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走运!”
“他可真是个走运的家伙!”
这样的话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那么,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是否也认为好运只是一种偶然呢?普通人坚信,好运与否根本不是自己可以改变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人都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幸运,重生为别人口中“走运的家伙”。不仅如此,在当今社会中,接连的好运气会被认为是有实力的表现。
每当我回顾人生时,我认为自己也都是凭借着好运气一路走过来的,如今依然如此。
从事这个能力开发的工作以前,我是一家上市企业的普通职员。进入公职不久,我得到了这家企业创始人的提拔,二十多岁的年纪便成了这家企业旗下遍布全国数百家分店中最年轻的店长。但我觉得这也并非是偶然,而是因为我有好运气相伴。
在那之后,我就一直关注人们的大脑如何为自我设定印象,以及这一印象与其人本身能力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便辞了职自己创业,正式开始研究和开发心脑与能力间的关系。此后,经我培训过的人包括运动员、经营者、考生等,大家都成功地抓住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幸运,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以如此众多的成功经验作为支撑,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何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如何成为幸运的人,归根结底都在于改变自己。无论遇上什么事,若你都能坚信自己一定会“一路幸运到底”,并全面贯彻正面思维的话,那么机会是不会从你的身边白白溜走的。也就是说,你就会变成走运的人。
从更专业一些的角度来解释,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思维,都是自身大脑作用产生的结果,但是负面思维使人动辄就会产生“反正我就没成功过”之类的消极借口。进一步说,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并不是经过仔细思考之后再对事物进行判断,而是在发生了某件事的一瞬间就判断是愉快还是不快。
比如说,当你在路边偶遇一位熟人后是开心还是不开心,一般没人会去仔细琢磨,大脑在一瞬间就作出了判断——“啊!见到他太走运啦!”或是“怎么在这种地方见到他了呢?真倒霉。”
之后,我们的大脑便会根据当时的思考或感情自发地进行编程,组织思维。大脑每天都会输入并输出大量的情报,而这些情报中的大部分与我们自己的意识无关,全部记录在潜意识的数据库中,同时不断编写出新的思维程序。
也就是说,人可以操控自己的潜在意识这一说法,并非是种夸张的虚构。
相应的,拥有众多成功经验的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制作出“我能行”的思维程序。他们不会不安地想着“定下这么高的标准,自己究竟能不能达成”,而是相信自己,信心满满地认为:“虽然比现在的目标高了些,不过我一定能行!”这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的大脑。
写到此,很多读者都会冒出“我又没什么成功经验、对自己也没什么信心、失败经验比较多”等诸如此类的念头吧。理论上来说,这类人的大脑会组建出令人无法成功的思维程序。但是大家必须知道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大脑的程序是可以被简单地改编的。即使经历过失败,只要把它迅速忘掉,有意识地牢记成功时的状况,谁都可以制作出“我能行”的程序。
效力于美国职棒大联盟的棒球选手铃木一朗曾经进行效果惊人的“击中”想象训练。据说,他会将上一个打席未打中的球想象成已打中的球,然后再进行下一次击打。在我的指导下,一些运动员也学会在比赛即将开始前在休息室中进行想象训练,尽量细致生动地想象出在赛场上大放异彩、获得成功的自己。不用说,这一训练做得好的运动员自然能够在实际比赛中更加活跃。
为什么想象如此重要呢?实际上,人类的大脑无法判断想象和实际经验之间的区别。也就是说,当大脑进行负面思维、想象出否定性情况时,人的状态等同于真正经历过失败。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一天当中会无意识地进行好几次否定性的想象,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到”、“算了吧”。这其实是因为“不想失败”这种自我防御的本能在脑中运作,越是聪明的人,这种防御本能越占上风。
要想把潜在意识中的否定性数据变成肯定性的数据,则需要实际的成功经验,而当实际经历很难做到时,只要把否定的自我印象修改为成功的自我印象就可以了。根据我常年的经验积累和数据分析证明,人如果抱有肯定的自我印象,目标就会非常容易实现。
举例来说,亲属中如果有东京大学出身的人,孩子就容易考上东京大学。这种现象大都不是因为遗传了聪明的大脑,而是因为比起“东京大学很难考”这种负面印象,“有家人在东京大学上学”这样的正面印象更加强烈。还有,在地区预选赛中都难以取胜的高中棒球队的学生们,因为发自内心地认定“我们能在甲子园中获得优胜”而真的取得了胜利等。
直接推动大脑高速运转的正面思维以及正面印象的效果是无法估量的,这一点我希望大家都能牢记在心。