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的国君允常听了文种和范蠡对于吴国要求自己出兵伐楚的分析之后,他是思虑再三。既觉着两个大臣讲的都对,如果自己帮着吴国伐楚,不论吴国是胜是败,越国都难逃劫数。可是自己要是不出兵帮着吧,眼下就会遭受兵灾。想来想去,允常自认为想出了一个可以避免重蹈二十七年前覆辙的万全之策。他决定还是要赞守中立、以观大局。
允常第二天又召见了吴国的使者,对他说道:“越国对吴国是忠心耿耿,惟吴王之命而是从。此次吴王相邀,共同举兵伐楚。越国本当鼎力相帮。无奈限于国内新君亲政、兵力空虚,又加之连年灾害,民不聊生,暂时难以出兵相助”。
使者一听,明白了,人家是不愿意。那么自己也就没有再待着的必要了,使者就要回吴国了。在临走之时,范蠡为使者践行。在席间,范蠡对使者言道:“大夫,望求大夫在吴王的面前多多为我家君主献上美言”。使者道:“那是自然,不过你家君主不肯出兵,我就是说再多好听的,恐怕也是枉然”。范蠡道:“大夫,话虽如此,但是你还是要对你家吴王讲说清楚,若是吴国固执己见,一定要对越国用兵,那便是吴国不信前日之盟,弃贡赐之国而灭其交亲。我家君主恳请吴王对此事要慎之又慎。而且据范蠡夜观星象,天上的岁星恰好与地上的吴越二国对应。此中对应就表示说吴越两国都受到了天命的佑护,若是二国之中有谁先动兵,便会反受其害哪”。
使者听罢,点点头,道:“范大夫,你所言是实?”。范蠡道:“范蠡岂有欺哄大夫与你家吴王之理?我也没有这个胆量啊”。使者与范蠡别过,赶回了吴国的姑苏城。他见了阖闾之后,把前前后后的经过说给了阖闾。
阖闾一听,对允常敢于违拗自己的意思本是恼火。可是他一听使者说起星象之事,就犹豫起来。若是真如范蠡所说,自己的吴国先动手,恐要遭受不必要的灾难。这下,阖闾可就对到底要不要对越国用兵有些举棋不定了。连着几日,他都没有下定决心。
伍子胥和孙武就觉着有些奇怪。这使者回来有几天了,怎么大王既不做出决定,也没有召见我等商议。伍子胥与孙武就来到了阖闾的内室,要求见阖闾。
阖闾召二人入内,就把使者带回的话说与了他们二人。伍子胥一听,马上说道:“千岁,您可不能信这种话呀。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也不取于星象,更不取于以往的经验。而是取决于人,要人去明察秋毫、去分析时下之情。那范蠡所以说出岁星之事,不过是借此来阻拦千岁攻打吴国的意图。千岁,您可不能中了范蠡之计呀”。
“哦”,阖闾好似被点醒一般,说道:“是,是,孤差一点就被蒙在鼓里了”。孙武说道:“千岁,此时乃是夏季,趁着越国的粮食还没有成熟收割之际,我们打他个落花流水,并不是难事,就请千岁决断吧”。阖闾点头,当即颁下旨意,由伍子胥和孙武亲领军队南下攻打越国。
于是在公元前510年的江南盛夏之际,吴军的金戈铁马,和着蛙叫蝉鸣,在一片葱茏之中,挥师南下。当时越国的疆界,已经越过了钱塘江,到达了今天的嘉兴平湖一带。吴国一发兵,允常那里马上就知道了。在文种和范蠡的肯定之下,允常亲自率军北上。两军就在檇李,也就是今天浙江嘉兴的西南面,展开了吴越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厮杀。
这场大战,对于吴越之间是空前的。不过史料对此的记载仅有只言片语,因为战争虽然惨烈,但是却没有任何的悬念与曲折。吴越两国的国力相差之大,使得大军未动之时,人们就都已经料定了战争的结局。檇李之战,自然是吴军大胜,越军大败。
不过有一点不能忘记,就是吴国此次用兵的目的是要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削弱越国,使得它根本不可能在吴国西征之时,趁势来犯。所以仅仅在战场上大败越军,还是不够的。吴国的军队进入越国之后,大肆掠夺。可以说是能带的,能拿的,一点也没给越国剩下。这对于越国来说,真真是奇耻大辱。也正是檇李这一战,揭开了吴越之间长达三十七年的生死之搏的大幕。当然这是后话,吴越之间的故事会放在第四卷--吴越之争中做具体的阐述。
在檇李之战后的第二年夏天,楚国这边又出了一桩事。楚国有一个属国叫做桐国,这桐国就在今天的安徽桐城县北。由于楚国多年的欺压和掠夺,桐国觉着自己再也承受不了了。于是他们停止了对于楚国的称臣纳贡,也就是背叛了他们的老东家楚国了。
昭王得着这个信儿,就与他的令尹囊瓦,也就是子常商议要如何对付桐国。囊瓦说道:“千岁,一个小小的桐国何足挂齿。如今它们不称臣就不称臣吧,这么年下来,桐国也已经没什么可向您老人家上贡的了。它就只是僵尸一个,您还何苦派兵去打它呢。要是打它,反而是老命伤财,于我不利呀”。昭王现在就信囊瓦的,他一听觉着有理,也就不理会这个事儿了。
楚国是不理会了,可是吴国对这些星星点点的事儿都很上心呢。他们正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来进一步削弱楚国,直到达成自己最后灭掉楚国的目的。桐国一叛楚,吴国马上派人去联络了舒鸠国。这舒鸠国在桐国的北面,也就是今天的安徽舒城县。为什么要联络这个舒鸠国呢?舒鸠国很早以前就被楚国占领了,可是舒鸠国的人呢,一直就没有认为自己是楚国的属国。所以他们对于楚国对自己的剥夺深恶痛绝,认为自己的国家与楚国是有着国仇而不可解的。伍子胥和孙武知道桐国叛楚之后,二人便在一处计议此事。
孙武说道:“伍监军,你看这桐国之事,我们是不是也好做些文章呀?”。伍子胥一笑,说道:“孙司马,你我想到一处去了。我想这次嘛,我们定要让那楚国的军队久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哦?”,孙武问道:“怎么?伍监军你已有妙计在胸了吗?”。
伍子胥点点头,看着孙武说道:“我已派出人去,到了舒鸠国”。“哦?”,孙武问道:“却是为何?”。伍子胥道:“那舒鸠与楚国旧有仇恨,请他们相帮,舒鸠国君必定同意”。孙武点头,问道:“但不知如何相帮于我吴国呢?”。
伍子胥道:“楚人并不知舒鸠所恨者,是楚国也。相反,他们还以为舒鸠国与其同心。如此只要让舒鸠去诱引楚国出兵攻吴,楚国必定上当”。孙武点头,往下听着。伍子胥接着说道:“到那时,我们依然是采取明攻暗袭之术,陈兵边境,就将楚国的军队托住个一年半载,怕他还有什么斗志不成吗?”。
“哈哈哈”,孙武大笑,“伍监军,你好狠毒,哈哈哈”。伍子胥也大笑。于是他们二人又将商议好的计策说于了阖闾。阖闾听后,非常满意。这阖闾,他可是比谁都急着要攻破楚国的郢都。他还梦想着自己也坐在如今那楚昭王的位子上也号令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