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名相狄仁杰
21797600000012

第12章 惠泽宁州

狄仁杰任度支郎中期间,高宗打算驾幸汾阳宫。并州长史李沖玄认为高宗的身体不好,而且,从洛阳到汾阳,走官道必然经过妬女祠,民间传言盛服经过,会招致风雷交加。这“妬女”,传说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座下忠臣介之推的妹妹,唐朝人张鷟在《朝野佥载》卷六中就煞有介事地记载说:“俗传妬女者,介之推妹。与兄竞,去泉百里,寒食不许举火,至今犹然。女锦衣红鲜,装束盛服,及有人取山丹、百合经过者,必雷风电雹以震之。”

李沖玄担心风雷会惊吓到高宗,建议征发一两万士卒另外修建一条避开妬女祠的官道以供高宗经过。

仅仅因为一次出行,就这样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值得吗?狄仁杰怒斥李沖玄只知耍乖卖巧、媚上欺下,义正辞严地向高宗说:“天子出行,风伯为之清尘,雨师前来洒道,区区一个妬女,哪有要天子回避的道理?!”断然制止这次徭役。

高宗接受了狄仁杰的意见,并嘉奖狄仁杰说:“卿真乃大丈夫也!”

不过,经过这一次长途跋涉,舟车劳顿,高宗一病不起,渐渐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久病缠身的高宗不堪病魔的折磨,终于在病榻上吐出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口气,彻底地闭上了双眼。

继位的先是武则天与高宗所生的儿子李显,即唐中宗,但武则天出于自己政治目的的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不到,就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史称唐睿宗。

李显本是个窝囊软弱的老实人,武则天为了执掌政治大权,觉得他碍事,将他一把轰了下来,改换上了李旦。这就意味着李旦是个比哥哥李显更加窝囊软弱的老实人。而事实也是如此,李旦虽然登上了帝位,当的却有名无实的皇帝,所有一切,都得听令于母后。

本来嘛,武则天就一直觊觎着皇帝的宝座,想自己称孤道寡,但鉴于自古以来称孤道寡的专利一直都被男性所垄断,所以,她贬斥了李显并没有马上采取过激行动,而是让小儿子李旦来过渡一下。

总而言之,李旦不过是武则天操纵下的一个木偶,无足轻重。

可以说,这一年,大唐王朝已经完全进入武则天的轨道。

当年,赵高准备篡大秦帝位,为了试探朝臣的反应,他导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把戏,结果搞得自己恶名昭著、遗臭万年。

武则天的政治智商比赵高高,她没有蠢到那个地步,只是温水煮青蛙式的、不动声色地将朝中的大臣进行调整,暗中考察这些官员的表现。

狄仁杰被发到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充任刺史。

对于武则天篡位的阴谋狄仁杰并不是没有觉察,但他只是国家财政系统里的一名普通官员,无力左右时局的发展,他所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好好地造福于民。

况且,刺史不但在品秩上高于度支郎中,而且是地方大员,尽可以为一方百姓做一番事业。所以,狄仁杰无条件地服从武则天的安排,闷声不响地前往宁州就职。

宁州地处陇东南部,沟壑纵横,山川原兼有,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是长安的一个重要屏障。唐初,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在这儿与西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展开过激烈争夺,最终以李世民的胜利告终。大唐统一,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也曾在这儿率军抵御突厥,并将这儿打造为“屏蔽京畿”的军事要地。

所以,自唐高祖武德初年到在狄仁杰到任之前,宁州的历任地方官吏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准备上,对地方的投入严重不足,并以加强军备建设为由,以各种名目向老百姓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致使杂居于宁州的各族人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而自十六国以降,狄仁杰的狄氏家族一直是东羌豪族。据狄仁杰的曾祖狄湛墓志所载,其历代先人所任或遥领的地方官职,都不出甘肃天水一带,主要在秦、泾二州,最低官职也是秦州府主薄,军职则有镇西将军。狄湛本人在东魏和北齐所任官职也是如此,这说明了狄氏家族的背景在当地有很大影响,肩负有替朝廷绥抚本族民众的使命。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宁州刺史,乃是利用其家族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可谓任人得当。

狄仁杰到了宁州,目睹百姓惨状,大为痛心,上任伊始,就严惩地方贪官污吏,安抚民心。接着,治理宁江(也叫九凌河),劝农植桑,大力发展当地生产。在这基础上,又推行积极的民族政策,抚和戎汉,使各族百姓和睦相处,融为一体。

不到一年时间,宁州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而宁州各族人民也对狄仁杰充满了爱戴尊崇之情。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右台监察御史晋陵郭翰巡察陇右诸地,所到之处,多有百姓拦道控诉、或上访指责地方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的种种渎职、违纪现象。唯有宁州一地,所遇父老无不颂扬刺史的德政。郭翰精神为之一振,对僚属说:“入其境其政可知,愿荐使君美于朝。”

因为郭翰的力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春,狄仁杰被朝廷提拔为冬官(工部)侍郎。消息传来,宁州百姓悲喜交加,奔走相告。

百姓所喜者,是自己所尊崇的狄公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重用;所悲者,自己所爱戴的狄公却因此要离开了宁州,返京就职。

狄仁杰离任之日,州民依依不舍,哭声遍地。

目送狄仁杰远去,州民感念狄仁杰的恩德,专门在城西庙嘴坪立了一块“狄公德政碑”。

因为喜爱和怀念狄仁杰,宁州也因此流传下了许多关于狄仁杰的美好传说。

在这些传说中,狄仁杰俨然已经进化成了神仙一类的人物。

其中有一则是这样说的:

狄仁杰未到宁州任职之前,宁州百姓每年四月初一都要给当地的蟒王进献一对独生的童男童女及大量钱财,以求消灾祛难,否则,该蟒王就会大动肝火、四季不得安宁。历任宁州州官不仅不想办法除掉这条蟒王,反而推波助澜,借着祭祀送饷的机会,向百姓强行敲诈,甚至绑架民间独生子女。

狄仁杰到了宁州,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心铲除这条祸害一方的蟒王。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事先跟专门负责祭蛇的人员打招呼,说不仅今年继续照例而行,而且大办特办,届时,自己还将亲往祭祀,并特别吩咐,千万别忘了备好油锅。

四月初一到了,狄仁杰如期而至祭祀现场。他命人把烧开的油锅抬到蛇洞口,然后用两个独生童男童女去引蛇出洞。蟒蛇早已等不耐烦了,昂着头、吐着信子,从洞里出来,见了童男童女,张口就要吞噬,说时迟、那时快,狄仁杰命人将冒着青烟的滚油朝着蟒王用力一倒,蟒蛇瞬间皮焦肉烂、瘫倒在地,很快死去。

蟒王是被除掉了,但它的真实身份却是宁州城东河的龙母,生有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听说母亲被宁州新来的州官弄死了,全急疯了,摇身变成九个巨汉,挑来了九江八海之水,准备水淹宁州,报仇雪恨。

九江八海的水被舀干,惊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赠狄仁杰神剑青牛,让他与九个龙子相斗。

于是,狄仁杰骑着青牛,舞着宝剑,大显神威,勇斗九个龙子,将他们悉数杀死,保护了宁州。

时至今日,在宁县境内还保留有许多与狄仁杰斩龙除害有关的地名,如龙池、八坡、烂泥沟、青牛胡同等。

除了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外,《太平广记》卷329《鬼十四》中也有一条关于狄仁杰在宁州的灵异故事:

狄仁杰任宁州刺史期间,他居住的住宅是一座凶宅,先前在那住过的刺史死了十多个了。狄仁杰刚到,差吏就告诉他,说您的住宅不祥,经常闹鬼,现在都没人敢住,而且草木荒凉,实在不能再住了,就改住在别的地方吧。狄仁杰断然拒绝,说:“刺史不住在自己的本应住的住处,能到哪儿住?”让人砸开锁头,修理整治,大模大样地搬了进去。

连接几个晚上,出现了许许多多奇异诡怪的事。狄仁杰仰天怒骂:“我是刺史,这是我的宅子,分明是你曲我直,若是直在你,你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出来和我相辩?以这种阴邪伎俩来冒犯忠直正义,算什么东西?!如果你是神,我就领教领教你的教诲,如果你是鬼魅,真是吃了豹子胆了!我狄某人从来就没怕过鬼,就算你千变万化,也是枉然。如果你要与我相见,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出来?”

话音刚落,有一个衣冠整齐的中年人出现了,说:“我是前朝官员,葬在堂阶西边树下,尸体被树根穿过,疼痛难忍,我想告诉前任的几位刺史,哪知道刚想要说,那些人就一个个地死了。冥界去不了,以至于到今天这样地步,您若能够改葬,我又岂到这儿打扰?”说完不见了。

第二天,狄仁杰让人挖地,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就为他改葬,从此以后就再也不闹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