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秦谋略
21787700000032

第32章

对于项羽来说,承认楚怀王与六国之约,就是直接地承认七国复国、王政复兴的既有的天下秩序,那么,当初父亲项梁起兵和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这等于是让历史倒退到战国时代,这点,项羽还是很清楚的,如果倒退回去,那还起个鸟蛋的兵?不如待在老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还能有口热饭吃,现在顶着灭九族当罪名反了天下,就换来一个七国复国的结果?呸!项羽才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然而在这个天下秩序下,楚怀王熊心、赵王赵歇、齐王田巿、魏王魏豹、韩王韩成、燕王韩广,再加上新的汉王刘邦,几乎将天下的权益收揽干净。这中间就没有项羽什么事情了,项羽如果顺从这个秩序,自己和各国将领都将回到各自的王廷之下去做将军,讨封求赏,任人宰割,这是根本不可能容忍的事情。项羽清楚地知道,如今的自己,功高不仅震主,早已震动天下,挟如此无赏之功,举世已经没有可以行赏之主了。他的功劳已经大到了没有人能够封赏的地步,那么我还等在这里干什么?项羽从心里知道,楚怀王的行为,已经是将他撇到一边,不再承认这位当初的英雄了。

至于楚怀王,项羽知道,他从来不信任自己,自己也从来没有将怀王放在眼里,互相警惕戒备,互相鄙视看不起。当楚怀王的决定传达到项羽军中时,项羽决定,废弃怀王之约,否认既定的天下秩序,由自己主宰,按照论功行赏的原则,重新分割天下,建立新的统治秩序。项羽召集各国各路将领说:他妈的楚怀王是我项氏所立,他有什么能耐?他还不是靠我项氏才有今天的辉煌,他楚怀王没有功劳勋阀,怎么能一个人独裁主持天下公约!现在天下纷乱之初,暂时拥立六国后人为王以诛伐暴秦是正确的没有错,然而这不是唯一的办法!亲身被坚执锐野战,风餐露宿三年,终于灭秦定天下,靠的是诸位将领和我项籍的力量。诸位将领跟随我项羽征战,与我项羽同利,大家听我号令,干掉楚怀王,天下不分,我为王,诸位必然为侯!

在新的利益趋势下,各路将领纷纷投靠项羽,天下局势再一次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汉王刘邦之外,天下诸侯王纷纷以项羽马首是瞻。而现在的楚怀王,却成了一位只有很强的影响力,却没有实际军权的人了。楚怀王没想到事情会发生到这种地步,不过他仍然认为,六国之约并没有错。

楚怀王在成为历史尘埃之前,曾经和诸将定下约定(这个家伙总是喜欢和别人定约定),谁先进关中,谁为关中王。但是项羽的气势却如日中天,此外,刘邦所部也更加壮大,整个天下,也只有项羽和刘邦二人所拥有的势力最为强大了。现在,天下群雄皆以此二人最为火热,灭秦指日可待,但是项羽和刘邦本来就属于项燕所部,那么这军权到底该由谁来主持?而现在的刘邦将少兵稀,却给他带来了许多便利,首先,兵少行动就快,调动起来异常方便,其次,兵少了,机动性就高了许多。

于是乎,刘邦所部的速度要比项羽快了许多,在项羽还在攻打函谷关的时候,刘邦已经进驻咸阳。刘邦在这时候,真正地给项羽带来了威胁。

这一点,项羽想了很久。他不是没有想到刘邦今后给自己带来的威胁,刘邦刘邦,当初如果不给他那么多的兵,也没有今天那么多的事,项羽拍拍桌子,但却无能为力。这时候,曾经项梁的谋士范增向项羽提出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

首先,要把刘邦叫到这里来,请客吃饭,既然天下初定,那么大家坐在一起吃个饭还是可以的。然后,找机会干掉刘邦,现在的刘邦羽翼已丰,再不出手可就没有机会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大王可不能心软!最后,收编刘邦的军队,不服者卸甲归田。项羽听了,说要好好想想,刘邦虽然对自己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但却还没有对自己的生命产生威胁,现在刘邦也没有表现出要干掉自己的什么行为来,那么大家刀兵相见,是不是也不太好?

范增表示,这是一个机会,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有可能就让刘邦一家独大,到时候再想干掉他,可就没那么容易了。项羽手中的兵比刘邦得多,四十万对抗十万,随便就能把刘邦捏死,但是刘邦却是早早地进驻咸阳,这让项羽的心情变得极其无比的不愉快。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而此时的项羽驻扎在鸿门,心里思索着范增提出的建议。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好好地收拾一下刘邦。

刘邦手下张良向刘邦仔细地分析了一下眼下的局势,觉得现在的刘邦还不能和项羽硬拼,必须以中庸之策慢慢与项羽周旋,刘邦想一想,大丈夫能屈能伸,大不了退出咸阳回师霸上。他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一方面为了麻痹项羽,让项羽觉得自己弱到了不值得让项羽动刀枪的地步,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地送到项羽营中,更放出话来说只要项羽愿意,就让项羽称关中王。

可是,范增却不认为刘邦有那么好的心情把所得到的一切都送给项羽,这其中必定有诈!范增分析了一下,刘邦此子既然有如此心胸,能够把得到的一切原封不动地吐出来,这一点,项羽是无法比及的。现在刘邦吐出了关中王,但换来的却是天下民心和一时的绝对安全,刘邦这样的手段,让范增觉得背后发凉。

范增觉得,刘邦必成大器,便劝说项羽在鸿门设下夜宴,邀请六班前来叙旧。项羽看出了范增的意思,这是要诛除刘邦啊!项羽心想,既然刘邦都把一切都吐出来了,那此人也就没什么用处,杀掉就杀掉,杀掉也不心疼!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鸿门夜宴一事为项伯知悉。

项伯是项羽的小叔叔,最小的那位。早些年的时候,项伯的身份是一个杀人犯,杀了人之后无处可去,就和韩公子张良在下邳躲避风头。张良曾经帮助过项伯,可谓是救命之恩,如今项羽设下鸿门夜宴邀请刘邦,那张良必然陪同刘邦,而范增要杀刘邦,城门失火必然殃及池鱼,刘邦一死,张良下场必然可悲。

项伯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思前想后之后决定,救一救张良,他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范增在夜宴开始前向项庄说,在宴会上,我会让你舞剑,到时候时机成熟,你就干掉刘邦,如果失手,必会影响到项氏一族的命运。

此时,一场惊心动魄的能够改变历史的宴会即将举行,而项刘二人的心中,也是紧张不已,一是要杀人,二是要防备,这两人的心里,都如那千匹战马在奔腾。刘邦这一去,不知道是凶多吉少,还是化险为夷,项羽设的这一场宴会,究竟是功成名就,还是叶落花黄,在宴会开始之前,谁都无法得知。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天下,而每个人对权力的追逐却不尽相同。

在这之前,谁也不知道历史将会向哪个方向前进,但是历史绝不会停止不前。一场血雨腥风正在历史的黑幕之下悄无声息地酝酿着,谁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赢谁输。

在张良的鼓励下,刘邦真的去了鸿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需要足够大的勇气和魄力,两者缺一而不可。去了,说不定还有希望活着,不去,项羽必然挥军剿灭刘邦部,最后落得一个必死的下场。刘邦知道,如果不去,那只有死。项羽是不会给机会让刘邦活着的,尤其是在自己的军队已经开到咸阳,已经被楚怀王封到秦王的时候。

鸿门,在秦国都咸阳城外,项羽已经命人摆好了宴席所需要的一切物品。这一次如果成功了,那么对项羽来说,就是天大的机会,只要挥军拿下咸阳,那么他就是咸阳之主,秦国之王。而现在项羽要做的就是把刘邦杀死,然后接收刘邦的军队。不过话又说回来,刘邦是不是也在这样考虑?如果项羽有这样的谋划,那么在利益和项羽均等相似的情况下,刘邦难道不会这样计划,同样要干掉项羽?

项羽想到这里,问范增:“如果刘邦也这样考虑,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范增想都不想就说:“当然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项羽这边的人,都知道项羽要出杀招了,而这时候的项庄,却已经在去刘邦军营之中的路上。当他行到一半的时候,被一个人截了下来。

王休,很多年都没有出现的王休,此时忽然出现在了项庄的面前,王休的样子没有改变多少,只是在鬓角出现了几缕花白。项庄不认识王休,以为只是一个普通人,在抽出宝剑准备威胁他的时候,他手中的宝剑忽然化成了铁粉。

项庄大惊失色,本来他只要逃过了这一劫,今后的红尘之事就再也不去过问,谁知道半路杀出来一个会妖术的妖人!万事好商量,项庄既然能够把鸿门一事报告给张良,那么他就没打算在项羽的军营中混下去,只有逃跑才是唯一的出路。再说了,项羽不会轻易地放过任何一个阻碍他成为大王的人,从人性上来说,项羽如果知道项庄泄密,必然要斩之于刀剑之下。

项庄见到王休的时候本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现在看来,此人必然有点能耐,不然自己手中的宝剑不会突然化成铁粉。

“你不能走。”王休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项庄却是听出来这句话中包含的意思,我不走?我不就就是死,也许项羽不会杀我,但是不保证把我流放到塞外大漠去。与其那样,不如一走了之,找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度过余生,说不定刘邦成王,他还能回过头来讨一官半职。现在的局势非常明了,要么是项羽生,要么是刘邦活,一山不容二虎,两河不容双龙。

“我不去去哪?难道我要等着别人杀我?”

“我又没说什么,你激动什么?”王休把项庄问住了。

王休到底是什么人,前面说过了,王休是九龙真人的徒弟,他是要给大秦做一个总结,但是现在,大秦没了,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还没有完,因为大秦这片土地到现在还没有主人。到底是项羽,还是刘邦,在王休看来,刘邦更适合成为大秦的主人。

这时候,轮到项庄开始郁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