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21789800000019

第19章 盲目模仿很危险

吕布派陈登说动韩暹、杨奉与自己联合。袁术进攻之际,这两个潜伏的定时炸弹发挥作用,令袁术大败。袁术狼狈逃回淮安,吕布保荐韩暹为沂都牧、杨奉为琅琊牧。

曹操决定趁袁术新败,一鼓作气,将其歼灭。曹操令曹仁驻守许都,自带三十万大军出征。

出兵之前,曹操已经派人知会孙策、刘备和吕布等人共同进攻袁术。

曹操行至豫州地界,刘备引兵来迎。刘备一进门,就给曹操献上了两颗人头。曹操久经战阵,没少见过杀人,但刘备给他的见面礼还是让他吓了一跳。刘备这个一贯以忍耐出名的人难道也喜欢上了杀人?

曹操惊问:“这是谁的首级?”刘备说:“这是韩暹、杨奉的脑袋!”

韩暹、杨奉两人曾经护驾有功,但在曹操入京后,惊惧而去,先投袁术,又被吕布策反,在击败袁术后经吕布保举后镇守沂都、琅琊两县曹操问刘备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备有些得意地说:“这两个人在沂都、琅琊两县,纵容军士烧杀抢掠,百姓怨声载道,所以我就设了一宴,假称有事相商,请这两人前来,他们刚一进门,就被我两个兄弟关羽、张飞一刀砍了,他们的军马也全被我收聚整肃。因为先前没有告知明公,今日特来请罪。”

嘴巴上说的是请罪,心里想的其实是邀功。

一贯以老实、忍让,甚至是软弱形象出现的刘备怎么会突然下起了狠手?一惯不多管闲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刘备今天怎么也玩起了狗拿耗子的游戏?

刘备之所以这么做,和八杆子打不着的于禁大有干系。

不久前,曹操在宛城吃了张绣的大亏,差点把老命断送在那里。危乱之际,夏侯惇所部的青州兵趁火打劫,抢掠百姓,于禁未经请示,先行镇压,这个冒险之举让曹操非常满意。因为曹操一贯治军极严,从不纵容,于禁随即获封益寿亭侯。

这一事件广泛传播后,形成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包括刘备在内的很多人都想成为第二个于禁。刘备不久前也吃了吕布的大亏,走投无路后只能去找曹操。刘备觉得自己也可以学学这一招,让曹操更加认可自己,给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样,韩暹、杨奉就撞到刘备的枪口上了。刘备认为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既可以斩除吕布的爪牙,又可以赢得曹操的欢心。但刘备却没有想到,他的这个举动着实吓了曹操一大跳。

一个人对他人的认知往往落入“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陷阱。一直以来,刘备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敦厚之人,循规蹈矩、满口仁义,但在乱世中,缺乏强硬、决绝的素质是很难生存的。所以,大家虽然一直把刘备称为英雄,但其实大多不过是口惠而已。要摆脱“首因效应”的束缚很难,除非这个人做出了颠覆性的惊人之举,这样才会让“近因效应”取代“首因效应”,在他人的头脑中改写曾经刻板的第一印象。

刘备的这个举动,其实暴露了他内心一直苦苦隐藏的东西,而这一点正好被曹操敏锐地感知到了。在此之前,曹操从来没有将刘备作为潜在的对手,但就在这一刻,曹操深深感觉到刘备的可怕。一个内心坚硬决绝的人,外表竟然可以伪装成截然不同的形象!这样的人不但可以静如处子,能做到三拒徐州,与吕布主客易位,而且还可以动如脱兔,谈笑间将韩暹、杨奉这两个也曾叱咤风云的枭雄斩首。这样的人难道不比袁绍、袁术、孙策、刘表、吕布更可怕吗?就在这一刻,曹操把刘备当成了英雄,也当成了自己未来最大的对手。

曹操强行忍住了内心的真实情绪(这对他来说,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笑着对刘备说:“你这是为国家除害,可以算是大功一件,怎么还用请罪呢?”当即吩咐重赏刘备。

刘备非常开心,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个“壮举”不但不会让自己成为第二个于禁,反而引起了曹操的防范之心,给自己以后的发展增加了很多障碍。

但这一刻,曹刘二人言谈甚欢,双方合兵一处,来到徐州边界。吕布出来迎接。有曹操的调和,吕布、刘备二人也相安无事。在乱世中,分合聚散、战和敌友的转换确实不足为怪。

曹操知道吕布最好什么,当即口头承诺封他为左将军之职,只等击败袁术,班师回许都后,立即颁发印绶。曹操这一招,玩得很滑头,其妙处在于悬而未赏,引得吕布不得不发奋争取。若是直接就实授给吕布,这个贪得无厌的家伙,还不知道会提出什么要求来呢?

给予确实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贸然而过度的施惠,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果,这种负面效果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刘备不敢接受徐州的情况。天上不会凭空掉馅饼,无功受禄,绝大部分人会内心不安,受之有愧,甚至还会怀疑对方别有用心,布了一个陷阱让自己往里跳。而另一类就是吕布这样的。吕布背弃袁术向曹操输诚,曹操也给了他平东将军的职位,甚至连金印紫绶都是曹操自掏腰包的。一般的人,应该对曹操这样的举动感激涕零了,但吕布的兴奋只维系了很短暂的时间,他知道曹操手中掌控着官职爵位的批发零售大权,很快就有了新的想法。

他派陈登押送袁术的求婚使者韩胤面见曹操,就是还想和曹操交换一次。没想到曹操毫无表示,只是封赏了陈登父子,气得吕布只埋怨陈登没有为自己索讨徐州牧之职,甚至想杀了陈登泄愤。

像吕布这样的人,就是属于很容易被激励过度的人。他在多次转换主子的过程中,步步荣升,这也让他形成了对自身的过度自信,吕布认为自己是一个奇货可居的人物,得到任何的封赏都可以坦然受之。他只患不足,哪里想过付出与得到也是需要匹配的呢?天道均衡,你过多索取了你不该得到的东西,那么你就将过早地付出你不愿支付的代价。

曹操的这一招,非常管用。吕布大喜,信誓旦旦要奋勇效力。

曹操当即兵分三路,刘备、吕布各居左右,自己居中,大举向袁术进攻。孙策因与袁术争夺玉玺失败,也从水路向袁术进攻。

袁术腹背受敌,形势危急,急忙聚集文武百官商议。杨大将提议让袁术退过淮河坚守,与曹操打持久战。杨大将的建议有一个大背景,当时寿春一带,连年大旱,非常缺粮。曹操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十分不易,肯定不利于打持久战。只要己方能够坚守城池,曹操久攻不下,就只能选择退兵。

果然不出杨大将所料,曹操的三十万大军每日消耗极大,原来所带的粮草所剩无几,而附近地区又因大旱,粮食歉收,就是想抢也无处可抢。曹操只能催促速战,但袁术方守将只是坚守不出。僵持月余,军粮将尽,曹操十分着急,苦思对策。

粮官王垕愁眉苦脸来见曹操,禀告道:“兵多粮少,该怎么办?”

曹操本来不知道该怎么办,但看到王垕一来,就知道该怎么办了。曹操说:“你就用小斛分发军粮,先解燃眉之急吧。”

王垕吓了一大跳,这种做法是兵家大忌,很容易造成哗变。曹操多次引兵出征,应该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王垕担心曹操慌不择路,连忙提醒说:“如果士兵抱怨,又该怎么办?”

曹操这次倒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地说:“我自有办法。”

曹操的性格具有非常典型的两面性。在得意的时候,他往往会忘乎所以,直抒胸臆,一副小孩脾气。而在危难之际,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表现出老谋深算、城府很深的样子。一旦曹操绷紧了警惕之弦,小心应对复杂的危局,他敏锐的直觉和过人的智商就发挥了作用,几乎从不犯错。

王垕的到来,让曹操想出了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王垕领命而去。既然有了领导的明确指示,王垕就放心大胆地贯彻执行曹操的“用小斛分派军粮”的“英明”决策了。

心理感悟:一鸣惊人,既会惊喜了朋友,也会惊醒了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