故事,今年1月23日的国际包装日的吉祥物选的就是一个拟人化的馒头!

我摇了摇头。说真的,除了好笑,我没有体会到还有更为深刻的东西。

阿社严肃地说,难道你真的没有体会到包装既可以让你从灌汤包变为馒头,也可以让你从馒头变成灌汤包吗?最关键的是,无论最后成为灌汤包还是馒头,你都将扬名立万!

这太不可思议了!我说。

阿社说,你还记得丫蛋吧?

丫蛋?我家的小保姆?哦不,应该说,现在是你公司的勤杂工。

你说的都没错,从你家的小保姆到我公司的勤杂工,这是从女孩到女青年的转变。

这小女孩总不能一辈子都当小保姆是吧,把她介绍到你公司当勤杂工后,还得感谢你的培养,听说,她现在能独当一面了?

应该说,现在是发挥了她在文艺方面的天赋。准确地说,是从女青年蜕变为文艺女青年。

文艺女青年,就是才华洋溢嘛,丫蛋终于出人头地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阿社说,准确地说,所谓文艺青年,就是才华洋溢、心智尚未成熟的人的同义词。

什么心智不心智,出人头地就好!我说。

那也是,丫蛋现在是小有名气了。阿社说。

我问,丫蛋上次不是回了一趟老家吗?

是呀。

那她回来后有没有说什么?

没有呀,怎么啦?

哦,没事了。我口中应着,心里却想起丫蛋离开我家时对我和我老婆说的话。那天,丫蛋噙着泪说,等我出人头地了,我给你们带家乡的臭豆腐,我老家的臭豆腐比长沙的还要臭,还要好吃。

我叹了口气,接着说,丫蛋也不容易。

但是,接下来,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不容易的丫蛋做了一系列更不容易的事。换句话说,丫蛋成了红人,并且大有向红得发紫的趋势发展。

这让我隐隐约约感到不安。

于是,我质问阿社,你把丫蛋怎么啦?

阿社显然明白我的来意,得意地说,我正把丫蛋从文艺女青年打造成文艺女青年范,这是丫蛋成名三部曲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阿社你玩过头啦,丫蛋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只会签个“丫”字,你竟敢把她打造成文艺女青年范?

这样才有效应嘛,就像韩寒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自己平时并不看书,他的形象就是在这种不读书就能写作的背景下越发高大。如果丫蛋不是从你家当保姆出来的,而是从北大毕业出来的,这个文艺女青年范的故事不就太平庸了?

可是人家韩寒是真有料,丫蛋呢,如果不是你团队的包装,她能走多远呢?

阿社说,能把灌汤包包装成馒头,也能把馒头包装成灌汤包,这就是“范”时代的境界。

我说,我想见见丫蛋。

阿社笑道,近期内丫蛋行程已满,但我会尽量安排。

事实上,直到现在,我再也没见过丫蛋了,当然,我和我老婆也从未吃过丫蛋家乡的臭豆腐。随着身边“范”的事儿层出不穷,我也见怪不怪了。

不过,有时候,我总是想:在馒头里塞点肉馅,再灌点汁,就当真成灌汤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