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就这么哭啊哭啊,几天没人理他,连来带去地他就在秦庭之外整整哭了七天。虽然说秦哀公没有理会申包胥,可是申包胥的眼泪没有白流,话也没有白说。秦哀公这几天也在想呀。楚国有申包胥这样的忠臣,如此坚毅不屈者,吴国都还想要灭掉楚国。那说明这吴国的野心够有多大呀。而我的秦国恐怕找不出像申包胥这样的人,那么吴国真要是把楚国给灭绝了,那它下一步会不会也打我秦国的主意呢?
秦哀公想到此,突然之间,他出了一身的冷汗。好像是申包胥的眼泪让他一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现在救援楚国,就等于是救援秦国自己。秦哀公马上宣召申包胥,于他礼让几句,然后便说起了正题。哀公不等申包胥说什么,他也不需要申包胥再说些个劝说自己的话了,因为他的主意已经打定。哀公对申包胥道:“孤就命秦子蒲和子虎率五百车乘随你去楚国救援”。申包胥跪倒谢恩,他们一刻不耽搁,马上点动人马,引兵至楚。
秦国的五百乘战车和几千军兵,在此时的作用可以说是以一当十。一到楚国,于吴军对阵便把他们杀得落花流水。虽然说很快吴军就组织的反击。但是为什么当年入楚之时势如破竹的楚军在与秦军对阵之时却会有仓皇之败呢?这个时候的吴军距离入郢之时已经时隔两年了。这两年当中他们虽然也小战不断,但是总体来说,已经沾染了一些骄奢淫逸之风。而且更为致命的是他们的暴行遭到了楚国百姓的奋力抵抗,他们配合秦师傅,还有楚国大将子西等集结了溃散的楚军奋勇搏击。随着时间推移,吴军在楚国的地位一步步走向被动。
在这一年的六月,吴军遭受到了一次大的失败。公子夫概率领的吴军主力在稷地(今天的河南省桐柏县)被秦师和子西的联合部队击败,损伤十分惨重。
到了这个时候,伍子胥和孙武都看到了再在楚国待下去必将是越来越难以自拔。他们纷纷劝说吴王阖闾赶紧另立楚国的新君,并且带吴军返回吴国。但是这阖闾就跟着了迷似的,总以一定要找到楚昭王为由,迟迟不肯离开郢都,回到姑苏城。
而这个时候越国的国君允常看到吴王打败了楚国之后,迟迟不回国。而且大军都在西面,吴国境内实际上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再加上几年前的檇李一战,吴国把越国给欺负苦了。打败了还不说,吴军所到之处,大肆掠夺,越国什么之前的东西都给吴军抢了去。这种仇恨在越往允常的心里埋了好几年了。为此事,他是茶饭不思,总想着不报仇,不然就得窝囊死。
如今吴国的情况让他觉得偷袭吴国的时机已经到了。允常找来了文种、范蠡和其他一些朝臣们商议,大家都一致认为吴王阖闾在郢都不归,他的国内空虚,正是从后方偷袭吴国的好机会。商议计定之后,越往允常派出大将去偷袭吴国的姑苏,一举成功。隔了几天,还在郢都坐镇的阖闾一听说自己的老家被越国偷取,气儿也不打一处来。
阖闾找来伍子胥和孙武商议要派兵去赶跑越国的军兵,最后派郭椒带兵回去与越国作战。郭椒是带着兵回去了,可是前面说过,在楚国的这些年里,吴军虽然也不断开仗和应战。但是他们奢靡之风、享乐之风日盛,丧失了无往而不胜的战斗力。所以郭椒回转吴国之后,在与越国军队的对阵之中,屡屡战败。
战败的消息传到了郢都的吴国君臣耳朵里,伍子胥和孙武有一次向阖闾进谏,要求阖闾赶紧回国坐镇。可是阖闾依然不认为与越国交战的失败是因为自己居留楚国的郢都,而是因为郭椒指挥不力。他又要派出自己的胞弟夫概去取代郭椒的位置,全面指挥对越军的作战。就是围绕着到底要不要回吴国,到底如何对越国作战的问题,上上下下争论不断。其间也难免在意见相左的大臣们之间产生一些不睦和相互攻击。
此时夫概完全站在了阖闾一边,他欣然接受回国去取代郭椒的位置,由他来主持对越国作战。阖闾十分高兴,于是给了夫概不少的兵马让他赶紧回姑苏。夫概走的是快,可是他不是要快些对越国作战,而是要趁乱谋取江山。他回到姑苏之后,让郭椒不许带一兵一卒,独自一个人再赶回楚国去听调。郭椒走后,夫概马上改弦更张,自立为吴王了。
远在郢都的阖闾一听到这个消息,真好比晴天霹雳的一般。自己还在这儿呆着吗?王位都给别人占去了,难道他还要在此为夫概做马前卒吗?阖闾闻信之后,带了伍子胥孙武引兵回吴,把伍度留下来在楚国应付。有孙武和大兵来到,夫概被击败是不容置疑的事情了,当然也不是说就那么轻而易举。夫概如果不做拼死的打算,他又何必冒险称这个王呢?
就在阖闾君臣离开了郢都之后,深藏在山林中的楚昭王又在楚臣大将子西等人的扶保之下,趁着吴国内乱之际,打回了郢都,重新夺取了自己的京师之地。楚王是失地复夺,可是那位公子夫概呢,他被回吴的阖闾君臣大败之后,匆匆逃到了楚国,来见楚昭王。事情就是这么具有戏剧性,当年是夫概的一击,引发了吴军最终破灭了楚国。如今他倒是又投在了楚国国君的门下,做了易主之臣。
楚昭王还真没亏待他,将堂溪奉赠给了夫概为他的食邑,所以夫概被称为了堂溪氏。其实也不是楚昭王怎么待见夫概,而是想要利用吴人去打吴人罢了。因为虽然昭王归国了,但是吴国的军队一年多来在此的统治和暴行,给楚国留下了不能在短期内恢复的伤痕。同时吴军的势力渗透在楚国的角角落落,还需要进行长期的战争才能够消除。
又经过了绵延不断的杀伐,吴军才彻底被打败,吴王阖闾在楚国尤其是郢都的残余势力才最终被清除出去。
吴王阖闾在打败了夫概之后,他意识到了一定要及早地选定太子,把自己的重担也分掉一部分。于是他的孙子,也就是亡公子姬波的儿子夫差成了不二人选。在夫差被立为太子之后,他奉了阖闾之命,去攻打楚国。夫差一到,便夺取了番地。紧接着打败了由潘子臣、小惟子和其他七位大夫所率的楚军水师。而后,楚国司马所率的陆军又在繁阳(今天的河南省新蔡县北面)被吴军大败。水陆两军失利,楚国的君臣又开始坐立不安了。
楚昭王心里的鼓又嗵嗵嗵地敲起来了。当年仓皇出逃的场景犹如昨日一般,万一要是吴军又有什么奇谋描述,神兵天降,直接攻进了郢都城,怕是这次就逃不脱了。
楚昭王与臣子们商议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迁都。将都城迁到了鄀邑,就在今天的湖北省的钟祥市。这个地方离着江水较远,可以避免吴国强大水军的威胁。而且此地便于交通和发展生产。它的西面比邻荆山,北面接着南阳盆地。可以说这个地方是进可取退可守,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当时的楚国由于得到了秦国的帮助才把吴军赶出郢都,所以楚国与秦国盟好。而且随着楚国实力的衰落,它与晋国的关系也趋于缓和。这里稍带一句后话,就是出国迁都以后,利用鄀地的地理环境,采取了休养生息和着力恢复国力的政策,使得战后的楚国不断地走向复苏和兴盛。在过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楚国的都城又重新迁回了郢都。在“改纪其政”取得了成效之后,楚国开始转守为攻,又积极向外进取了。
闲言少叙,此时的吴国经过了几年的打打杀杀,南征北战,西面打败了强楚,北面威震齐国和晋国,向南又降服了越国,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也成为春秋晚期的强大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