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21789800000030

第30章 权力里面出真理

马腾推荐刘备的原因是刘备是汉室宗亲,董承表示反对的理由则是,刘备与曹操情同兄弟,同进同出,在曹操面前奴颜婢膝,正是曹操当红的爪牙。

马腾说:“那天许田围猎的时候,我就在刘备旁边,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曹贼身上,我却正好看到了刘备阻止关羽的一幕。从他的表情上来看,应该不是出于维护曹操的目的,而是担心曹操势力太大,不宜轻举妄动。”

马腾说的这件事很有说服力。关羽是刘备的兄弟,不可能不了解刘备的心思。如果刘备死心塌地跟着曹操混的话,关羽绝不会在曹操做出僭越之举时如此愤怒,由此可见,刘备之所以和曹操打得火热,也是权宜之计。

如果刘备忠于汉室,能把他拉拢过来,当然是好事。但事关重大,董承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董承决定,还是要先对刘备的立场进行鉴别。这件事只能由他自己来做。

董承趁夜来访刘备。刘备见了董承,十分吃惊,问道:“国舅何来?夤夜至此,必有缘故。”刘备为何吃惊?此时的刘备之于曹操,正如当年曹操之于董卓,而刘备生性显然比曹操更为谨慎。曹操将刘备带回许都,而不让他执掌徐州的真实用意也渐渐被刘备觉察。刘备知道曹操对自己有了防范之心,行事也就更加小心。他知道董承上门,必定有事,但担心此事被曹操得知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他才会大吃一惊。

董承作为试探方,必须主动出击:“本来是要白天来探访的,但是我担心曹操多疑,所以趁夜来访。”

董承这么一说,刘备更加惊疑不定。董承继续进逼:“射猎那天,云长要杀曹操,你为什么要阻止呢?”

刘备还想推脱,但董承直截了当地说:“别人都没看见,只有我站在你身旁,看得一清二楚。”这是董承将马腾之语移花接木过来的。

刘备心想,你在我身旁?我好像没看到啊。但此事确凿,刘备心知董承有备而来,就不敢抵赖了,只好说:“我兄弟见曹操僭越,故而难容。”刘备的话还是避实就虚,只说关羽为何发怒,却不提自己为何阻拦。这样的回答,即便被曹操所知,也还有可辩解之处。话到如此,董承只能掩面而哭。刘备无奈,只好主动询问缘故。

董承哭道:“要是朝廷多几个像云长这样的人,就好了。”刘备惊疑不定,担心董承是曹操派来试探自己,就说:“曹丞相治国,不是挺好的吗?”董承勃然变色道:“亏你还是皇叔呢!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

刘备这才放心,董承确实不是曹操一路的,也就敞开心扉,说:“我担心你是曹操之人,所以不敢吐露真言。说实话,我对此贼早已痛恨万分了。”

董承立即拿出汉献帝的血诏,给刘备看。刘备看毕,说:“既然天子有诏,我当万死不辞!”

董承立即说:“请在诏书上写上大名!”这一步很是老到,书面承诺的效力总是大过口头承诺。刘备就在诏书上写下了“左将军刘备”的字样。这个字一签,就直接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上了,再无退路。

董承收藏好诏书,告辞而去。临行之际,刘备再三嘱咐董承:“切宜缓缓施行,不可轻泄。”刘备的嘱托,正好透露了他内心的不安。为了消除这种不安,更为了不招惹曹操的怀疑,刘备开始韬光养晦,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后园种菜,每天翻土、浇灌、施肥,忙得不亦乐乎。关羽看了十分不解,以为刘备已经丧失了雄心,只想苟且度日了,就对刘备说:“兄长不把心思放在营谋天下上,却去做这等小人之事,这是为什么呢?”

刘备唯恐透露风声,引发曹操的戒心,对自己下手,连对关羽也不明言,只是说:“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

刘备这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简直和此前那个胸怀天下、豪气干云的英雄判若两人,甚至连他最亲信的兄弟关羽都不能理解他。

刘备一向对两个兄弟无话不谈,这次为什么连他们也不明言呢?

哥伦比亚大学的副教授达纳·卡内的研究表明,权力会减轻人们说谎时的罪恶感,并提高他们欺骗别人的能力。卡内将一群学生随机分成了老板和雇员两组,并随机给了他们中的一半人每位一百美元,然后让他们接受询问。实验要求他们都必须宣称自己并没有拿到钱。如果事实上已经拿到钱的人能够让询问者相信他们没有拿到钱,那么这一百美元就归这个人所有。实验结果表明,拿了钱的“老板”的表现和没拿钱的人并没有明显区别,而拿了钱的“雇员”则比拿了钱的“老板”更容易被辨识出来。也就是说,尽管受试者的真实身份是学生,但实验加给他们的身份却让他们在说谎上有了很大差别。身为“老板”者的撒谎能力更胜一筹。

卡内分析了说谎的五个指标:“无意识耸肩、语速加快、唾液中的皮质醇升高、出现认知障碍和情绪低落。而现实中,那些掌握了较大权力的人(比如政治家、公司总裁等)在说谎时,上述五个指标几乎和说真话的人没有区别。

为什么权力者更善于说谎,并能承受说谎带来的压力呢?

因为权力者往往要对整个组织的利益或安危负责,而不仅仅是对他本人这个个体负责。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撒谎,而是为了整个组织、团队而撒谎。这两者间的差别可以有效对冲消除撒谎带来的不安、愧疚。

刘备作为三人小组的老大,他有责任为两个兄弟的安危及发展考虑。这就决定了他的撒谎能力更强,撒谎之后的伪装也更加自如。刘备因为并非出于自私才向包括兄弟在内的所有人隐瞒真相,所以,他也就更能坦然处之,甚至连关羽、张飞也不透露。

这一天,关张二人外出,刘备独自一人在后院浇菜。突然间,许褚、张辽带了数十个人,急冲冲走进菜园子,对刘备说:“丞相有命,请玄德公到相府。”

刘备顿时吓了个半死,连忙问:“有什么紧急之事?”刘备潜意识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密诏的事可能被曹操发现了,现在他要对自己下手了。

许褚说:“我也不知道,丞相只是派我来相请。”

刘备内心虽然害怕,但许褚的一个“请”字,略略让他安心。如果曹操是怒气冲冲派许褚、张辽而来,那必然是来“抓”他,而不会来“请”他的。反过来,既然是“请”,谅必不会有太大的事情。

刘备内心忐忑不安,跟着二人来相府面见曹操。曹操一见面,就正色说道:“你在家做的好事!”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曹操抓到了刘备的不轨把柄,顿时又把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见状,却十分高兴,拉着刘备的手,直走到后园,说:“玄德,你在家学种菜可不容易吧。哈哈!”

刘备这才放下心来,知道曹操并没有掌握自己的不轨证据,不过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回答说:“不过是没事的时候消遣消遣罢了,哪里值得一提呢。”

为什么刘备在家种菜会让曹操如此高兴?难道曹操真的是个傻子,会天真地认为刘备真的是在一门心思务农学圃吗?

当然不是,刘备早已让曹操心怀戒备,这才特意将他弄到自己身边,严加看管。曹操之所以高兴,是因为看到自己的“缚虎之计”起了奇效。你看,一个堂堂的大英雄,在自己的运筹帷幄之下,竟然只能种菜,再也不能对自己构成威胁。你说,曹操能不高兴吗?

曹操仰天大笑,这才把自己召唤刘备前来的用意和盘托出:“我刚才看见枝头梅子青青,突然想起了去年征伐张绣时,路上行军缺水,将士干渴不已。我心生一计,用马鞭遥指前方,说:“前方有一片梅林。’将士们闻之,口舌生津,顿时觉得不渴了。今天看见这青梅,就起了喝酒的雅兴,所以邀你过来一叙。”

这正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不可否认,曹操确实是一个异能之士。“望梅止渴”中蕴涵的正是条件反射的原理。后世一千五百年后,俄罗斯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实验室里用狗做实验才发现了这一应激反射机制。巴甫洛夫还因为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研究荣获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而曹操并未做实验,只是通过对日常行为的观察,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行军管理之中。这一份先知般的睿智不能不令人深为叹服。刘备一听,也觉口舌生津,心神也渐渐安定下来。曹刘二人对坐,开始饮酒。

心理感悟:正是权力赋予了掌权者说谎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