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色南朝
21808200000009

第9章 晋厦将倾刘宋来(7)

于是,桓玄决定暂时落脚在益州,并急忙筹划携带一些重要人物,立刻乘船西去。

次日傍晚,桓玄、毛修之等一行人乘船急驶,走在大江之上。这时,看看天色将晚,百鸟噪叫归林,船队业已驶到杖洲地面。人们忽见上游过来了数只小舟,为首的船上立着一员大汉,与这边站在船头上的毛修之打了个照面,也不答话。

“嘿,前面的人听着:你们的船上是否载有叛贼?”正当桓玄在船中苦思冥想之际,竟然听到对方那船上的大汉如此向这边大喊大叫起来。

“你好大的胆子!朕乃是当今的新朝天子,哪里有什么叛贼?谁人竟敢在皇上面前胡言乱语?”桓玄见毛修之没有和那人答话,竟亲自向那人厉声喝叫起来。

但是,未等桓玄话音落下,对面船上又跳出了两员大汉,他们搭弓飞箭,将桓玄面前的护卫全部射倒。接着,一群人手持大刀,迅速地冲了过来,并跳到桓玄的船头甲板上。

桓玄见了大惊!其侄桓振看情形不妙,遂趁乱跳向江中,游水逃脱,奔走华容山道上去了。

“末将正是益州督护冯迁!受益州刺史毛璩大人之令,要前来取你这个反贼的首级!”冯迁大叫一声,同时举刀刺向桓玄,结束了桓玄的性命。

“我们乃是费恬、毛右之,正是来杀戮你们桓党的!”随即,费恬、毛右之也跳上此船,向桓玄之子桓升及族人桓石康、桓浚等人叫着,并且相继取下了桓玄及族人的首级。

冯迁令毛修之带着桓玄的首级,押解着桓升前往江陵。

到了江陵后,晋安帝见逆首被斩,不禁大喜。他立刻晋封毛修之为骁骑将军,将桓玄的首级挂在东市示众。

刘毅削平了桓玄后,令王腾之、王康产带着数千人马驻守江陵。接着,刘毅得知建康局势不稳,安排好了江陵诸事后,他立即率军退到浔阳,以便随时策应下江都城建康。

再说,桓振得知刘毅大军已经退回浔阳,城内只有王腾之、王康产带着数千人马驻守,知道江陵空虚,遂欣喜若狂。于是,他急忙召集数千桓玄余党前来夜袭江陵。落草在沮川的桓谦也纠集了数千人马前来响应。

见桓孽又来,江陵城内王腾之、王康产带着数千人马与二桓对峙搏斗,但是经过了几个时辰,终因寡不敌众,二王人马被二桓杀戮殆尽。于是,江陵再次落到桓党之手。

接着,浑身血污的桓振早已杀红了双眼,他竟持刀,气势汹汹地跑进晋安帝的宫中。

“你这个落魄痴呆的皇帝,我为何杀你不得,我一刀砍了你!”桓振愤然冲进皇宫,怒发冲冠,举起大刀,向晋安帝叫着,说着就要砍下晋安帝的头颅。

“贤侄不可造次!”此时,突然,桓谦冲进来向桓振大叫着,阻止了桓振的行动。

“大将军……”众人一见桓谦进来,遂惊惶失措,向他齐声呼唤。

“左右,还不拿下桓振将军的砍刀?”桓谦向侍卫们喊起来,接着他又向桓振叫道,“岂有此理!前朝晋帝,我皇兄尚且谦恭有加,你岂能如此无礼?你必须向晋皇请罪!”

于是,桓振只好向晋安帝跪拜,最后怏怏而出。

“上皇且安心,等到收拾了城中的叛匪、葬毕楚帝之后,我们仍将向陛下交还玉玺!”说罢,桓谦引众走出皇宫。

出宫后,桓谦又转身悄悄地向随从们说道:“我们明日就要攻打襄阳,为免江陵事变,今晚你们一定要更换晋帝的贴身侍从。”

众人诺诺听命,也去了。

两日后,退驻在浔阳的刘毅正在召集众将在营中议事。

“刘将军,大事不好,上江桓玄余孽又死灰复燃了!华容的桓振和沮川的桓谦趁我江陵兵弱城空之际,发兵袭击了江陵,现已杀败王腾之、王康产的数千驻守江陵的兵马,并且占领了江陵城——”忽然,小校进来向刘毅禀报。

“啊,我本以为桓首既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想不到二桓竟又死灰复燃!”刘毅一听大惊,随即令道,“现令何无忌、刘道规二将立即引军,前往西江,讨伐桓党余孽!”

何、刘闻罢,立刻率军夜奔江陵,风驰电掣,不到一日,大军已经来到江陵马头地界。

“禀报二位将军,前方桓谦大队人马也已经到达马头!”探马小校上来报道。

“命令前军,快马加鞭,杀向敌阵——”何无忌大叫道。

于是,大军叫喊着,势如排山倒海,向桓谦军营压来。桓军阵脚未稳,立即仓皇败退。何、刘二将胜了一着,又向前奔杀了一阵。此时,但见前方有一座河桥将道路分为两股,他们一时不知从哪条路前行,于是二人只好权在桥头歇息商量,再接着分兵追击。

再说,桓谦被晋军追击着,急速地领着残军败将翻过前山,赶上了桓振大军。

“贤侄,愚叔方才败了一阵,何、刘气势正盛,我们切不可硬战!此处山林险恶,我军当以埋伏之计胜之!”桓谦回过头来,急向桓振说道。

“侄儿已令部将冯该在杨林丛中设伏,并将亲率主力前往灵溪迎战何、刘!”桓振道。

“这样很好!”桓谦道,“何无忌来势凶猛,务必要在小路两旁埋下绊脚绳!”

桓振点头称是,并命令兵士安置去了。

“启禀将军,何无忌的兵马业已赶来——”探马飞奔,来到桓振跟前报告。

“前方果然烟尘漫天,大敌就在当前,全军接战——”正在这时,桓振看见何无忌大军业已尾随到来,慌忙大叫,“接下来要依计而行!”于是,两军大战,桥上立即飞沙走石,桓军与何军在溪边滚打起来。然而,双方激战不过两个回合,桓振拨马就走。何无忌不知是计,趁着胜战的余威,策马追赶上去。桓振且战且退,不觉已经把何军引到杨林深处。

何无忌正在奋勇杀敌之际,抬头望去,不料,此时在林丛之中,突然爆发出“哗啦”一声巨响,接着,桓振伏兵四出,将何军围在崖前的乱草丛中,同时有多名将士的战马被绊绳捆倒。接下来,桓军在林中纵火,烈焰烛天,何军又遭遇到大火的袭击,损失惨重。

“啊,气煞人也!”刘道规身在大河的对面向这边喊叫道,“眼见得何无忌在烟灰中挣扎,我们却隔岸观火,爱莫能助——”

“这将如何是好?”众将惊问刘道规。

幸好,此时忽见一支人马到来,堵住了桓军。

“哦,原来刘敬宣率军到来!”刘道规见了大喜,“看来何无忌有救了!”

于是,已投刘裕的刘牢之之子刘敬宣杀退了桓振兵马,给了何军以歇息的机会,并给何军送来粮草,这才使得何军转危为安了。

接着,刘毅命令何无忌、刘道规二将重整军威,再次军进夏口,自己亲率大军攻进鲁城。何无忌、刘道规在率兵攻克了偃月垒之后,两路大军会师,直指巴陵,兵锋所向,势如破竹,桓军残部,望风披靡。

听到何、刘两路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袭来,桓振闻风丧胆,忙挟持着晋安帝屯兵江津。看看刘军势不可当,遂与桓谦商议向刘军求和事宜。

“如今之事,已然只有智取,我们不妨以屈求伸,向敌求和,以图保留根本,来日方长?”桓谦急切地向桓振说道。

“啊,求和?刘毅如虎,何人敢于前往敌营?”桓振疑惑地问。

“为了大计,愚叔甘愿去敌营一遭!”桓谦答道。

“如此有劳叔叔了!”桓振懊丧地说。

于是桓谦带人向刘毅大营走去。

桓谦来到刘毅大营,软磨硬泡,百计兼施,与刘毅等人作了多次会谈,谈了很久之后,刘毅才慢慢抬起头来。

“……如今晋天子安在?”刘毅严厉地问桓谦。

“我已与桓振说过,望刘裕大将军赐我江、荆二州以为立足之地,我们当将安帝奉还江陵!”桓谦向刘毅恳切地说,“况且……现在安帝业已回返江陵,由卞范之等人看护,一定毫发无损!”

“既然投降,就应当携众回归京城,向皇上请罪,求得宽恕,何必还要占有江、荆二州?”刘毅們然拒绝道,“其实,你们并非求和,你们无非是想留下一隅之地,以便来日死灰复燃,东山再起。我们岂能中你们的奸计,你们休要妄想!看在我们往昔同朝为官的份上,我今日给你留下一丝生机,否则我就要立即砍了你的狗头!去吧,休要再来胡说——”

“唉……”桓谦见刘毅毫不妥协,只得叹了口气告退出营,策马奔向江津。

“桓将军,大事不好!南阳太守鲁宗之受刘裕指使,已经突然袭击了襄阳,桓振将军已引军前往抗敌去了,他叫您和冯该将军共同留守江陵——”刚到江津,桓谦迎面碰到小校在向他高叫。

“老夫明白,江陵乃是重镇,如今兵马空虚,我将引军驻守江陵,请冯该将军前往豫章口,以屏江陵东隅!”桓谦听罢,立即向部属吩咐道,并随即率军东去。

然而,桓谦刚刚进到江陵城不久,就闻冯该将军镇守的豫章口已经失守,于是,桓谦惊慌失措,只好弃了江陵城池,掉头向西逃去。

“将军为何未战先退?”见兵马仓皇逃避,部众们急忙问桓谦。

“豫章乃江陵门户,今冯该将军镇守的豫章口已经失守,江陵就将不保,我们不如引军先去!”桓谦向部下说,“倘若不去,恐怕我们逃命都来不及了!”

桓谦说罢,见刘毅大军已经浩浩荡荡地向这边奔来,桓谦立马舍掉了晋安帝,丢下了卞范之等人,自己率军弃城而去了。

于是,刘毅来到城外,立即径人江陵城池,清剿了江陵的桓玄余党,斩杀了卞范之等人。

刘毅率众进到皇帝行宫,谒见了晋安帝,安帝对他百倍感激,并大大地夸奖了刘毅及其部众们一番,请求刘毅主持一切军政事宜。

“为今之计,当继续追捕二桓余党——”在宫中,刘毅大声向安帝奏道。

“这一切只有再烦刘爱卿辛苦一趟了!”安帝欣然答应道,“只是桓党疯狂,爱卿也应当格外谨慎才是!”

“启奏皇上,并禀报刘将军,桓振昨夜曾回军救援江陵,在路上闻得江陵失陷,部众霎时如鸟兽散,桓振只得孤军逃向郧州去了!”这时,部将刘怀肃赶来向刘毅报告,“我们是否要立即引军追去?”

“哦!”刘毅听罢惊道,接着他又轻声地对刘怀肃说,“不必了,我以为桓振性格暴躁,他对待此败,决不会善罢甘休,他必定仍要收拾残渣余孽,再来偷袭我江陵,请刘怀肃将军立刻挥军前往江陵西郊密林深处埋伏静候,等桓振一旦率军从郧州卷土重来,你们便可以逸待劳,起而击之!”“末将遵命——”刘怀肃答应后,引军往江陵城外埋伏去了。

桓党的行径,果然不出刘毅所料:未等刘怀肃军队埋伏停当,桓振竟又趁夜色正浓,引兵来袭江陵了。这样,他们恰好中了刘怀肃的伏兵之计,悉数被歼。

在此战中,当桓振身边仅剩数十人时,他仍与晋将索邈大战于沙桥。桓振虽然兵少,但是他们齐心协力,瞋目奋击,竟然使晋军一时不敢向前。但是,桓振终因内心恐慌,深知自己已经日暮途穷,所以数战之后,遂悲观地以酒当水,痛饮完毕后,又乘醉冒险冲突敌阵。晋军见了,连忙齐放箭矢,桓振身中数创,仍前冲不畏。于是,这位桓家勇将终于也战死于沙场。

桓振孤身蒙难,桓谦也再一次受挫,只得带着几个亲兵落荒而逃,投西北的后秦国去了。

刘毅大军扫平了桓党余孽,举国一片欢腾。

回江陵后,刘裕令刘毅、刘道规仍留驻夏口,令何无忌护送晋安帝还都建康。安帝回到建康后,改元义熙,大赦天下,令百官复职。任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大司马,武陵王司马遵为太保。并且重赏刘裕、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诸位安国功臣,对其他朝臣也都各加封赐。

然而,针对着纷乱的局势,刘裕为免朝臣相忌,力辞官爵,只乞还乡归隐。晋安帝派百官向刘裕劝慰挽留,刘裕只好请求在京外任职。于是,晋安帝令刘裕督管荆、司、梁、益、宁、雍、凉等十六州军事,并允许他带军回丹徒镇守。又封刘毅为左将军,何无忌为右将军,二人分别督管豫州、扬州军事;再封刘道规为辅国将军,督管淮北军事。

“微臣谨遵圣命,不日即将出京,只是,临走前尚有几言奏上:如今桓党虽灭,然而,南方仍在动荡不定,因朝廷暂时无暇南顾,所以,微臣奏请仍让卢循任广州刺史,徐道复任始兴相,我想以敌制敌,借以维系南隅暂时的安定。”刘裕又出班奏道。

晋安帝一一允准。

三年后,在建康皇宫金殿内,百官齐集。在群臣的建议下,晋安帝为了追念讨伐桓逆之功臣,再次召集众臣计议。

“前次,大将军刘裕等诸位爱卿为了大晋社稷,浴血奋战,削平了桓逆。有大臣上本奏请封赏功臣,所以,朕今将颁旨再加封赏,请诸位爱卿奏报!”安帝向朝臣们说道。

“吃水应当不忘开井之人,为温暖众臣之心,陛下理当封赏功臣——”何无忌首先出班说道,“刘裕大将军出生入死,拯救了大晋,国家岂能忘怀?”

“何将军所言极是——”随即,众臣齐声上前奏道。

“朕非草木,岂能无情?今即颁旨封赏诸公爵位!”安帝说道。

安帝说罢,向身后内臣们点点头,于是,总管太监手持圣旨,当众宣读:“……今再加封刘裕为豫章郡公,刘毅为南平郡公,何无忌为安成君公……”

听罢,全场一片欢腾,接着又引出一阵嘁嘁喳喳的议论之声,隐藏着一些危机的征兆。

江陵城楼

六、谋大计,寄奴剿谯纵

数日后,秋风渐紧,在丹徒刘裕郡公府花园中,刘裕行走在曲径之上,正在与书记官刘穆之共商大计。

“司徒兼扬州刺史王谧大人已经病故,朝内外对司徒和扬州刺史一职的任免事宜,议论纷纷,十分谨慎!”刘裕忧郁地向刘穆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