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皆是大脑的错觉。”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肯定会让大家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吧?这里所说的“错觉”,是指我们无法得知事物的“真相”究竟为何。换句话说,在判断事物的时候,人们会按照自己的标准附上条件。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会对自己设定的目标产生“肯定的错觉”,而另一种人则会产生“否定的错觉”。这种差别的表现——以运动员为例——前者会发自内心地认为“我一定会代表日本参加奥运会”,而后者则会认定“我根本不可能入选奥运选手”。
成功者对自己的未来保持一种坚定的肯定的错觉。如果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大脑就会把这个念头作为正确的认识,一心为了达成正确的目标而全力运作。通过想象出一个令人满足、充满希望的未来,能量就会源源不断地涌遍全身,人也会变得极有行动力。这样一来,目标的达成便易如反掌。
反而言之,持有否定错觉的大脑所产生的想法和行动都是否定的。在开始行动之前就不觉得自己能够成功,行动力也会不足,何言成功呢?这无异于作茧自缚,紧紧地束住了自己的手脚。
我在演讲当中经常提到一个关于跳蚤的故事。野生环境中的跳蚤本来拥有能轻松跳跃一米以上的能力,但如果把野生的跳蚤抓了放在玻璃瓶中,限制它的跳跃高度的话,即使再度放到自然环境中,这只跳蚤自此以后也只能跳到瓶口的高度。大家都明白,这只跳蚤本来能够跳得更高,但是因为有着“我只能跳到瓶口那么高”的否定的错觉,所以根本不会产生“我还能跳得更高”的念头。
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人有着否定的错觉。但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并不是自己真的“不行”,而是“自己不行的错觉”在作怪。
“只能这样了”,这种想法并不是真正的界限,而只是自己为自己设置的心理界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界限呢?因为大脑高度发育的人类,有着“自我防御”的本能。人们都疼惜自己,无意识地进行自我保护。
须田达史社长是我组织的“西田塾”的成员之一,他成功地设立了“NPO法人·世界搏技联盟”,通过传授格斗技巧,使全世界的儿童们都能够锻炼坚韧的品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须田社长本人也曾是日本泰拳冠军。他认为单靠普通的训练,在体格上是无法达到冠军水准的,于是他就在每日的正常训练之上加入了“休克日”——一周中有两天被定为“休克日”,当天直到真正休克为止必须连续不断地坚持训练。普通人的话,在达到身体极限之前就已经为身体设定了极限,也就是心理的极限。而须田社长却超越了肉体的界限不断挑战,最终成为了日本冠军,实在是非常了不起。
成功的人往往不会给自己设定极限,他们认定自己的梦想终能实现、目标终能达成,他们就是能够如此顺利地施行肯定的错觉。
由于坚信“我能行”,所以能够不畏失败,或者不如说是不把失败当做“失败”看待,而是认为这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就如婴儿学会走路之前无论摔倒多少次也不会放弃一样,他们无论经历多少失败也不会气馁,总是坚定地继续挑战下去。
即使失败,他们也不会觉得“真倒霉”或“太不走运了”。
我组织的“日本阿呆会”是一个让大家可以就自己的梦想畅所欲言的协会。协会中,有人说要立志研究出让寿命延长到两百岁的方法。持否定错觉的人或是大脑思维缜密的人,因为在脑中积累了众多自认为有效且可信的情报,而会觉得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是拥有肯定错觉的阿呆会的成员们,都会从心底相信他,并互相赞美:“你一定能行!这个研究真了不起!”
其实,大约五十年前的日本,能活到百岁的人还非常少。那时候如果有人说“我想活到一百岁”,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很难实现。然而在如今的日本,百岁以上的人数竟超过了三万。以这样的逻辑来想,便不能断言活到二百岁是绝对不可能的。五十年后,不,或许三十年后,这个梦想说不定就能实现呢?
像这样想着“我不行”而给自己限定了范围,人们就只能在自己画的框子里行动。
但是,大脑并非一直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是经常被“错觉”所支配。越是思维缜密的人,就越难运行“肯定的错觉”。经验让他们知道超越极限难比登天,所以无论产生了多么了不起的念头,在产生念头的同时也会作出“绝对无法实现”的判断。
大脑记录了人的一切,组成记忆的网络。你如果能够产生“肯定的错觉”,大脑就会把它作为正确的认识,自动打造出成功的程序并全力运行。
是的,事情成功与否、幸运与否,都是在潜意识中由自己所决定的。一旦知晓了大脑的这个工作原理,想要成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