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的人生是场修炼
2177600000035

第35章 让害羞见鬼去吧!

日常生活交往中,也会有人拘谨呆板、局促不安、沉默寡言或者态度无礼,其实他们并不是故意这样,而是比较害羞,不善于表达。如果两个腼腆的人碰到一起,就会像两根寒气逼人的冰柱一样,没有任何热情和温度。即便同处一室,他们也会侧身而行,背对着背坐下,在旅行时,他们会各自钻进铁路客车车厢的不同角落。在坐火车外出旅行时,腼腆的英国人习惯于沿着火车向前走,找一个单独的空间休息。安顿下来以后,他们不喜欢有另外一个人进来,那样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同样,进餐厅吃饭时,他们也会找一个没有人坐的位子,可最终,整个餐厅里的每张桌子都挤满了人。这些行为带有显著的民族特征:由于羞怯、腼腆而不善于交际。

荷尔普斯先生在仔细观察后写道:“那些孔夫子的信徒们,在朝觐国王时,都显得局促不安、手足无措,让人感觉神经紧张的。”其实,这种词语完全可以用来描绘英国人不善交际的状况。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英国人也会恭谨有余、局促不安。在《政治家》一书中,亨利·泰勒曾经描绘了那种感觉。既要让部长们在会见时尽量“离门近些”,便于会议结束时抽身,到隔壁房间休息,又不能让来访者出去,这个度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行。他说:“那些过于胆小的人,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一想到在退出去时还得经过肃静威严的长长通道,他就会心里发慌,两脚打战,汗也不敢出了。”

国王阿尔伯特一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同时也有点腼腆和胆怯。他曾努力克服这种胆怯和腼腆,但总是不能控制和战胜它们。对此,他的传记作家解释说:“要想克服因过分拘谨而形成的腼腆,必须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勇气,当然,这种怯弱和腼腆往往会使一个人更具温和的特点。”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也和这位伟大的国王一样,天生就有这种性格缺陷。牛顿可以称得上是他那个时代最羞怯、最腼腆的人了。因为担心声名远扬,他的许多伟大发现在很多年以后才公诸于世。比如他发现的二项式原理,应用价值十分广泛,也是多年以后才公布于众的。万有引力定律也是这种情况。牛顿告诉科林斯,他已经解决了月亮绕地球旋转的理论问题后,却不让科林斯在《哲学会刊》上公布自己的名字。他说:“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会知道我,但我并不希望这样。”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一个十分谦逊、腼腆的人,他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他的作品风格为世界人民所认可和喜爱,但他却从来没有亲自编辑、修订或授权出版过任何一本剧本。流传在国外的有关莎士比亚的剧本上的不同日期,都是他人伪造出来的。在自己创作的剧本中,他常常扮演的是二、三流的角色。40岁左右时,他感到自己的创作激情逐渐削弱,就悄无声息地主动退出了英国戏剧艺术表演中心伦敦。后来,他一直隐居在中部地区的一个小镇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是多么的谦卑和腼腆。

在这一点上,莎士比亚与拜伦很相似,只不过拜伦是因为腿的残废才更加腼腆,而他则是因为自己天资不够聪慧。在创作生涯中,莎士比亚充分发挥了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优点,包括情感、道德等方面的优点。然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什么有希望的文字,即使偶尔出现,语调也是沮丧、绝望的。比如“没有什么药可以真正地医治痛苦,如果一定说有,那也只能是希望吧!”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大多带有忧伤、抑郁、绝望的基调。比如十四行诗中第24首:“我为自己的命运感到羞耻,我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家可归。苍天!你为何要我承受这么多的痛苦?苍天无语,万籁俱寂。我顾影自怜,顿生绝意,我不断地向上帝祈祷:赐给我一些希望吧!让我和常人一样,朋友遍地。别人的儒雅举止,渊博常识,我如醉如痴。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一切都可以蔑视,真正的幸福才令我留恋。”

因为跛脚,莎士比亚哀伤不已;因为是一个演员,他痛苦忧伤;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他的内心时刻充斥着绝望感。他的感情细腻而丰富,因此过早地意识到无法逃避的“死亡幽谷”,于是他悲悯地呼喊:“归来吧,宁静之死!”

作为一名演员,莎士比亚经常在观众前抛头露面,按理说这有助于他战胜羞怯感。因为时间久了,肯定会轻松自然一些。话虽有道理,但是天生的羞涩和腼腆,通常会非常强烈,要想战胜它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英国著名的戏剧表演家加里克·因巴拉迪,30多年来一直在观众面前扮演最冷静、沉着的大人物。据历史记载,有一回,他被传唤到法庭作证,竟然变得思维混乱、神志不清,令人困惑不解,最终被法官剥夺了证人资格。

查尔斯·马修每天晚上在大型的晚会上表演,但他也非常腼腆,令人不可思议。为了躲避熟人,他宁可拖着自己的跛脚沿着伦敦的小巷绕圈子。他妻子也说他非常“害羞”,一旦被人认出来,就会显得手足无措、六神无主。每当在街上散步听到有人轻声地叫他的名字时,他就会立即缩回目光,显得局促不安,神经兮兮的。

至于拜伦勋爵,人们大概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个胆怯、腼腆的人,但事实就是如此。他的传记作家曾说,一次,拜伦到南威尔,顺便去拜访比戈特夫人。当看到有陌生人向自己走过来时,他竟毫不犹豫,马上从窗子里跳下去,躲到草坪里回避那个人。

大主教华特雷是一个更为突出的例子。华特雷年轻时,非常羞怯,因为这,他一直非常压抑。在牛津的时候,他总穿着白色的粗糙衬衣,戴着白色帽子。因此很多人戏称他是“白熊”,而他也承认自己的行为举止很符合这个名字。于是,有人给他提出建议,克服一下自己的一些不文雅的动作,平时注意模仿别人优雅的举止。可是这样做之后,他只会想到自己,顾不上他人,反而更羞怯了。而与真正礼貌的内涵正好相反,它要求人们常想到别人而不想到自己。发现自己毫无进步后,华特雷丧失了全部信心。他自言自语地说:“我为什么要徒劳无益地忍受这种折磨呢?如果能看到哪怕一小点成功的希望,我都愿意坚持下去,但看上去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我也不想继续努力了,不如静静地离去吧。我已经竭尽全力,可仍然笨拙得像头熊一样。其实,我也曾试图不去想有关熊的事,也曾下决心面对这无法治愈的心病。”

从那以后,华特雷努力不让自己去思考有关行为举止的各种教导,也尽可能地不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和看法。他说:“令人意外的是,这样做,我竟然成功了。不久之后,我就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我的害羞和腼腆,也摆脱了有关行为举止的种种教条和束缚,能够独立地、自然地思考和行动了。太多束缚约束了我,所以我反对自己。可能别人会说出许多脾气粗暴、反应迟钝的话,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我并不奢望性情温和、举止优雅,在我眼里,那是一种迂腐的行为。不过,人潜意识中带有善意,我已经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才是最主要的。”

从血统上讲,华盛顿是一个英国人,他的身上也带有一些腼腆与羞怯。乔西亚·昆西先生曾在不经意时记载了下面的一段话:“他举止不太自然,某些行为有违传统习惯。面对生人时,他常常表现得非常拘谨,有点像乡村的绅士,不善于交际。虽然他表现得彬彬有礼,但他的言谈不够温和,行为举止也谈不上优雅。”

现代美国人已经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害羞、腼腆了。但拉沙尼尔·霍桑却是个例外,他十分羞怯、腼腆,甚至有些病态。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如果有陌生人走进他的房间,他就转过身去,以免让人认出他。为了不被认出,他要求制衣师傅给他做的衣服颜色要暗淡,式样也要简单,他为自己的笨拙行为感到十分遗憾。他说:“上帝会原谅一个人犯下的罪行,但不管在天堂还是地狱,笨手笨脚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原谅。”不过,当他的害羞消失之后,他就变得十分热诚、亲切。

“真善美是密切相连的”,通过学习艺术,人们可以提高兴趣与爱好;通过注视思想美的物体,人们就可以抑制肉体欲望,变得更加纯洁;随之,人的品德趋于完美,灵魂更加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