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孙权
21778700000060

第60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魏的高平陵之变,是在曹叡托孤十年之后才发生了的。孙权绝对想不到,他死后的第二天,他精心选择的辅政大臣就开始自相残杀!

孙权咽气的时候,只有近侍孙弘孙峻守在身边。这时,孙弘的强援潘皇后已香消玉殒,孙弘势单力孤,更加担心诸葛恪会对自己下手,于是就想封锁消息先不发丧,然后借机用假诏书杀掉诸葛恪。

但是,孙峻见势不妙,立即秘密将消息通报给了诸葛恪。诸葛恪有备而来,先发制人,将孙弘杀了,随后扶立十岁的孙亮继位,并大赦天下。诸葛恪渴望像叔父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于是大举进兵,攻打魏国。但却接连遭受失败,从而大失民望。

孙峻见诸葛恪威望受损,就起了觊觎之心。他偷偷恐吓少帝孙亮,说诸葛恪有意弑杀他,改立废太子孙和为帝。孙亮毫无主见,吓得浑身发抖,听任孙峻摆布。孙峻随即设计,将诸葛恪杀了,自己把持大权。

孙峻掌权后,横行皇宫,随意奸淫宫女,甚至还与长他一辈的孙鲁班私通。但仅仅三年后,孙峻就暴病而死。临死之前,孙峻将权力移交给了堂弟孙綝。

滕胤和吕据这两位老资格的辅政大臣不服孙綝掌权,图谋杀掉孙綝,却因事泄而被满门抄斩。至此,孙权死了刚刚四年,他为儿子选定的五个辅政大臣就在自相残杀中全部死光了!

而这仅仅是悲剧的序幕。

幼帝孙亮渐渐年长,不甘心当傀儡,密谋铲除孙綝,不料却被孙綝废黜,改立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休为帝。孙休登基后,不到两个月,就把孙綝给杀了,随即分别任命自己的亲信濮阳兴、张布为丞相与左将军。

此时,民间谣传孙亮将要重登帝位。孙休就对小弟下了毒手。孙休的寿命也不长,只当了六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了。临死之前,孙休将年幼的儿子托付给亲信濮阳兴。但此时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已经代魏而立,并灭了蜀国。东吴内部又爆发了交州大叛乱。

在这样的情势下,东吴舆论倾向于立一个年长的皇帝,以便应对乱局。濮阳兴等人选来选取,选中了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

孙皓刚一登基,就翻脸不认人,将辅佐自己上位的濮阳兴、张布杀了,独揽朝政。当初,濮阳兴等人之所以选中孙皓,是看中他为人好学,德才兼备。但实际上,他受父亲孙和跌宕起伏的命运影响,成长过程中积累了浓重的心理阴影,导致心灵扭曲。当他处于困境时,性格中的这些阴暗面无由发作,而当他登上皇帝宝座,拥有了无人约束的权力后,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的性格放纵。在他统治东吴的十六年间,孙皓放浪形骸,残暴嗜杀,无恶不作,终于“成功”地将自己带入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帝王行列。东吴的基业,最终也被孙皓败光。孙权死后仅仅二十八年,金陵王气黯然消,忍见神器归他姓。东吴最终被司马氏的西晋灭亡,天下归于一统,三国的历史就此告一段落。

孙权死后的这一系列凶残相杀,归根结底,还是他生前埋下的祸根。东吴的基业,在他手上而兴,也在他手上而衰。孙权,终究还是辜负了长兄孙策当年的重托!

纵观孙权的一生,称帝是最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几乎没有做错过任何一件事。在此之后,他几乎没有做对过一件事。称帝,仿佛解开了孙权心灵内衣上的最后一颗纽扣,孙权从此滑入了无底的精神深渊……

称帝之前的孙权,堪称成功的代表。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更成功的男人。对孙权来说,最幸运的是,在他身后站在两个成功的男人。一个是他的父亲孙坚。另一个是他的大哥孙策。孙权正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而努力攀上了成功的巅峰。

孙权努力克服自己内心的自卑与恐惧,并从弟媳妇徐氏身上学到了乱世博弈的顶级智慧。这一套心法的思想内涵与老子的《道德经》如出一辙。

《道德经》里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孙权知而后行,这才能够在极其复杂的博弈环境中,游刃有余,应对裕如,成功地带领东吴群臣,开创了父兄也未能达到的伟大业绩。

在这期间,孙权的知人善任尤其为人所称道。他的形象与威望也在此过程中不断丰满与提升。他的臣下们,逐渐认可了他的权威,并对他心悦诚服,崇敬不已。

东吴谋臣出使曹魏的时候,总是以深感自豪的情感状态来彰扬他们心目中的英明之主。比如,赵咨对曹丕说孙权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后来出使的冯熙也对曹丕说:“吴王体量聪明,善于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

东吴臣下的这些评价绝非简单的溢美之词,而是对孙权发自内心的赞誉。孙权完全当得起这些评价。否则,以曹操识人辩才之敏锐,又怎么会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无限慨叹?

后世宋代的大词人辛弃疾对孙权尤为赞赏,在他的词作中屡屡提及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等等都是辛弃疾对孙权的由衷仰慕。

但是,辛弃疾只看到了孙权的光芒万丈,却没有注意到他的阴影满地。这是成功欲被苦苦压抑的辛弃疾的内心投射与选择性认知,而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孙权。

在称帝之后,孙权完全变了样,就如冰火两重天般,让人不敢相信这大相径庭的表现竟然是出自同一个人。如果曹操有机会看到孙权后期的表现,他会不会收回“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曾经的肺腑之言呢?

为什么称帝会成为孙权人生优劣分明的转折点呢?

这和孙权对称帝的时机选择大有干系。孙权选择在外部压力最小的时机,毅然迈出了攀升绝顶的最后一步。这个时候,魏蜀两国激斗不休,无暇顾及东吴。这正是孙权的幸运之处。

但是,任何一种幸运都会创造出一种新的不幸。对于一直在风口浪尖上磨砺的人来说,突然间失去了敌人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缺少了外部压力,孙权也就告别了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心理状态。于是,他性格底色中的缺陷,因着情境中的“有利因素”,开始肆意生长。从而,神经症的魔爪仅仅扼住了孙权的心灵方向,并最终导致他走向了病态自负的绝境。

我们虽然对孙权后期的倒行逆施,刚愎自用深表厌恶,也应该对此大加鞭挞。但是,我们也很有必要对他报以深深的同情。

童年时期的颠沛流失,成长过程中的亲人惨死,外部环境的荣誉期望,善恶不一的质疑目光,给了孙权独特的机遇,也给了他独特的压力。任何一个在如此环境下,极度痛苦却又不得不坚强成长的个体,都不可能不留下深深的心理创伤。

而囿于众所周知的时代性限制,孙权不可能获得任何疗愈的机会。一直以来,他都是带着伤,忍着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努力前行的。他的成功背后,除了幸运,也有他血泪斑斑的酸楚。而他的失败,也不能简单归结于他修养不够,缺乏自控,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事实上,如果我们真真切切地把他当作一个重度神经症患者来看,我们就会明白,他那些无可理喻的言行其实是他以别人所不能接受的方式在强烈呼求温情、认可与尊重。他无时无刻都需要别人接受他,喜欢他,需要他,赞赏他,敬仰他。

孙权值得我们仰慕,也值得我们批判。孙权值得我们同情,也值得我们唾弃。这才是正确的心理历史观。我们不应该把孙权简单地贴上英雄或者昏君的标签。其实,在他身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某一个碎片。

是啊,在成长之路上的摸爬滚打中,又有哪一个人没有受过伤呢?又有哪一个人没有恐惧呢?又有哪一个人不渴求着认可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各自性格底色与情境遭遇交融混杂的复杂产物。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上,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汲取孙权在艰苦卓绝中开创伟大业绩的成功经验,同时绝然摒弃他在功成名就时酿就人生恶果的失败肇因,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拥有一个更加无怨无悔的未来?

……

心理感悟:顺境是最可怕的逆境。

第2014年9月3日星期三——2014年11月22日星期六晚22:28于别馆13B《心理孙权》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