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为了折翼的天使
21786500000005

第5章 全纳教育:基本理念(2)

因此,与我们通常的观念不同,全纳教育的立足点是集体,解决的方法是合作。全纳教育培养未来人的一个价值目标就是注重集体和合作,因为未来社会的工作更注重集体合作。未来优秀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之一,即合作,这意味着要能与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技能、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合作,也意味着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工作具有一种责任感。

全纳教育主张普通学校接纳所有的学生,但由于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同,因此更需要强大集体的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全纳教育主张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社区之间,都应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同创建一种全纳的氛围。

教学观

全纳教育倡导教育的人权观、民主观、平等观和价值观,同样,全纳教育也提出了它的课程教学观。

全纳教育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普通学校要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排斥任何人。然而,这样的一种观点给我们的普通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对教育观念的挑战,有对教育制度的挑战,还有对教育实践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可以试想,在我们用全纳教育的思想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已逐步从二元的体制向一元的体制过渡),用全纳教育的思想对学校课程和教学进行了改革的前提下,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的话,那么全纳教育的实践也是徒有虚名。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我们的教育原则应该是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接受普通课程,而不是不同的课程;如果学生有特殊的需求,就应该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全纳教育反对为学生设置特殊课程,认为他们都能学好普通课程。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要在学生遇到困难、遇到问题时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在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给予赞赏和鼓励。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现实与问题

虽然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取得的成就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中,与全纳教育相关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用全纳教育的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深思的。这些问题主要有: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甚至在幼儿园,只要儿童的肢体或“智力”有那么一点问题,就会在入学时遇到麻烦,有的当即就被排斥在校外。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对—些问题学生不是加倍关怀,而是直接将其排斥在团体之外,有立壁角的,有站办公室的,有晚放学的,还有不让其参加集体活动的,等等。

歧视现象

——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让他们参与学习好的学生的课外活动。如有的学校请专家来校作报告,规定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参加。

——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学习不好学生的作业或成绩,用歧视的语言和动作对待学习不好的学生。

分类现象

——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将学生分门别类,甚至在一个班级里也分成好、中、差等类别,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的课程。

——给学生贴标签,而且是永久性的、不能改变的、撕不下来的标签。在对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学生的背上都有标明各自类别的标签。

四、教育面临的挑战

21世纪全纳教育的发展对我们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反映在教育制度、教育实践和教育观念上。

教育制度的挑战

全纳教育的发展已经对我们的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变化。国际上,特殊学校在逐渐减少,教育体制逐步从二元制走向一元制。这种发展趋势,对我们的教育制度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特殊学校面临思想转轨、面临专业调整;普通学校更是面临新的情况、面临新的任务。

教育实践的挑战

如何实施全纳教育提倡的接纳所有学生、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理念,这是普通学校教育实践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学校中全纳教育的文化氛围怎样建立?全纳教育的政策如何制定?全纳教育的课程应该是怎样的?全纳教育的教学又该如何进行?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

教育观念的挑战

尽管全纳教育已开展了近10年,但是,至今仍有许多人不赞同或虽赞同却不愿实施。这主要还是一个观念的转变问题。因此,全纳教育实际上是对我们教育观念的一种巨大挑战。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已很明了,然而,人们的传统思想却根深蒂固。因此,用全纳教育的思想转变人们的陈旧教育观念在当前更为必要。

五、全纳教育与素质教育

面对应试教育,我国提出了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倡导好多年了,如今,我们又要提倡全纳教育,这是不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回答是否定的。

素质教育与全纳教育的一致性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倡导教育应注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以德育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适于创新的氛围和条件。创新的氛围是建立在一种自由、团结、和谐、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在一种受压制的、排斥人的、不和谐的、不合作的氛围中是很难有创新作为的。实际上,创新的氛围就是人们要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创新的条件就是具有开放的视野、出众的能力和坚韧的毅力。

而全纳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倡导素质教育需要的这样一种氛围和条件。全纳教育主张在学校中要创造一种关注每一个人、加强合作、反对排斥和歧视人的氛围,并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和需求来进行教学,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发挥所有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提倡全纳教育与开展素质教育是不矛盾的,是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也是与素质教育发展相一致的。

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要落实在课程教学的改革上。我国的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二期。课程改革的重点还在于我们对课程的认识和开发。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课程应该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儿童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学校应该提供学习各种课程的机会,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具有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学生。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与国际教育课程观的发展趋势是完全吻合的,也与我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是一致的。在国际上,各种课程教学观不断推陈出新,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想为课程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的课程改革也颇受影响。总之,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更加关注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课程是为了学生,而不是学生为课程而学习;课程教学首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多样性和各自的个性。

六、实施的可行性

借鉴国际经验

(一)追踪国际研究前沿

全纳教育研究与实践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许多国家在对全纳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已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形成流派。全纳教育理论的形成对全纳教育的实践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今,我国已有一些教育研究人员正在追踪国际全纳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探究全纳教育研究的动态趋势,引进最新全纳教育理论,力图引起人们对全纳教育的认真思考,以促进全纳教育实践在我国能更好地发展。

(二)借鉴国外实践经验

全纳教育的实践在国外已有一段时间了。在其实践过程中,有许多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国外在开展全纳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并不仅仅在喊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具体落实在行动上。教育研究人员深入到学校教育的第一线,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全纳教育发展计划,并编制实用的“指南手册”来具体指导实践。国外的这种模式,对我国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反照。

国内已有实践

我国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开展“随班就读”的规定,并进行了大规模“随班就读”的实践,总结出丰富的“随班就读”的经验,正在逐步形成以大量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教育格局。

我国开展“随班就读”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虽然“随班就读”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随班就读”这种新的教育形式已被人们广为接受。至少,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已不再成为新闻。

虽然“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还不是全纳教育思想的全部,但是,“随班就读”却为全纳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其主要意义在于:一是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二是在教育体制上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些都有利于全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创造条件

我国正在进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全纳教育的目的实际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指标的应试教育。这种应试教育就是一种排斥人、歧视人、筛选人的教育,这也是与全纳教育背道而驰的。针对为考试而实施教育的这种偏离教育本义的做法,素质教育着重强调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综观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崇尚民主参与、提倡平等待人、强调集体合作),这些都是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无疑也为全纳教育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条件。反过来,全纳教育的开展也会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在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对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看法:是学生学习课程,而不是学生去适应课程;课程与教学必须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想与全纳教育的课程观、教学观也是一致的。

注:本篇摘录自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全纳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志成教授所著《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及其发表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