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非常使命
21804500000054

第54章 一滴水可见太阳

外出巡诊两个多月,回到临夏医院,朱云才办公桌上已堆积了像小山一样的信件。

这些信件,有亲人写来的,也有朋友写来的,但大多数都是不认识的患者和驻地的群众写来的。一缕早晨的阳光从窗户边透了进来,落在了一个信封上。这个信封上的字迹很稚嫩,信封角上印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朱云才展开信纸,一行行稚嫩的字迹落入他的眼帘:

院长叔叔:

我是临夏中阿学校的一名学生,我离开妈妈从青海循化来这里求学的。前不久,我不知怎么的,全身抽搐,恶心难受,最后被同学送到你们医院治疗。医生给我开了一些药,药费是同学给我付的,当时我并不知道价钱。回到学校后,我看发票后着实吓了我一跳,药价是181元。因前些日子的慢性喉炎,我已花了350元,没有钱了。我家在牧区,爸爸去世了,妈妈就靠喂20只羊供我读书,所以我不敢吃这个药,产生了退药的念头。

一连好几天,我来退药都没退掉,因为医院有规定,发出的药就不能再退了。我知道这些药对我的病有好处,但我不能让妈妈给我寄钱了。于是产生了药退不掉,就出去打工挣钱来买药的想法。直到那天下午,我准备来找院长叔叔,没想到你们正在开会。我正要走时,一位叔叔出来接电话,我向他说明来意,没想到他就把身上的200元钱给了我。我再三推辞,他说治病要紧,赶紧治病吧,还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我当时好感动,感动得流着眼泪走出医院。可当我走到医院门口,看到门口贴的照片时,我才知道这位叔叔就是您呀!

院长叔叔,我感谢您了,真的感谢您了!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来回报您对我的关心。

临夏阿忠技校学生:张明星。

哦,朱云才把这封信看了两遍,才隐隐约约地记起这件事来。当时正在主持会议,确实太忙,过后他就忘记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姑娘还记得这么清楚,还专门写信来感谢——对了,应该抽时间去看看这个小姑娘病好了没有呀!

朱云才又打开一封信,这封信也是一个学生写来的:

尊敬的院长叔叔:

我是从报纸上见到您的名字和感人的事迹,才冒昧给您写这封信的。

我是一名永靖籍的回族学生,同时也是一名长期忍受病痛折磨的支气管炎患者。据我母亲讲,我是从小就有这个病的,我的几个伯伯和姑姑,连同我的父母都有这类病。由于这个病,我的学习和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病情发作起来时,连觉也睡不安稳,只能趴在床上捱到天亮;走几步路也喘得不行,完全丧失了一个年轻人的活力。父母和亲朋好友为治好我的病,已想尽了各种办法。姑姑告诉我喝一点罂粟就会好一些,她说她就是这样减轻病情的,可是由于我对罂粟的恐惧没敢这样一试。四伯母告诉我说在三九天吃顿野狗肉就能治好,但因找不到野狗肉也放弃了。

由于身体有病,学校的许多活动我都只能请假,而且每学期只能在通知单上背着“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评语。由于呼吸困难,持续咳嗽,有时还遭到个别同学的歧视和埋怨。人们都说健康是福,可是我连最起码的健康都做不到,我理想和愿望的实现也受到疾病的牵绊,我的前途在哪里呀!在漆黑的夜里,我常常悄悄流泪,泪水打湿了枕头……叔叔,我有时甚至已经绝望,想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算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报上看到贵院有先进的设备和精湛的医术,想到贵院来治疗,但我父母都是农民,家庭经济很困难,哥哥和弟弟也都在读书。为了凑够我的学费,家里人求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我治病的钱从哪里来呢?我想课余时间外出打工或做家教,再来您们医院治病,但治好我的病要多少钱呢?希望院长叔叔能告诉我。等我凑够了钱,就来您们医院治病好吗?

祝院长叔叔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临夏师范学校学生:白树秀。

朱云才看完这封信,坐在办公桌前半天一动没动。一时间,他的心头涌动着无比复杂的情愫:他万万没想到,一个素不相识的学生会如此信任自己,会直接给他写信。他知道,在这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家庭都还十分贫困,像白树秀这样的优秀姑娘,能考上师范学校非常不易,她是全家人的希望,甚至寄托着全村人的希冀。看完这封信,潜意识就告诉朱云才,决不能因为这个孩子患病就断送了她的前程,更不能因为她有了疾病而轻生!沉思良久,他摘下眼镜,擦了擦上面的水雾,提起笔来,给这位学生回了一封信,让院部的通信员马上送给了这位叫白树秀的同学:

小白同学:

你的信收到了。感谢你对叔叔的信任。

你想治病的心情,叔叔很理解。根据你在信中所讲的病情,我想是能够治好的。首先你要坚强,要树立生活的信心,要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你还年轻,你的人生道路还很长,应该有着更美好的前程。目前,你应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期间暂时不要外出打工。关于医疗费的问题,你不必担心,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抽时间我会到学校来看你的。祝学习进步!

朱云才。

言而有信,是朱云才性格使然。刚从牧区巡诊归来的他,顾不得连日奔波的辛劳和疲惫,第二天一早,他就亲自去了临夏师范学校,找到了这位叫白树秀的学生。在详细了解了她的病情后,他把她接到了医院,为她做了全面的检查,组织内科专家进行了会诊,并为她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针对她的病情,医院免费给她开了1000多元的药品。临走时,朱云才又给了她300元钱,让她买点营养品补补身体。

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这位回族姑娘的病痊愈了。她在给朱云才的信中说,她现在学习生活都正常了,精神状态也很好,在当年11月学校组织的越野比赛中,她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获得了学校的奖励哩!

“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我能力范围内能够做到的事,更是一个军医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宣传的。”当朱云才被评选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后,《解放军报》记者专程来到临夏采访他时,谈到他资助过的不少患者,特别资助以上两位学生的事时,他只是这样淡淡地说道。

是呀,在朱云才看来,这些事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一个在病痛中饱受折磨,在困难中饱受煎熬,在绝境中看不到希望,在黑暗中想见到光明的人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呀!

一个哲人曾这样说过:“一个在甜蜜摇篮中成长起来的人,未必就能创造出甜蜜的事业;一个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人,或许能为别人解除苦难。”这也就是说,前者大概不知人生苦难为何物;而后者对苦难的认识太深切,所以才常怀恻隐之心和同情之心,才会有与他人解除苦难的思维和行动。古人说:只有善念,才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善念,人活着才不会有困惑和烦恼。善待他人,善待生命,应该成为我们社会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正是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人格和人品,乃至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七月的草原是金色的,草长莺飞,生机勃勃。

七月的天空是明净的,蓝天白云,阳光明媚。

2014年“八一”前夕,在那繁花似锦,牛羊成群的甘南桑科草原上,像过节一样的热闹。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同胞,以及寺庙里的活佛和僧人,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手捧酥油茶,挥舞着彩带,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一清早就聚集在了从临夏到夏河的道路两旁,欢迎即将到来的解放军兰州军区巡回医疗队。

当朱云才带着医疗队来到草原时,这里的藏胞们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激动和欣喜的心情难以言表。他们挥舞着彩带,弹起了毕旺琴,敲响了达玛鼓,跳起了锅庄,热情地欢迎着医疗队的到来。朱云才和战友们刚下车,当地的干部、活佛和藏胞就迎上前来,以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列队向他们敬献洁白的哈达;成群的藏族大娘端着蕨麻米饭,像款待自己亲人一样款待医疗队队员。

圣洁的格桑花在草原怒放,神圣的经幡在风中飘飞。

接过主人敬献的哈达,听着藏胞们祝福的话语,望着眼前这热烈的场景,不知为什么,朱云才不由得转过身去,遥望着远处的雪山,眼睛有些潮湿起来。

几十年来,他已记不清多少次带领医疗队,来到这里了。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座雪山,每一片草原,每一座毡房,几乎都留下过他的足迹;这里的不少老人和孩子,他都能叫上他们的名字;这里的无数牧民和僧人,都认识他这位带队的金珠玛米——今年,他已经59岁了,按部队的规定,明年他就该退休了。或许,这是他最后一次带领医疗队来这里了。

几十年来,他为这片雪域高原的战友和少数民族同胞,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热血、智慧和情感;几十年来,他已记不清在这里诊治了多少患者,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几十年来,他对这里的每一座雪山、每一片草原,每一座毡房,都感到那么熟悉和亲切。

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和军队也给了他所在的单位莫大的荣誉,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全国医院“优秀院长”,以及兰州军区“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并10多次立功受奖。

在业务技术上,他的《内窥镜治疗早期胃癌进展》《肝癌标记物研究若干进展》《蛇毒抗栓酶治疗脑血栓100例观察》《换血疗法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中的疗效》等13项科研成果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他撰写的《肠外营养在内科消化疾病中的应用》《治疗8例“硝烟”中毒体会》《培养军队全科医生若干问题讨论》《全民免费医疗改革方案初探》等190余篇医学和医院管理论文,在国内权威医学杂志发表。

与此同时,他撰写和翻译的《胃癌防治110问》《希氏内科学精要》专业技术书籍、创作的文学作品选集《盛世飞歌》《行云留彩》《随吟集》等先后出版——真可谓是个高产的医学专家和业余作家了。

草原上的藏胞们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藏家姑娘给医护人员献上了醇香的青稞酒。医护人员和藏家同胞围坐在草地上,一阵清脆悠扬琴声响起之后,一位藏家歌手放开她的歌喉,唱起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文昌创作、颂扬解放军第七医院的歌曲来:

赫赫河州地,悠悠古枹罕。

滔滔大夏河,巍巍太子山。

军民鱼水情,民族回藏汉。

天上有明星,地上有七院。

草坪青翠绿,花开红艳艳。

气象焕然新,面貌日日变。

医德更高尚,医术更精湛。

为民治疾病,愈者过千万。

感谢子弟兵,何以表心愿。

羔羊斟美酒,茶叶并鸡蛋。

军政团结紧,双拥称模范。

……

一只苍鹰,展开矫健的身姿,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一群鸽子,带着一声哨响掠过草原,飞向遥远的天际。在悠扬抒情的歌声中,朱云才又接过一位藏族老人敬献给他的哈达。他喝了一碗藏家的青稞酒,仿佛有点醉了。良久,他抬起头来,望着蓝天之上翱翔的苍鹰和远去的鸽群,两行泪水从他脸颊上悄悄滑落下来……

再见了,雪山;再见了,草原;再见了,我亲爱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

原载《民族晚报》2015年8月。

《沃土》杂志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